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2168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德为五育之首,其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如何探索出一条切合学校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新路,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思考一:要“正人”必先“修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状况和效果如何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很强的内化力,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德育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可代替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自身形象每一个瞬间都教育着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品格、仪表、情感都给学生以表

2、率。通过学生耳濡目染,形成一声无声的命令,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也行”。大多数学生总把教师看做接近者中最正确、最博学、最道德的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往往是父母深感不及的。如果教师知识渊博、品格高尚、勇于奉献、宽厚待人、关爱并尊重学生,那么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由于对教师的认可心理而促进自己的道德同化,教师的身教、榜样的意义还在于教师往往是社会的代表,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与社会的理想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影响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抬头。工作上敷衍松散,教育学生尖刻粗暴的现象比比皆是,难以想象,一个搞有尝家教的教师教育学生要勇于

3、奉献,一个染上黄发的教师教育学生要仪表端庄,一个随地吐痰的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一个私欲膨胀的教师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冠冕堂皇的说教不仅是不满,反而有些反感。勿庸讳言,确实有部分教师淡化了育人的神圣职责,同时也沾染了许多与教师身份不符的东西,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些教师德育素质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学生德育教育的质量的降低。因此,只有强化教师德育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效。思考二:德育教育应该形成“人人参与”格局,拓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德育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教育者认识到学生在教育的主体地位,要立足

4、于学生主体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人参与管理模式”就是“人人参与学校管理”“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这里谈的“人人”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每一个个体,凝聚起来便形成强大的德育教育群体,有着极其强大的教育合力。在学校管理中,一般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是政务人员、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任务,而与其他教师无关。其实,德育需要全体教师(包括学校职工)的共同的努力。教师人人参与德育教育,就是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课堂内外都是教育的阵地,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是教育的有效载体。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核心,要使这个

5、核心发挥作用,必须依赖于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依赖于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管理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自主教育是体现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它不仅能使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教育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学业更优秀、特别是个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学生成为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者、执行者和评价者,摆脱“被动”的局面,争取管理的主动权,其德育教育效果往往是令人惊喜的。我校实施的“人人参与管理”的德育教育模式,其初衷是用学生管理学生,但从实施的效果看,不仅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许多不良行为。而且已经升华为内在的道德需求。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得完善自我,改正

6、自我,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得以提高,形成了积极向上的道德风格品位和风貌。思考三: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全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主要焦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上,忽视了与每个中学生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三成以上中学生心理上存在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压抑、自卑、嫉妒、自私等心理疾病困扰着学生成长,更为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渐增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造成学生不健康的心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及评价机制。2004年8月,我校政

7、教处曾对1485名进行了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经分析对比,有573名学生存有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123名学生中,有学习佼佼者,也有学习后进生,有老师认为的好学生,也有老师认为的“刺头”,解决这部分同学的心理疾患,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无疑是教育者必须面对又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应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近年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不少心理冲突和强烈的压抑感,教师的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必定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广泛开展心理学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

8、教育工作中来,建立融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使学生身心愉快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家庭的原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访等方面,让学生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得当,不能进行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也不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溺爱娇惯,教育方式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问题家长”的学生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再

9、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的校园文化和和谐的人文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建成德育长廊,汇集了180余幅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解析和成才故事,从而给学生以激励作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设立了二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解除了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另外,设立了各种特长小组、综合实践小组、悄悄话信箱、网上谈心等各类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制力,对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很有帮助。“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丝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理解,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