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为了职教为了幸福--冯理明老师讲座感受.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20888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孩子为了职教为了幸福--冯理明老师讲座感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为了孩子为了职教为了幸福--冯理明老师讲座感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为了孩子为了职教为了幸福--冯理明老师讲座感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为了孩子为了职教为了幸福--冯理明老师讲座感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为了孩子为了职教为了幸福--冯理明老师讲座感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了孩子为了职教为了幸福--冯理明老师讲座感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孩子为了职教为了幸福--冯理明老师讲座感受.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孩子 为了职教 为了幸福 冯理明老师“为了幸福-职教课堂感受”讲座观后感3月15日我有幸观看了冯理明老师的精彩讲座,本来以为该讲座会被当晚的3.15晚会影响,没想到当晚的讲座嘉宾满座,反响强烈,所以特别有感于冯老师讲座的精彩以及职教同仁对于职教的那份投入和痴情。我和冯理明老师是老同事、老朋友,但是真正成为他的粉丝应该说是去年10月份参加了他为我校新教师所作的培训,他的教学法让我大开眼界:小组教学、积分激励、以学员为主展开教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教学常规制度的教学环节,他没有讲一句话,只是让所有学员完成一道题:“请找出我校教师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规范的现象”。结果所有新学员不仅完成了学校所

2、有规章制度的学习,而且找出了几十条我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挂在了校园网上,反响很大。那次听课以后我就决定去他的课堂学习参观,果然有非常重大的发现:原来是我校最难管理、学风最差的计算机网络班,居然是一个纪律严明、学风优良、成绩斐然的学习型组织!(因为这个专业的所有班级均在我校的老校区,和我所在的新校区相距较远,所以平常没有注意到)仔细听他的第一节课就让我叹为观止,这之后我又发动了我系近二十名教师(都是非计算机老师)来观摩他的课,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都非常佩服他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创意和取得的成果。当时我把所有老师的观后感和本人的听课实录、听后感综述成文分享快乐、传递幸福,本文也会同本篇观后感一同

3、挂在群共享里。胡玲老师在讲座开始前就委托我写一些关于此次讲座的感想,原以为会很难写,因为我已经总结了大概5000字关于冯理明老师教学特点的内容了。但是此次讲座听下来,仍然有许多新的收获、新的感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想从整体感受和课堂微观感受这两个方面展开,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与海涵。一、 整体感受之一:理论清晰透彻,实践力行呼应。这解决了目前我国职教存在的四方面问题:一是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脱节。就是理论方面的专家是专家,但却不会上课;实践的专家是实践的专家,但却没有理论和理念的支撑。这就造成了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实践背后缺乏理性的指导和引领,造成理论界和实践界自说自话,楚河汉界。一个明显的例子就

4、是每年轰轰烈烈的说课比赛的那些获奖者,在斩获金牌获得荣誉后,立即将说课中先进的理念、精彩的设计束之高阁,立即恢复到传统的教学,造成了说和做的两张皮,其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二是理论界自身也缺乏自身融合,往往各位大师自成一体,自立门户,画地为牢,缺乏兼容互通。这样的局面也造成了教学的实践者们的困惑,究竟谁更权威,哪种理论更加能够指导职教?三是理论界方向上的摇摆和动摇,造成理论指导的混乱和怀疑。由于我国国情的影响,以德国双元制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在我国的开展受到了各方面的阻挠和争议,甚至有的学者要调转枪头,转而学习英国的学徒制或者其他的模式。四是宏观教学方案与微观课堂实践的脱

5、节。目前职教界在大的方面如职教理念、教学方案等建树不小,但是问题就出在微观的课堂教学这一职教的主阵地。校长们可以把理念、方案讲得天花乱坠,专家们的体系也是严丝合缝,但是具体到课堂,景象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综观冯理明老师的讲座,则毫不费力地解决了以上困扰我国职教界多年的大难题。首先冯老师的讲座在理论上兼收并蓄、自成一体,在他的讲述中,他的理论融合了德国双元制、国内专家赵志群、姜大源、台湾和新加坡职教的理论精髓,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甚至有所创新延展。其次冯理明老师多年坚持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让他有机会尝试用各种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明理力行,源远流深。从这一点来说,冯理明老师既是理

6、论家,又是实践家。而从他多年的职教教师的身份来看,他的视角理念和实践抓手,对于我国的职教发展来说,更具指导意义。最后我想说,冯理明老师十年前留学德国,在对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深信不疑的基础上,生发延展,开枝散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其坚持和坚韧的精神可见一斑。二、 整体感受之二:师者圣心,献身职教。综观整场讲座,冯老师对于职教的热爱、对于职教学生的热爱、对于职教同仁的热爱,跃然纸上。正是这种大爱激励他一路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职教的阳光大道。作为他的一名老同事,我很清楚十年前他刚开始摸索改革时候的情形,那简直可以用近乎绝望来形容:学生厌学调皮(大多是长发、怪发的网络男)、教师没有信心、教

7、学设备简陋。但是现如今的网络班级,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真正是脱胎换骨。如果没有对于职教的献身精神,如果没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冯理明老师作为信息系的主任、教务部的主任,不可能调动全系的师生参与改革,走上这条创新之路。三、整体感受之三:传承与内化,开拓与创新。冯理明老师的教学理念之所以能够在课堂实践中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当今世界职教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够站在先进国家的视角来发展自身,则务必花费太多时间在摸索阶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够看的更远。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那么由于国情、校情甚至自身的特点等因素,决定了我们毕竟不能简单地搞“拿来主义”。这就需要内化、开拓创新。冯理明

