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__雪__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210164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__雪__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迅__雪__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迅__雪__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鲁迅__雪__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鲁迅__雪__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__雪__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__雪__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课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南阳市宛城区官庄镇二中田军钊2009年4月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雪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1、教学理念: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本课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语言美,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2、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教学步骤: 一、 知识迁移,情景导入。师: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回忆自己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 ?并谈谈认识。生1:我现在还记得孔乙己这篇课文,因为它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的幼年时代,表现了封建教育的腐朽,落后。 生3:我比较喜欢藤野先生,感情非常浓厚,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仰之情。(设计目的:知识迁移,激发学习兴趣。)师(深情的):请看大屏

3、幕,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让人浮想联翩,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落雪,激起了鲁迅先生的诸多情思。一瞬间,他的目光越过千里冰封的世界,越过几十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的南国故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诗雪,在诗意的语言中感受他博大的胸襟。板书:雪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雪写于1925年1月。 鲁迅先生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作者寄情于雪,抒发了自己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严寒中寻求温暖的情感。(设计说明:通过对作者及相关背景的了解,为深入了解本课的情感起到铺垫作用。)师: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让人陶醉的活动,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课文朗诵,边听边联

4、想听到的优美画面,听完后,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课件播放:诗朗诵。学生认真感受。(设计说明:创设情景,熏陶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氛围的感悟下,能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文章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并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 展示听读收获。师:鉴赏一篇散文,要学会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就就是找到自己感受最深刻或者最喜爱的文字或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情感上的“共鸣”。听完了优美的诗朗诵,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 生1:两幅。一幅是故乡江南的雪,一幅是朔方的雪。生2: 我感受到了美丽的江南雪景和充满力量的朔方雪景。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师:结合自己刚才听的,使用文中

5、的一些词语,说一说你喜欢哪幅雪的画面,为什么?生1:我喜欢江南的雪,因为它滋润美艳,还隐约着青春的气息。生2:我比较喜欢朔方的雪,很有力量。我曾经到过北京,感受到北方的雪正如作者描绘的一样,如粉如沙,像一个斗士。生3:我还是比较喜欢江南的雪,比较温柔,散发正春天的气息,到处充满了绿色的气息,仿佛春天不远了。师:大家都觉得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温柔,朔方的雪则非常有力。 (设计说明:初谈感受,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领会文章的韵味,收到美的熏陶。) 深入感读。师: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一遍,通过文字感受画面,走入散文诗的意境,用声音来传达文中情感。 师:那这两种雪在朗

6、读时语气是一样的吗? 生1:不一样。 师:大家思考一下,两幅画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的吗? 生(齐答):不一样。师:读江南的雪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呢?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一种轻缓、柔和的感觉。(特别温柔)生2:江南的雪应该读得轻柔、舒缓。师:那么朔方的雪呢?生:读时应该铿锵有力。 师:大家分析得不错,那谁来试试,把你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用文字来传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是一种很美的活动。 学生试读,教师及时点评。师:读雪需要联想,一边听一边联想,就会身临其境,感受到课文中那种浓郁的生命的气息。(设计策略:学生边读,也就边找出了文中能表现雪的特点的关键句子,既熟悉了课文,又为下文的分析作了铺

7、垫。) (教者的话: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及时点评,不足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三 、内容探究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我们已经知道了文中描写了故乡和现实中的两种雪, 我们先来欣赏南方的雪,大家有感情的把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一个词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特征,是什么啊?生齐答:滋润美艳:板书:滋润美艳师:第一段中景非常的优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冬花雪野图,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写景的手法,知道从不同角度来写景,调动自己的多种感觉,全方位来展示自己感受。在第一段的优美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是在怎样展现这优美的画面的。生1:我感觉首先是

