中国风格钢琴.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231977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风格钢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风格钢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风格钢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风格钢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风格钢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风格钢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意境 07高校在职研究生 卢燕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主要建立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根基上,我国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都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这主要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乐曲的开发和利用。正是在这些利用中,钢琴艺术家创造性地从实践的角度大胆地将民族音乐元素吸纳到钢琴音乐中来,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渗入了大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成分,进而逐步形成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 一、对于民族乐器的模仿音色的模仿是最直接和有效的。音色作为听觉艺术的要件,反映的是音乐语言的性格,是给予听众的第一印象,总体来说,与外国作品中多强调颗粒性的点状音色相比,中国钢琴音乐中的音色更偏于线与面和谐统一的特点。钢

2、琴的音色是单一的,但通过不同的演奏法、不同的触键、不同的踏板用法以及音区、音量等方面的对比,完全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模拟音色,是指用钢琴这种依靠琴槌击弦发声的键盘乐器,在演奏某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时运用演奏者演奏音色的想像能力和恰到好处的触键方法,产生某些民族乐器的声音效果和自然界的音响,引起听众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使得钢琴对于音乐作品的演绎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的一种演奏技法。在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中模仿民族乐器奏法的作品很多,如: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中,以小二度的重叠模仿板胡的下滑音奏法,音乐充满欣喜欢娱之情而又有着强烈的地方风味;汪立三在兄妹开荒中,用小二度撞击声一方面模仿西北地区眉户音乐中板胡的降

3、低四分之一音的奏法,另一方面又使得音乐显得诙谐而粗犷;储望华的二泉映月中,采用大量三度与二度的单倚音模拟民族弓弦乐器的滑音奏法;王建中在百鸟朝凤中,以许多单倚音模拟唢呐的”叠音”技巧;钢琴曲夕阳萧鼓中对萧、琵琶和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进行了大量的模仿,这些模仿创造和发展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所需要的特殊技巧,产生了在西方钢琴音乐文化中没有的艺术特色,丰富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条美,其美反映在它的每一个单音都可被装饰:如波动、振动、滑奏、力度变化等等,手段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如古琴的“吟”、“揉”、”绰”、“注”,琵琶的“滚”、“指”、“划”、“扫”,二胡的“顿”、“滑”、“抛

4、”、“颤”,笛子的“飞”、“打”、“历”、“垛”等等,在这些民族民间乐器演奏手法、音色的模仿是探求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一种重要途径。音色的模仿是一种,还有其他技术的模仿。中国风格的钢琴旋律无论旋法(多以大二度、小三度、纯四度与纯五度进行为主)还是节奏,大多有着鲜明的东方音乐的特色与浓郁的民族音乐的韵味。如1946 年,瞿维创作了花鼓,这首作品采用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茉莉花的音乐素材,全曲贯穿着锣鼓民间小调,分别由左、右手在高、低音区依次奏出,其旋律活泼、可爱。节奏生动、振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1947年,桑桐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作品同样采用了原民歌的基本旋

5、律,但作了较大的修改,和声上打破了西方传统的模式,充分使用四度、七度、三全音等结合而成的和声形式,使作品具有无调性的西方现代技法特征,这在当时中国钢琴的创作中是一种新风格的尝试。在我国现代许多作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只要与民族音乐有渊源关系,这种“音调”特性的风格也会比较突出。如汪立三的小奏鸣曲,曲调带有湖南地区风格特征。作品尽管是作者创作的非对称节奏,但仍能清晰而强烈地感觉到隐 含其中的湖南民歌的音调特点。弹奏时右手用轻盈的触键弹出轻巧而明亮的声音,以表现顽皮、活泼、惬意、可爱的音乐形象,左手的双音伴奏不知疲倦地在A大调的和级和弦上切换,同时双音用不是很断的低位置奏法营造出民族乐器笙的音响效

6、果。二、中国钢琴风格作品的神韵历来中国的艺术都擅长于表现一种深远的意境和绵长的韵味,“以韵传神”是演奏中国音乐时体现传统音乐精神的内核,其神韵主要体现在旋律的线性美及音色与音势的丰富变化上,中国钢琴音乐也不例外。“韵”的含义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气韵即深厚而耐人寻味。从这个角度衡量,中国的文人雅士历来崇尚意像上的高、洁、幽、雅,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也时常可以听到这类音响效果。如储望华的筝箫吟、黎英海改编的夕阳萧鼓、王建中改编的梅花三弄、赵晓生创作的太极等等模仿古琴、箫在旋律的演奏法上出现“虚音”与“实音”的韵味变化,就很好地营造了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意境。琵琶、古筝等具有丰

7、富的演奏效果及不同音区的音色,也是我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喜欢在钢琴上模仿的乐器之一。崔世光的钢琴交响狂想曲,乐曲自乐队引子开始,立刻把听众带进了烽火四起、硝烟滚滚的古代战场。随着力度和速度的增长和加快,音响层次逐渐达到了紧张急迫的境界,为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进入做了充分的铺垫。听众随即可在钢琴与乐队的交相辉映中,借着从民间乐器琵琶演奏手法中提炼出的音响形态和京剧武场节奏等传统音乐符号的启示,自然地进入到主部场景之中。而在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乐章中,第一钢琴模仿琵琶轮指的演奏效果,形象地刻画了我国大好河山被日寇糟蹋得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惨景。扬琴低音区的音色深厚结实,中音区清脆、透彻,高音区的音色明亮、

8、密实。由于扬琴演奏起来跳跃性强,因此常演奏重复音、八度散打、加花装饰等带有特征性的音响,我们在很多中国钢琴作品中可听到此类音响效果。如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绣金匾,在乐曲中段的重复音、八度散打(分解)、大跳音程等,有很多地方酷似扬琴的演奏技法和音响效果。三、结语目前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奏还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中国的钢琴演奏家、中国的钢琴教师、中国的钢琴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演奏水平,努力探索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中国的钢琴音乐要想在世界钢琴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吸收外来文化、继承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传统中,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融会贯通,同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现代钢琴音乐创作技巧,在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两方面努力探索中国风格,创造出既是中国自己民族的又是世界性的钢琴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