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季海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21828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索真理的历程(季海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季海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季海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季海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求索真理的历程(季海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索真理的历程(季海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越州中学 季海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2)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分析: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4)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能力目标(1)通过复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2、目标(1)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2)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教学重难点】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难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问题法等。【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对照2014年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条目和考试要求,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

3、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提示】(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4、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注意】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

5、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注意】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真理的相对性A、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

6、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5.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第一、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第二、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因此,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

7、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第三、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提示】认识的无限性,即认识是发展的,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二、易错易混分析1.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8、。3.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提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5.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示】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 典题精析首先引导学生重温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大禹治水到“五水共治”的轮回中,引导学生运用实践观和真理观分析问题。材料一 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洪水为患,鲧负责领导治水工作,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失败。后来尧命禹主持治水大任。禹考察了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后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黄河淤积导致流水不畅。于是他确立“疏”的方法,导水入海,遂除水患。(1) 禹的治水成功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9、提示】按照主观题答题步骤先引导学生正确审题,调用答题所需知识点,然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确定材料与知识的对接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禹通过考察后确立了“疏”的方法,导水入海,遂除水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禹在研究 “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无效的基础上,探索出“疏”的方法,治水成功。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禹治水的成功证明了 “疏”的方法能够根除水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禹确立“疏”的策略,最终是为了根除水患,使人民安居乐业。【提示】展示答案标准时,引导学生规范作答,注意答题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语言表述准确简练,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学科化。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

10、时,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为此,浙江省于2013年底作出了“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重大决策,描绘了治水路线图:三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2) 结合材料二,“五水共治”决策是如何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从追求经济效益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再到“五水共治”的提出,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五水共治” 部署的清晰治水路线图,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四、课堂小结 大禹的成功在于实践出真知,作为青年学生,也应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认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一个过程,实践检验认识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只有用不断发展的实践来检验,才能获得新的认识,推动认识向前发展,也才能真正坚持实践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