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22915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最后一分钟导学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一、预学1、经典诵读2、谈话导入,激情读诗出示文中插图,师生交流所知所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

2、解不懂的词语。例如:脊梁、硝烟、骨髓(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4)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再 读诗句,争取读懂。二、互学小组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提示(1)(2)(3)(4)的学习情况展示点拨1、 诵读诗歌,激荡情感指名读、赛读、分组读,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自我评价、同桌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点拨: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2、研读课文,读中感悟。(解决学习提示(3)(4)的问题)展示预设一:感受仪式前的激动:(1)指名读第1小节。(2)“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把香港拟人化

3、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3)“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4)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展示预设二:感受仪式中的自豪:(学习第、节)(1)指名读第2节(

4、2)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生补充: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师补充资料: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生问题预设:“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师点拨:酸楚、自豪、激动、喜悦之泪。指导读展示预设三: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1)齐读第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 (2)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美好祝愿。 补充香港回归后的资料、图片小组交流展示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三、评学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想像说话: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或者你是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你最想说什么?3、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时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答:台湾)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人民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自豪和喜悦!4、背诵文中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自豪24、最后一分钟 激动美好祝愿 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