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22160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走近经济(A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要承担肢体的病衰、人生的艰辛。田园破败了,他日趋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利。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终点在彼岸,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因此也可以不把它当作终点。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初一看是艺术手法,实际上

2、是哲理设计。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的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就空间论,桃花源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这种切割,并没有借用危崖险谷、铁闸石门,而是通过另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

3、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是岸边数百步的桃花林,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这是一个凭着祥和安适而独立的空间,独立于乱世争逐之外。和平的景象极其平常又极其诱人: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这正是历尽离乱的人们心中的天堂。但一切离乱又总与功业有关,而所谓功业,大多是对玉阶、华盖、金杖、龙椅的争夺。人们即便是把这些耀眼的东西全都加在一起,又怎能及得上桃花源中的那些平常景象?因此,平常,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成了人们最奢侈的盼望。很多人说,我们也过着很平常的生活呀。其

4、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都不是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外界,被这里的人们切除了。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才是真正的空间独立。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得拗口一点,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桃花源中人虽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在渔人离开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叛了这个叮嘱,出来时一路留下

5、标记,并且终于让执政的太守知道了。但结果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循着标记寻找,全然迷路。更有趣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隐士闻讯后也来找,同样失败。陶渊明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这个“不可逆切割”,使桃花源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陶渊明告诉一切过于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在实用层面上,它不可逆。(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1下列对文中“哲理设计”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没有历史,看似令人可笑,但世俗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与这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相比却未必更有意义。B桃花

6、源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这种令人惊讶的美与世俗空间的美丑形成了强烈的对立。C桃花源是真正的空间独立,这里的人主动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过着极其平常的生活。D桃花源对外界的介入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因此桃花源与茫茫尘世“不可逆切割”。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桃花源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着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也因此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B桃花源是理想的蓝图,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天地,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找到它。C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桃花源记的这一结局具有更深的哲学意味: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D桃花源中的人不会向往和窥探外面的世界,他们不知

7、外界,却严防外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想破灭了,桃花源记是他一个更虚幻的寄托。B就空间论而言,桃花源是独立的,它美丽,祥和安适,而又容不得异质的介入。C桃花源记描绘的美好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不仅是艺术手法,更有哲理意味。D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是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世界,它已经超越了桃花源本身,这与作者所说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是相通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

8、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媪之许负【注】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

9、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于是乃追尊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已下吏奉守冢,寝庙上食祠如法。而栎阳北亦置灵文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后,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魏氏,赏赐各以亲疏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薄太后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

10、霸陵。(节选自史记外戚世家,有删节)【注】许负: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相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B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C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D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

11、弟薄昭封为轵侯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从“薄父死山阴”的交待来看,薄姬的父亲不是官宦,也不是读书人,只是个普通的百姓而已。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C霸陵:汉孝文帝刘恒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河上有桥,名灞桥。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灞桥两边杨柳掩映,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也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方。D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

12、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薄姬的母亲魏媪到著名的相士那里去看相,预言薄姬将生天子,就把她嫁给魏王,魏豹心中窃喜,背汉联楚,后来被汉所灭。B薄太后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是好朋友,曾互相约定:“先贵无相忘。”后来管、赵均得幸于刘邦,二人便在私下里取笑薄姬。C刘邦死后,戚夫人等宠妾都被吕后幽禁在后宫中,薄姬因为不受刘邦宠幸,吕后允许她随儿子到封国去。D薄姬在当时波谲云诡的政治事态中,能保全性命并得以善终,一是因为她并未与吕后结怨,处事克己谨慎,二是因为她仁德善良的人品。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诸

13、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译文:_(2)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后庭花许棐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注】湘管:毛笔。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8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5分)答:_9这首词的情感复杂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

14、,_”两句,抨击了违背规则、苟合取容、投机取巧的社会风气,表明自己宁肯牺牲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志。(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一联,采用拟人化描写,表达了对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由衷的喜爱,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3)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妈妈的银行存款美凯瑟琳福伯斯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