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桃花源记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一、 文学常识作者 ,又名 ,字元亮,世称 。 时期著名田园诗人。二、课文重点字词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 异 之。复前行,欲 穷 其林。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 俨然 ,有良田 美池 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2、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 所闻,皆 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 外人道 也。”既 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 规 往。未果 ,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三、成语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与世隔绝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 。四、重点句子翻译1、问
3、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五、问题理解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3作者为什么要写渔人带人“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和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这两个内容?表明桃花源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虚幻世界,给桃花源增添传奇色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叹惋。4.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4、,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5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6.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桃花源有没有可能实现?)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7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8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课文分析原因。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西游记中的花果山,三国演义中的隆中(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