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古代陶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平古代陶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平古代陶瓷 建阳水吉窑 兔毫建盏,俗称“兔毫盏”,盛产于建阳市水吉镇池中村、后井 村(宋时属瓯宁县)一带,窑址称“建窑”,以生产黑釉陶瓷小茶碗 著称于世,中国陶瓷史上称之为“黑建、紫建、乌泥建”等,其中为 “兔毫建盏”最为珍贵。晚唐五代时期,在水吉池中、后井的芦花坪, 牛皮仑等处窑址均开始生产青釉或酱青釉瓷器,器型以碗、碟、盏为 主。此外,尚有执壶、盘口壶、罐、盆、盏托等。青瓷釉色多青中泛 黄或青中泛灰;均施半釉,釉层较薄,呈细小开片,胎釉结合较薄, 有剥釉现象。两宋时期,建窑的杰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其变幻莫测、绚 丽多彩的釉色方面。代表性的作品有黑釉兔毫纹、油滴、鹧鸪斑、曜 变等。此外,这一时
2、期建窑还生产青釉和青白釉瓷器。黑釉器形制以 碗筷为主,俗称建盏,此外兼有灯盏、高足杯、罐、瓶等;胎体厚重, 色灰黑。青釉器器形亦以碗为主,兼有碟、盘、壶、盒、高足杯等; 胎质呈灰白或浅灰色;装饰纹饰有缠枝花、莲瓣、蕉叶、卷草、菊花、 篦点等;技法以刻划居多,模印次之。青白瓷器形以碗、盘、洗、三 足炉等为主;胎白釉润;器内外装饰缠枝花卉、四季花卉、莲瓣、梅 花、乳钉和婴戏等纹饰;技法则常用模印。其时代当在南宋末至元代 初期。其产品驰名海内外,特别是日本人对建窑黑釉器产品非常珍视, 给予极高评价。现在日本的都道府县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相当数 量的收藏,并把它列为国宝级文物。如静加堂收藏的南宋建窑
3、“曜变 天目”茶碗,腾田美术馆收藏的建窑“曜变天目”茶碗,建窑“油滴 天目”钵等。这些都是建窑黑釉器不可多得的精湛佳作。兔毫建盏是 一种大口斜壁小足,形同漏斗的小茶碗,造形古朴,釉色晶莹,闪现 出状如兔毫的细条纹。黄褐色的称“金兔毫”,银色的称“银兔毫”, 有的表面还有闪银光的圆点纹,形如油滴与菊花,自然奇特。上等建 盏在碗底刻上“供御”字样送进宫廷。苏东坡称“兔毫盏”之奇特诗 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茶点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 瓮鹅儿酒。”黄庭坚、范仲淹、杨万里、蔡襄等名家均有诗文赞之。 建窑生产的“兔毫盏”等系列产品一度失传,直至新中国 1979 年 9 月,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4、福建省轻工研究所和建阳县瓷厂的科研人 员组成攻关小组,进行“兔毫建盏”等系列产品仿古瓷试验,次年产 品试制成功;1981年 5 月通过专家鉴定。建阳水吉兔毫建盏建阳将口窑建阳将口镇将口村北的仙奶岗、郭龙山,在唐代就开始烧制瓷器。 烧制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器形有碗、碟、钵、盆、罐、盘口壶、执壶、 灯盏、水注、器盖、枕、炉、秤砣等。装饰手法有刻花和釉下褐彩, 窑具有支柱。出土的青瓷灯盏,为敝口、曲腹、小平底内凹;器内有 一小钮,为系灯芯处;釉色青中泛黄,施釉不及底。内、外底均留有 支钉痕迹。口径10.5厘米,底径4.2 厘米,高4 厘米。青瓷双耳罐, 口沿外撇、短颈、圆溜肩、腹下收内、小平底,肩部饰
5、对称双耳;釉 色呈米黄色,且不及底;器身较丰满,口径7 厘米、底径5 厘米、高 7.5 厘米。1977年,发现将口窑。1985年67月间,省考古队在仙奶岗窑 址发掘清理了长达52 米的唐代龙窑基址一座,为国内目前最长的唐 代龙窑。1985 年冬,文物部门组织力量修筑围墙并加盖顶棚加以保 护。19 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朝) 延平茶洋窑油滴黑釉瓷器 宋代,延平区太平镇茶洋窑烧制的黑釉瓷器名声鹊起,文人纷纷 为之填词作诗,如苏东坡、黄庭坚所作的“忽惊午盏兔毫斑”、“鹧鸪 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等。是以被列为宫廷贡品。在流传于 世的几件珍品中,尚可见到“供御”楷书二字。其上乘佳作,斑纹丰
