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随笔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21337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文化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文化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文化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文化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文化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文化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文化随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文化随笔中医文化随笔【第一篇:饮食 郭旭东】关于饮食,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有过相应的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所提倡的观点。中医提倡饮食有节。?黄帝内经素问痹论:“阴气者,静那么神藏,躁那么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倍,通“背,违背。这段话大意是说,作为人体内的阴气,保持安静就可以帮忙营养人的精神,守藏在体内,躁动就会减损。如果不恰当地饮食,示例暴饮暴食,就会造成人体内的阴气躁动,从而损伤人的肠胃。则,什么是阴气呢?人体内的“气大体相当于人体内的能量,又称“元气。性质主动、防御外界邪气的为阳气;性质主静、功能侧重于营养人的身心的为阴气。所以,我们注意不要暴饮暴食,而应该合理饮食。则如何合理

2、饮食呢??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律,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德,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举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那么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可见所谓合理饮食,就应该“谨和五味,而不是对饮食的味道有所贪着。因为中医认为,我们人体内阴气的来源主要依靠食物的五味,来给养人的脏腑器官。但是,如果味道过于偏颇,反倒伤害人的阴气,从而伤害人的脏腑。酸入肝,少吃补肝,但过于吃酸的食物,肝气就会受到抑制,从而消损脾气中医认为肝克

3、脾;咸入肾,肾主骨和纳气,少吃可以补肾,但味道过于咸,反倒对骨骼的健康发育有害,也减损人的纳气功能,容易出现气喘,从而也影响到人的肌肉的发育,心气的功能也受到制约中医认为肾克心;甘入脾,少吃可以补脾,但偏于贪着甜食,反倒伤害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伤害肾脏,使得肾纳气功能减退而不均衡,表现为心气喘满,面色发黑。如果味道过于苦,则就难以醒脾,脾脏不能很好地健运饮食,使得胃气有所积聚。辛入肺,少量辛可以促进肺的机能,但过于偏重辛的食物,就会使得人的筋脉由于辛散太过而表现为松软无力,使人感到精神乏力。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进食五味而不要有所偏颇地域性饮食除外。这样才能骨正筋软,气血正常流通,腠理严 密,才

4、能使骨气上等发育,合于养生之道和大自然的规律,延年益寿。?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句也是说,饮食五味要合理而不可过,否那么会伤害人的正气。所以,中医进而提倡饮食要清淡为宜。所谓清淡,首先是指五味不要过于偏执,明王三才?医便:“偏之为害如此,故上士澹泊,其次中和,此饮食之大节也。另外也不要过于贪着饮食而食用得过饱。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中指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饮食有节的观点与佛学也相通。佛家讲“不贪,不贪饮食也必是其中的一项。这样才是“谨道如法,从而“长有天命。中医文化随笔【第二篇:情志 郭旭东】中医认为

5、,人的健康与心神有一定的关系,而影响心神的是人的情志。?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心者,五藏脏六府腑之主也故悲痛愁忧那么心动,心动那么五藏脏六府腑皆摇大意是说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者,悲痛愁忧等情志活动影响到人的心神,人的心神不稳,就会影响到脏腑或身体的机能。则,是如何影响的呢??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怒伤肝,经常嗔怒的人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如肿瘤和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等疾病;喜伤心,过度兴奋和追求刺激可能会导致心神狂躁如癫狂和心气缺乏如早搏一类的心脏病等疾病;思伤脾,过度忧思那么容易导致脾脏的运化不力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6、疾病;恐伤肾,过度恐惧那么导致肾气消损如遗尿等疾病。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心神要稳。其办法除了佛学上说的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禅定外,中医中还有相应稳定情绪的办法。这些办法是:悲胜怒。当一个人有了很大的怒气时,可以用“悲来作意克服。示例可以想一下自己的缺乏;也可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可能就会制怒;也可以用慈悲、同情心来作意克服,慈悲、仁慈、同情心怜悯心是佛家常用对治嗔怒的办法。恐胜喜。当一个人只图一时的高兴而过于追求刺激的时候,应该想到后果,想到高兴的不永恒,这样追求刺激的心就会放淡。当一个人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时候,不妨想到自己的功绩应该归属于他人,自己还应该前进,或者用

7、这些成绩去帮忙需要帮忙的人,而不是骄傲自满,要意识到骄傲的人未来一定要落后和失败的。这在佛家那么称为回向。怒胜思。对于患得患失、思虑过多的人,应该克服小家子气,学会金刚处事,雷厉风靡,不要婆婆妈妈,孬里孬气。没有必要担忧的和明明知道自己不必担忧的就要放下心来。要主动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虚下心来随缘行事,赶快学习,没有必要胡思乱想的不要想。不要认为没完没了地胡乱思考是好习惯。其实它是自心难以自制的不良习气。喜胜忧。当一个人忧愁的时候,要注意开朗、开阔胸襟。要学会良性心理暗示即良性作意。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否那么就会恶性循环。思胜恐。当一个人过分恐惧的时候,要注意定住心神。要理智。同时要学会分析情