8、老师讲座中所提及的以下内容则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思想:一是评价升级体系的建立。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激励、需要压力、需要关注,学生具有多元智能、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并需要得到尊重,但如何将这些显而易见的理念落实到课堂的具体实践中去?冯理明老师和他同事们所创造的升级评价体系则给予了非常有创意的回应。一点点改变,有很大的差别。冯老师课堂的学生生龙活虎、奋勇争先,这个升级评价体系是其中的一个动因。二是备课所体现的转换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行动导向教学”,这些差不多讲到滥的理论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冯老师的精辟论述同样振聋发聩:“把老师的教备成学生的做,把单个学生的做备成小组的做”。就

9、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转换,一下子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一下子有了一种翻身解放的感觉,这种释放所产生的效应是核爆炸的效应。四、整体感受至四:传递福音、开辟蓝海。冯老师的这篇讲座叫做为了幸福,是关于课堂教学的。表面来看似乎让人有点费解,课堂教学怎么和幸福挂起钩来呢?或者讲职教怎么和幸福挂起钩来呢?这不是靠一两句口号或者概念化的说教就能解决问题的。而冯老师的讲座,从为了学生的幸福出发,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感受成功体验失败、学会合作、强化能力,在实实在在的课堂学习中收获幸福。而教师则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收获存在感、成就感、幸福感。目前职业教育存在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课堂教学,而职业教育的最大蓝海也正

10、是在这里。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唤醒学生、释放学生,那么职业教育就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才会真正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方向。冯理明老师的讲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当今中国职业教育的综合解决方案。从这点来讲,他的讲座传递了一道福音,开辟了一片蓝海。以下我想从冯理明老师课堂教学的特点这一微观层面来分享。因为我之前观摩过冯老师大概三、四次完整的80分钟课堂,所以可能会有部分感受超出了本次讲座的涵盖范围,还望包容。一、冯理明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课程”的理念。这和当下绝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具有本质区别。应该说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地说应该是相当比例请原谅我的直率)的老师没有课程的概念。他

11、们不是在教课程,而是在教教材;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是在教会学生会考他出的试卷;不是在做中学做中教,而是在照本宣科,最多也只是表面上的设置互动;不是过程控制、阶段考核、自评互评,而是期中期末各考一次完事。对于课程的概念的理解,我们还停留在一个名词的层面上。二、因为谈到了课程,所以顺便谈一下冯老师的课堂所体现的课程理念。根据我之前的观摩现场课和观摩昨晚的讲座,冯老师的课程理念应该至少包含如下的内容:一、课程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幸福。这里包含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胜任毕业后的岗位工作,二是胜任升级后的本专业岗位的工作,三是胜任迁移后的同层次的任意专业岗位的工作需要。二、

12、课程的实施要紧紧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来开展。那就是小组合作、做中学做中教、项目教学、游戏和活动,在这些教学安排中反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三、课程的进程紧紧围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和要求来开展。用平行、包含、递进的逻辑关系来重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进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四、课程的控制、评价借助于升级评价体系、小组互评、小组竞赛、学生自评、成果展示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手段,传统意义上的期中期末考试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已经削弱,其在课程组织中的地位已经成了配角。五、课程的延展。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课堂已经在时空上全面突破了课堂40分钟或者80分钟的界限。学生自觉地把课堂上的学习和内化

13、转移到了课外,那么课堂自然就成了分享的舞台、展示的舞台、提升的舞台。习惯成自然,这样的教学自然就会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能力和习惯,终身教育、终身幸福这些飘在空中的口号将得以完美落地。三、没有失败的课堂,只有存在问题的课堂。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从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记得一次冯老师的课堂上有一个让学生猜出巧克力在哪里的游戏,是训练学生对于“主机-网络分机”的访问路径的理解(由于我是会计老师,对于这个描述并不太准确),当时由于没有定好规则,再加上有巧克力的同学不想交出被猜中的巧克力,所以游戏进行的不够成功。但是同学们对于这个游戏背后的目的了解了,最后有对于这个游戏的规则提出了改进

14、意见。表面上这个设计失败了,但是由于老师的正确面对,反而使得这次教学更加成功,因为他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问题,不要把问题当成失败,要从问题中找到提升自我的路径。四、讲的最高境界是不讲,课堂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热火朝天,老师在一旁欣赏指导。这就需要老师所设计的活动、游戏、项目的引领。所以备课关键在于被转换,把教材的理论备成学生的任务,让学生个体、集体动起来、讲起来、赛起来,把学习的任务交给本来的主人,老师则退居幕后,充当导演、观众、评判。写到这里,忽然想到胡玲老师的“爱到深处是放手”的理念。我们喜欢手把手、喜欢苦口婆心,但是我们有没有问一下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吗?这样的教学真正有效吗?五、中职教学尤其要体

15、现最近发展区的理念,为又需要的学生设计通道、提供拐杖。比如他讲到的IP子网计算的问题(这里也体现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理念)、学生考勤得分问题、多种升级通道问题,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以上是我对于本次讲座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恳请各位同仁指正。最后再次感谢冯理明老师给我们所做的讲座!感谢主持的精心安排!快乐的最高境界是分享快乐,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传递幸福。冯理明老师给我们的分享和传递让我们感受到了极致的高峰体验,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的位置,就在不远的前方,如果我们能够伸出双手,也许就能够碰触得到;如果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多走几步,也许真的能够沉浸在幸福的蓝海中又:还有一点需要和大家分享:冯理明老师所讲的理念和方法,是普适的。适用于任何专业、任何类型的课程的教学。目前,分组教学、任务引领、项目教学、能力训练在我校已经悄然成为一股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