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周家平).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22181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周家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周家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周家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周家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周家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周家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周家平).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中心学校 周家平解决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有不少的数学问题, 文字叙述比较严谨、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小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画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策略,让“图”架起文字与思维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还能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同时,画图又是一个“去情境化”的过程,可把复杂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提炼并直观表达。因此,让画图成为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一种工具,是教学中行之

2、有效的教学方法。2014年11月26日笔者有幸到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参加“南宁市小学数学教材解读专题研究活动”听了三年级的三节课,关于“倍的认识”。执教的老师通过实物图-示意图-线段图: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收获多多。一、再现问题情境,激发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自主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中。用画图来帮助自己发现、分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

3、题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其作用和魅力,才能产生画图需要,体会画图的作用。在第一节课中,徐老师的ppt供了一个“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徐老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时,学生领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改变教学流程,变学为玩,先让学生在练习纸上,通过“圈一圈”,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另一方面,注意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如:4朵红花,2朵黄花。变化红花6朵、10朵、14朵,倍数变化(“比较量”与“倍数

4、”成正比例关系);又如:18朵红花,2朵黄花。变化:黄花3朵、6朵、9朵,标准量变化,倍数也变化(“标准量”与“倍数”成反比例关系)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 徐老师课件的实物图,能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二、利用数形结合,感悟画图价值这3节课中,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呈现了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蓝青老师“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解答两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可以用除法,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画图策略是帮助弄清题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黄嫔莲老师让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注重借助线段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进行思考。并根据教材的编排:画图策略-知道画图方法-检验(呈现学生主动思考解答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进行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三位老师利用画图,让学生感悟画图价值。学生通过经历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反思、交流和验证,感悟到画图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三、培养学生用不同形式的图解决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小学数学基本思想可以分为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比较思想、集合思想、转化思想、统计思想等18种。这些思想

6、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石,也是数学通向科学殿堂的桥梁。我们在教学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学会借助点、线、面、图、表将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就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利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新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集合图、统计图。常见的数学图有以下几种:(一)线段图: 线段图可以比较清楚的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

7、化,是一种半抽象半具体的图,尤其在分数应用题中有着特别的优势。小学生很难找准对应的量与率。因为有时“率”是隐蔽条件,有时“量”是隐蔽条件,也有时“量”与“率”同时是隐蔽条件。因此,解答此类题目,画图策略在帮助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与率对应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只例如:鸡有 240只,比鸭少,鸭有多少只?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找到单位“1”鸭的只数,并用线段表示出来。再由“比鸭少”可画出表示鸡数的线段?如图:240只鸭鸡对应分率这是一道分数应用题,学生通过画图正确理解题意,寻找到解决的路径,避免用猜测乘法还是除法计算的疑惑了。(二) 树图: 在二年级教学“组合问题”时,使用“树图”会更加直观。

8、如:每餐只能选择一种饮料和一种食品,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方法?椰圈包 蛋糕 红豆土司 牛奶 豆浆(三) 集合图 体现数学的“交集”思想及方法。例如:三(1)班有15人参加民族体育运动兴趣小组,跳大绳小组的有9人,滚铁环小组的有10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有多少人?如果用画集合图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下图:滚铁环10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有多少人?跳大绳9人通过画图,学生就会发现图中重叠部分就表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人,即91015=4(人)(四) 示意图 数形结合的思想。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

9、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示意图常用于低年级的“倍”、“比”、“植树”、“重叠问题”等问题及高年级的数学广角如:“鸡兔同笼”等问题,它可以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彰显其本质的特征。如植树问题: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如果在花坛边每隔2米种一棵树,每边能种4棵,这一周可以种多少颗树?学生不画图,就误用44=16(棵)。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就会发现需要栽12棵树。3 4=12(棵)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的,他们尝到了画图的甜头。所以,数形结合思想务必贯穿于整个解决问题的教学始终。四、培养学生画图能力,教师要做好指导、示范和点拨。老师让学生记住这样一点,如果我们在做题时出现了不理解的地

10、方,你就用画图策略,使思考过程简单化,别嫌麻烦,日久天长,对于你们以后的学习来说会产生很大帮助。指导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1.阅读理解(读题,明确题意)。2.分析解答(理清关系,绘图分析,列式解决问题)。3.回顾反思(学生在解决完问题后,要引导其根据画图信息整理,进行检验答案的合理性,提醒孩子在以后的解题中自觉使用)。学生在绘制常用的线段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是抽象的,不是学生自己可以绘制的。教师要对绘图的思路和方法给予引导。作线段图尽量使用直尺。在不同的题型就有不同的分析方式。如行程问题的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根据题意有三种绘图思路:1.根据路程或时间绘制线段图,(通常一条线段)2.根

11、据速度绘制线段图,(通常用1-2条线段)。如果作2条及2条以上的多线段并列图,一定要分清先画和后画的顺序,要找准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及所求的问题。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首先画代表“标准量”的线段,然后再画“比较量”的线段,这样绘制学生更容易掌握。(1)凡是位于关键词“是”、“比”、“相当于”后面的量,就是“标准量”;(2)时间较长的。如“原计划和实际中”的“原计划”、“去年和今年中”的“去年”就是“标准量”。二年级学习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数学问题时,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可以一目了

12、然,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就十分到位。如桃树有33棵,比柳树(同样多)少17棵,柳树有多少棵? ?棵 少17棵33棵柳树:桃树: 在作“比较量”桃树的线段图时,要让学生画与“标准量”柳树“同样多”再少17棵。如果先画“比较量”桃树的线段的话,难度就会加大,二年级的学生就难于完成。对于分数应用题,如果分率的分母较小时,必须在线段图中标识平均分的份数;分母较大时,则只需标明分率大小即可。分率统一写在线段图的上方,具体数量统一写在线段图的下方,这样便于区分具体数量和分率,也便于观察量率是否对应。求“标准量”(单位“1”或“量(ling) 度(duo)单位”)用除法,求“比较量”用乘法。即:标准量=比较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标准量对应分率。(教师用“整体”和“部分”来说表达“标准量”和“比较量”是不够严密的。因为有的分率大于单位“1”)注意:每类绘图方式不是在单独反映某一内容,要和其它内容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可以根据公式解答。总而言之,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再害怕解决问题,从对解决问题的“害怕”转变到“喜欢”。“我画因我需”。让我们借着画图这座美丽的“桥”,使所有的孩子都感受解决问题的魅力所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