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剖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22730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剖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剖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剖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剖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剖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剖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剖析不久前在讲到“垂径定理”一节后,学生拿着下面的问题:“在O中,直径AB与弦CD,分别过O、A、B向CD垂线,垂中分别是F、G、E,求证CEDG请教于笔者,待弄清问题后,笔者与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生:这是初中数学教材圆部分课后第24页第12题,除了能证明CDDG这个,还有其它的结论,即,AGBE2OF是正确的,但我又发现AGBE=2OF这是为什么?师:你能说说AGBE2OF正确的理由吗?生:因这弦CD与直径AB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相交;二是相交,当弦CD与AB相交时,则可推出AGBE=2OF师:你的想法完全正确我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可作进一步探究,

2、于是萌发了一种想法,利用这道习题,尝试一堂“探究式教学”课。“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自己调查,查阅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即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中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是现代中学教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探索。2、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案例(教学时间为90分钟)2、1呈现问题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弦,分别过O、A、B向CD引垂线,垂足分别F、G、E,求证:CE=DGEGFOCBAD2、2探索求解(略)分情况证明2、3思索问题,提出新问题。我们对这

3、一问题作进一步研究,要求学生在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出新的问题,先独立提出问题,再6人小组介绍,然后,每小组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里交流或介绍,教师巡视,适当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个人及小组活动后,学生陆续发言,提出了如下问题:问题1:弦与直径有几种可能的位置关系?问题2:在这位置关系中,CE与DG能否相等?问题3:在这位置关系中,AG与BE的和一定吗?AG与BE的差一定吗?都与哪个量有关?2、4探索新问题的解决途径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逐个研究,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再画出图形,小组交流,确定某个介绍,同学们用解决原问题的同样方法解决问题,认为只要问题1等到解决,其它民就迎刃而解了。问

4、题2的讨论很热烈:小组A1: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先将直径固定,再将弦CD平行移动,则得到如下三种情形: DA B A B A B C D CC D当弦CD与直径AB不相交时或弦CD与直径AB相交时,CG与DE都相等,结论是一致的。2、5延伸问题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议论小组A1的做法,表示认可后,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在第一个图形中(AG+BE)是一定的,而第2个图形中却是(AG-BE)是一定的,也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AG与BE一个是和一定,而另一个则是差一定,这个和与差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问题3)。教师及时表扬了该同学的勇敢探索的精神,并请同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证明上面同学提出的问题呢?片

5、刻后就有同学根据“垂径定理及全等三角形”即可证出。教师又向学生指出,经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结论: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下面的结论:AG+BE=2OF AG-BE=2OF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许多同学跃跃欲欲试,试图进行证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大胆尝试证明过程,理清证明思路。通过以上环节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学生非常兴奋。令人欣慰的是课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对猜想很感兴趣,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解决了猜想的证明,并解决了以上问题。3、课堂“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本案例的教学流程如下: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原始问题)个人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修改提出的问题个人探究问题集体

6、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形成结论教师设置特定情景,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启发思维,引发问题。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对原始问题改变条件、改变结论、一般化、特殊化、类比等)。先小组后班级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修改、筛选出供课堂探讨的问题。学生独立地对得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在教师的调控下,个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过程,交流,讨论,形成结论。延伸问题,逐步完善结论,或形成猜想,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提出新问题。注:1、教师提供的原始问题应具有探索性与开放性。2、由于课堂上的时间限制,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探究需延伸到课外,而且需要师生共同探究,有时还需访问专家解决。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

7、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讲都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使中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本案例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可以从答疑时学生部的问题中选取按照权利要求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它有以下几方面意义。4、1学生成为“主角”在教学中,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民主、活跃的气氛,学生因不同见解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他们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4、2教师成为“配角”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鼓励学生主动完成过程,及时学生的表现,鼓励创新,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幼稚的想法,也给予热情的赞扬,教师与学生平行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3学生有成就感学生亲身体验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初中,学会观察、分析、概括、提炼,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学生的创造修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还从中感受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4、4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在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由“学答”者转变为“学问”者,而学生提出问题及问题解决的信息途径有可能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教师只有具备较厚实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涵养,多掌握一些横向交叉学科知识,才能就会自如,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