6、富,色泽莹润,楼金错彩,甚为名贵。其中,又以曜变、油滴、兔毫 最为有名。明代书载:“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擎口,色黑而滋 润,有黄兔斑,滴珠者真”。“滴珠”即“油滴”,故以“油滴黑釉器” 命名。油滴是几百窑甚则几千窑的瓷器在烧制中偶然“窑变”,派生 出一二个奇珍异品的结果,极为稀贵,有“油滴是曜变之次,第二重 宝”之说。君台观左右账记载:“油滴,乃第二重宝也。此物釉地 漆黑,斑点淡紫泛白内外紧聚;较曜变量多,减五千匹。”该书“通 行本”亦载:“此物曜变之次,乃至宝地,劣于价低五千匹。”匹为日 本旧币的单位, 1 匹约钱 10 文。日本出版的大正名器鉴一书所 列举的 5 种上乘瓷碗,有 4 种
7、是南平出产的油滴。流传欧美的油滴中, 仅有华盛顿美术馆珍藏的陶盆一件系建窑产品。油滴瓷碗屈指可数, 乃稀世之宝,日本将其列为国宝收藏。元代以后,工艺失传,产品湮 灭。1979 年,南平市第二瓷厂陈大鹏对太平乡茶洋村宋元窑址发掘 出的黑色釉片,进行分析研究,反复配制,于翌年成功试制油滴黑釉 瓷器。1980年 11月,试制产品在“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上展出,得到海内外专家好评。1983 年 6 月,油滴黑釉通过省级鉴 定,失传 700 年之久的油滴黑釉工艺技术得以重新开发和生产。该产 品质地纯黑、油滴圆润,大小匀称,色泽适宜。油滴显微结构均与古 代油滴釉瓷雷同,且附有较完整的正方形体,
8、闪光性能强。其特点为 “釉色黑如漆、银斑莹如星、器重如铁、击声响如磐。斑点光耀夺目, 注入清水,银光争莹;注入浓茶,金光闪耀,精美脱俗”。在器形、 釉形和结构上,与宋代建盏形似、神似、质似。同年,产品被轻工业 部选送全国旅游品展览会和春季广州交易会展览。首批产品每只价值 500美元,被美国和日本客商抢购一空。1984年,5种新品种参加美 国路易安娜世界博览会展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关西本部亦来 函索购。中共中央“党的工作者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选用礼品5 件,仿宋油滴瓷器即占 2 件。 1985 年,油滴黑釉瓷被选送香港和日 本,参加中国陶瓷展览会和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展览。 1987 年,油
9、 滴产品被选为国家科委出国访问礼品。 1988 年,油滴黑釉瓷参加在 日本大板举办的亚太地区新产品科技展览会展览。在全国第七届工艺 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会上,选送产品“霞光辰星盏”获珍品金杯奖,“双 龙瓶”、“双龙照影瓶”、“葫芦瓶”在全省陶瓷产品创作设计评比会上 获三等奖。油滴瓷器被国家南宋官窑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和北京钓 鱼台国家宾馆列为收藏品或陈列品。 2005 年销往美国、日本、澳大 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油滴瓷器1 0 0多种1 0 0 0多件产品。延平茶洋窑瓷器 茶洋窑位于延平区太平镇葫芦山、茶洋村附近,面积 56万平 方米,多为依山势而成的龙窑。日本陶瓷学界将此处取名为“南平
10、葫 芦山窑”。经考证鉴定,该窑场约创烧于北宋中晚期,止于元代。品种有青白釉器、青釉器、黑釉器、卵白釉和绿釉器 5 大类。集中国南方景德镇、龙泉、建阳等名窑的工艺特征于一炉,形成自己 独特风格。产品以生活日用器皿为主,兼有陈设供器和玩器具。以碗、 盏、杯、碟、盘、罐、执壶、盏托、灯盏、粉盒、瓶、炉、花盆等。 茶洋窑陶器以青白釉器为主,青中泛白,白中显青,以白中透水绿或 湖蓝为上乘,亦有乳白、卵白、灰白数种;青釉器的黄绿釉为最佳, 兼有青灰、浅青、青黄、米黄数种;黑釉器有建盏器般的漆黑釉和兔 毫、鹧鸪、油滴等各种窑变、酱色、茶叶末色等。元代之低温绿釉器 为二次烧成,呈翠绿、黄、绿各色,施釉多不及底
11、,器底刮釉呈涩圈 的碗多见。一般釉面玻璃质感较强,光泽莹润,胎釉结合紧密,瓷胎 多呈灰白,因当地瓷土含铁、锌、硅、铝成分及淘洗工艺和配方比例 与别处不同,烧制的陶瓷器别具一格。另外,茶洋窑产品外表的装饰 艺术也具有相当浓厚的地方特色。采用刻划、剔刻、阴阳模印、釉下 彩绘等多种工艺。纹饰题材有篦点纹、花卉、云气、萱草、折扇、飞 禽、走兽、莲荷鱼草形样和吉祥文等。近代,在市郊宋元古墓葬出土 文物中,发现不少茶洋窑产品;在印尼苏拉威西岛、东爪哇、菲律宾、 朝鲜、日本、澎湖群岛等地亦有出土。延平茶洋窑瓷器遗址武夷山遇林亭窑瓷器武夷山遇林亭窑始建于宋代,由于瓷器胎质、制作及施釉均极为 精细,被誉为“珠光