8、况。如果问题能解决,就赶快落实执行,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暂时放下,恐惧并没有用。而且要坚信只要自己真正努力,符合道德法制规那么,则以后一定会结出好果子来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意是说,我们的胸襟合于宇宙虚空,处事乐观、豁达、中道,人体内的真气正气、元气就会调顺;精神内守,情志平和而不偏颇,身心就会很健康而不容易得病。中医文化随笔【第三篇:治疗 郭旭东】关于治病,内经中有这样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大意是说,圣

9、人治疗疾病时,重在教人注重养生和预防疾病的发生,使身体的机能保持稳定而不混乱。如果疾病已经形成再用药物进行治疗,身体机能已经混乱了再进行治疗,就像口渴之后才掘井一样,临上战场才想到铸造武器一样,不就晚了吗?这表明了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则,如何才能真正预防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关于这个道理,我们在上一篇中已经提到了。这表明了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是保持正气、预防疾病的重要修心原那么,也是重要的养生办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体内正气充足,才能抵挡住“邪气的干扰和侵犯。如何

10、培养自己的正气呢??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苍天之气,清净那么志意治,顺之那么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大意是说,对于苍天之气大自然界,我们效仿它的清净,情志、志向就保持正常稳定。顺从它,体内的正气就牢固。即便有贼邪入侵,也不能伤害我们。这是因为我们保持了与大自然的和谐。所以,圣人内守自己的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领悟着大自然的微妙。则什么是“苍天之气清净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大意是说,大自然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大道,容不得一丝一毫邪气,光大而显明,隐含着高尚的道德而健运不止,故能够持久永恒。示

11、例太阳,默默无闻、自然而持久地照耀长养万物却从来没有居功自傲过,古往今来,一直如此,不停地运转而永恒。我们所效仿和随顺的就是这样的品格。则如何才能够精神内守呢?难道是每天什么也不做才叫精神内守吗??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大意是说,要保持精神的正常稳定,就需保持体内阴阳的平衡,处事那么应中道。如果阴阳不平衡,不能互相之间很好地牵制,就会耗损人体的精气。示例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经常自卑多虑,不能自信而乐观地行为处事,也就是没有做到“阴平,则他可能就因为自卑多虑而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思那么气结,恐那么气下,忧悲那么气消。一个性

12、格偏于外向的人,张扬自己而不谦虚,好发脾气而没有节制,则仍然会因此而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喜那么气缓,怒那么气上,都在耗散自己体内的精气。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情绪的稳定,克服性格上的偏颇,中道处事,努力做到谦虚而不消沉,积极而不亢奋,“阴平阳秘。中医文化随笔【第四篇:药物 郭旭东】关于药物,?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大意是说,用药物治疗疾病,如果这种药物有大毒,则身体一般只能治疗到六分愈,否那么身体就因中毒而吃不消了;而一般毒性的药物只能治疗到

13、七分;有小毒的药物只能治疗到八分;无毒的药物治疗到九分。剩下的要通过谷肉果菜等食物的给养帮忙康复,但也不要补得太过,太过就伤害了正气。这是一般的药物治疗。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分明另外一种药,那就是学会对治自己的不良心态和情绪,从而帮忙疾病的康复。?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那么气上,喜那么气缓,悲那么气消,恐那么气下,寒那么气收,炅jing,热那么气泄,惊那么气乱,劳那么气耗,思那么气结。所以,当我们身心不适时,应该考虑到是否因为自己不良心态、情绪或习气所致,据此而努力改变自己,从而帮忙自己治疗疾病。示例:当我们有呕吐、头痛头晕如高血压病、两肋胀痛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经常发

14、怒??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怒那么气逆,甚那么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大意是说,怒使体内气机不能正常流通,严重的那么引起吐血和飧sn泄泄泻,所以气向上走。至于飧sn泄,?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那么生飧泄;浊气在上,那么生月+真,音chn胀。?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第三十四:“何谓逆而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可见,发怒可导致浊气的回升和清气的下降,故而引起浊气向上如呕血、头痛、气喘和清气向下的疾病如泄泻。所以有这类疾病的朋友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经常发怒,如果是这种情况应努力制怒。同理,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是否大喜过望或者经常寻求所谓的刺激,是否忧愁悲伤过度,是否恐惧忧虑万分,是否没有注意适应寒热

15、环境,是否受到惊吓,是否因为执着而过于劳累,是否思虑过度。如果是大喜过望要注意保持平常心;如果是因为经常寻求所谓的刺激,要注意不断树立远大而高尚的理想,并不断为之而努力奋斗;如果是因为忧愁悲伤过度,要注意洒脱一些;如果是因为恐惧忧虑,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会“放下;如果是因为劳累而导致的,要学会休息自己的身心,不仅仅是身体的休息;如果是思虑过度引起的,也要注意不要杂乱无章地思索,也要学会“放下。对于这些,我们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了。这里再强调的是,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所以要注意情绪的调整,不要有情绪上的偏颇,同时也要注意冷热环境的适应,这样可以帮忙很好地防治疾病。中医文化随笔【第五篇:养生 郭旭东】中医的养生原那么遵循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德全不危。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德全面的话,则它的身心健康程度就不很“危险。则,如何做到“德全不危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