8、紧紧抓住了景的特点,运用比喻,把雪比作是处子的皮肤,让我感受到了雪的温柔、美艳。师:说的很好,写景贵在抓住景物的特征。生2:雪下边是很多花,让我感觉到雪下边埋藏的似乎是整个春天。生3:文章写到蝴蝶,是联想应该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让冬天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生4:第一段中有视觉、触觉的描写,把雪景写的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江南的雪景色彩缤纷,生气洋溢。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正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么在江南的雪的回忆里,除了美景作者还写了什么啊?生:塑雪罗汉的趣事。师:在叙述塑雪罗汉的趣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孩子们给雪罗汉用龙眼做眼珠,胭脂涂嘴唇,充满了孩子气

9、,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是非常幸福的。生2:塑雪罗汉让我还想到了百草园里边冬天的捕鸟,特别的有趣。生3 :塑雪罗汉在晴天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读到这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哀愁。师: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天真的孩子气,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想到了长妈妈,闰土,百草园那么这个时候的鲁迅先生是温情的,是柔软童真的,他仿佛沉浸在了情趣盎然的童年世界里,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依恋。转入探究朔方雪。师:童年固然美好,但是它和雪人一样都会消逝,作为一名斗士,在现实中的鲁迅更渴望什么样的生活呢?齐读后三个自然段,一起来了解朔方雪的特点。师:画出富有朔方雪特征的词语,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作者是如何展现

10、朔方雪的特点的?生1:“如粉如沙”,让我感觉到了朔方雪很细,很干。生2 :我觉得“包藏大雾的火焰”写出了北方的雪蕴藏着很强大的力量。生3:北方的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让我体会到了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 师:当我们还依恋江南雪景的柔美时,而朔方的雪则带给我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它充满了战斗的力量。大声的读出你觉自己最感到震撼的句子。生1:读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先生一个人无畏的战斗的场景。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种呼啸着的雪,似乎有吞噬一切的力量。师:是啊,在鲁迅先生的心中,雪是雨的精魂,是雨死后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句,再来感受一下里边的情

11、感。师: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冷峻面容,感受到了那种“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铮铮铁骨。课件出示鲁迅先生图像,名言。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 - 鲁迅四、总结交流,升华情感。师: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你对两种雪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现在请告诉我你最喜欢哪种雪呢?生1:我现在非常喜欢朔方的雪,它的战斗精神让我为之振奋。生2:朔方的雪,不屈不挠,奋起抗争,激励着我也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勇往直前。生3:作者用江南的雪衬托朔方的雪,希望我们也要像朔方的雪一样坚强有力,直面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师:那么作者在这里通过两种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作者真正

12、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生1:作者怀念童年和故乡,但他更欣赏的是在现实中的战斗精神。生2: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生3:作者在告诉我们童年和故乡固然温暖,但是现实中的战斗人生则更有意义。 师:两种雪蕴含了对理想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更赞美了现实中搏击严寒、追求光明的战斗精神。我们熟悉的鲁迅先生,他留恋故乡的温暖和慰藉,但他是一个斗士,他必须把温情埋藏在心底,让坚硬变成自己的盔甲,去无畏的战斗、呐喊。师:面对激烈的中考竞争,面对未来的人生挑战,希望大家像北方的雪一样,“蓬勃的纷飞,旋转而且升腾”,是生命灿烂壮丽,使人生精彩辉煌。五、拓展延伸,体验反思师:你希望走

13、过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呢?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走过,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的走过,请以走自己的路为题写一篇短文。下课! 六、板书设计江南雪,滋润美艳 朔方雪,如粉如沙 八、反思 本节课注重情境创设,从课件图片的选择,到教师语言的锤炼都做了一些努力,追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无论是课件的播放,还是教师的语言都努力创设与文章诗意语言一致的课堂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章情感的迁移。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以读为手段,听诗朗诵、自己读、边读边联想,在读中慢慢沉浸在文字的优美意境中,体味情感。最后在授课中,通过文字体会情感,不断地去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鲁迅先生:有温情的一面,更多的是斗士的坚硬。在学生、课文、作者之间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