12、青瓷”而声名远扬,并外销日本等国。元末,由 于饮茶习俗的改变与沿海地区窑场的兴起,遇林亭窑所产的黑盏逐渐 推出市场,直至衰落。遇林亭窑瓷器以黑釉器为大宗,兼烧青、青白釉;瓷器胎骨呈浅 灰、灰白、灰褐色,器形有碗、碟、洗、杯等;其中以黑釉碗数量居 多,造型、釉纹与建阳水吉建窑相仿。建盏成品釉色甘黑发亮、古朴 美观,内有明晰艳丽的兔毫纹与彩描“金、银彩”纹等。“金、银彩” 黑釉瓷碗花纹细腻,彩描内容有花卉、鸟兽、山水、文字等;在日本 根津美术馆、德川美术馆合编的天目一书,收录有彩描“寿山福 海”图,图之上圈还书有朱熹的“武夷棹歌”诗词,其特征与遇林亭 窑出土的瓷器一致。1961 年,武夷山遇林亭窑
13、址被省政府列为第一 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 12 月,遇林亭窑址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 产名录,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 年,武夷 山市委、政府引资创建遇林窑业有限公司,研制出“类冰似玉,千峰 翠色”的遇林窑珠光青瓷,产品有仿古青瓷、艺术雕刻、雕刻绘画、 礼品青瓷四大系列 200 多个品种。2006 年 5 月,遇林亭窑址被国务 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昌连坑官山窑始建于宋代,延至元代。官山窑以烧制瓷碗为主 兼制少量的杯、洗、盘等器物;胎骨呈灰色,质地坚硬;釉水施作时 口沿浅淡灰色和青灰色。瓷碗表面釉色分青灰釉、影色白釉、黄青釉 黑釉四色,其中青黄色和青灰
14、色瓷器胎质较薄,施釉均匀,造型轻盈。 青黄色瓷器多为素面,采用叠烧法,底心周剖釉露胎,俗称涩圈。青 灰色瓷器器物内壁用回纹图案烧制一圈并划竖条形细纹衬托,亦有瓷 器内底用双鱼和单鱼图案,形象生动富有动感。影青白瓷碗通体上釉, 色泽光亮,壁内画有细小竖纹,造型美观,胎骨较坚硬。黑釉碗为仿 照建阳水吉窑的黑釉盏式样,乌黑发亮,影现出少许兔毛状纹饰。1982 年,顺昌县文物普查时,在该县埔上乡连坑村发现宋窑遗 址 4 处,其中 2 处位于连坑村 2.5 公里的官山山坡上,另 2 处位于距 村 4 公里开外的郑坑山山坡上;窑址地表暴露大量的窑具和废瓷片及 烧结的筑窑材料。20世纪 80 年代,顺昌县陆
15、续发现、发掘几座宋墓, 随葬品不乏连坑官山窑烧制的黑釉碗等瓷器。1983年 12 月,顺昌县 政府把连坑宋窑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浦城大口窑瓷器 浦城大口窑始建于北宋中期,兴盛于南宋,延续于元代初期。 南宋至元初,大口窑经营者在当地优质瓷土基础上,引进景德镇 青白瓷窑烧造技术(考古挖掘发现大口窑遗存景德镇青白瓷窑特征的 支圈组合窑具),使得大口窑瓷器名声大噪,产品不仅畅销国内,且 远销日本、菲律宾及东南亚各国;鼎盛时有瓷窑 36 座。大口窑瓷器 以青白釉为主,兼烧青釉器;品种多样,有日用饮食器皿碗、盘、碟、 壶、罐等,有妇女梳妆用品粉盒、子母盒等,有生活用品灯盏、香炉、 雕塑玩具等,有
16、文化用品水注、笔筒及专用明器盖瓶等。青白釉器造 型以轻盈秀丽、小巧玲珑显著;瓷碗多为I式侈口弧壁芒口碗和II式 敞口弧壁艺口碗,壶有II式印花执壶等。留存的瓷器中,以盒、水注 最富特色:盒做子母口上下相套,大盒之内还有3 个小盒,用来装妇 女化妆用品,或用来装盛各种药品;水注也称砚滴,做扁圆瓜棱状, 小细短流,顶部开孔,精巧别致,使用便利;II式印花执壶身矮、流短,分两节模印粘合而成,肩部有印花装饰(与景德镇窑北宋后期的 同类器物基本相同)。青白釉器胎骨呈白色,细洁致密,质地坚硬。 釉色有二种,一种为青中有白或白中泛青,色泽温润如玉,是大口窑 制作成功的标准釉色;一种为青白闪灰,类似青灰的色调,是瓷器在 焙烧过程中,窑炉内火焰气氛异同掌握所致。瓷器装饰以印花为主, 刻花次之,花纹题材有鱼、莲、婴戏、牡丹、梅花、菊花、草花缠枝、 卷草等。纹饰部位和题材因器而异,图案工整而不繁褥,疏密得体, 构图简洁。日本陶瓷专家矢部良明在其所著的日本出土的唐宋时代的陶 瓷中指出:“在经豕出土中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