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美育教育就是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评价力和审美创造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启迪智慧的一种教育活动。但人们常想:数学与美学,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一个冷峻、一个炽热,一个精密,一个洒脱,二者似无多大联系,数学好似一位戴着厚眼镜片、头上布满了皱纹的学者,他永远运用一种机械的、冷漠的声调重复着没完没了的推理和计算,如此这般的数学怎么能和美联系在一起呢?其实不然,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具有至高的美,它的内容、方法和表现形式中,蕴藏着无限的美学因素。数学中的美,自古以来,都被人们所欣赏。如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和谐的“黄金分割”,
2、那被誉为雄伟壮丽的科学宫殿的欧几里德平面几何,那二百多年来是多少科学家为之倾倒的,竞相攀登,而至今仍未摘取下来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正如一位英国的数学家所说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所以在数学课上应科学的把数学这种独特的“美”与知识交融在一起,它一方面给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数学世界,使学生改变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维持学习热情,一方面通过渗透美育教育,使美学的方法进入数学,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提升数学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发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实施美的渗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感受,发
3、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在数学课上渗透美育教育呢?任何一次审美活动,都必须经历感受体验-创造这三个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审美心理层次,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挖掘美的实体,引导学生审美感知:德国诗人席勒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美育,是从对美的事物感知而开始的。数学美不像艺术的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在教学时就应该注意丛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创设美的意境,引导学生审美感知,让他们耳闻目染,领略数学王国的万千美景。例如:圆是小学数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往往给人
4、已圆满、匀称、平衡、稳重和沉静的美感,所以,在讲圆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圆”这一特定的实体,从“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思想出发进行教学。课一开始,我们可以先带领学生赏圆,用课件展示了许多美丽的圆形物体和图案。如:蔚蓝的海面上一轮红日正在徐徐升起,一轮明月挂在深兰的夜空,一个精巧别致的水果盘子,蝴蝶翅膀上那美丽的斑点.一幅一幅色彩缤纷的美丽画面使学生不由得发出惊叹,这时老师提问:哪种图案出现的最多?学生马上脱口而出圆,这时老师又说:“你对圆有什么了解吗?你还想了解那些知识?就这样老师把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转化成学生对新知的渴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情绪非常高涨中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二
5、、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美: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 ,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老师在让学生感知圆以后,让学生动手画圆,老师通过提问:怎样就能画出一个很漂亮的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发现由于圆规的两脚始终张开的是一定的厘米数,所以画出的曲线能首尾相接。画出的圆很好看,并体会出同一圆中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但老师并不满足于此,又通过课件演示三幅图,轮胎用哪种
6、图形好,学生通过观察后,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用圆形的好?因为圆形轮胎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不变,所以用圆形作为轮胎使车行驶的比较平稳,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圆的动态的美和均衡的美。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折圆,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发现圆这种图形可以沿圆上任意直线进行,从而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探索了新知,并进一步感受到圆的对称美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三、在活动中创造美,欣赏美: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是学生后继学习的最有价值的资本,也是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美的感知和体验,还要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追求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努力创造美。例如:圆的认识这节课老师在学生已经对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圆去创造心中美的事物。学生的兴趣很高,开始了自己的创造。有的同学画了奥运五环旗,有的同学画了可爱小动物,有的同学还图文并茂.老师把他们的作品一一的展示出来,学生们一边欣赏着自己美丽的“作品”,一边陶醉在数学无限的美中。由此可见数学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教师善于挖掘,从审美心理出发,科学的将知识与美水乳交融,引导学生从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到审美创造,步步享受数学带来的美,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使知识得以升华,情感情操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