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3学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20796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3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3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3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3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3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3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3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宋词选读第二板块 边塞征战诗歌鉴赏 设计人:张月亮 复核:全组集备 授课时间: 序号:板块导学:1、了解边塞征战诗歌的主要特点。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

2、风貌。2、学习鉴赏边塞征战诗歌的方法。课文导学P8杜甫兵车行 P16杨炯从军行 P22高适燕歌行 P33李贺雁门太守行P90陆游诉衷情 P91张孝祥水调歌头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知识卡片:1、高适:(700765) ,汉族,字达夫、仲武,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与岑参并称“高岑”。“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

3、色,大多写边塞生活。2、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3、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

4、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首词。自学目标1、诗中有哪些是以前自己写错过的?请把诗句摘录下来,把易错字标清楚:2、你喜欢那些句子?把它们写下来,好好朗读一下,并结合全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第一学时(鉴赏兵车行从军行)阅读感知一、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感情和主旨。2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二、兵车行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连年发动“开边”战争,但战争处于劣势,胜少败多,损失惨重。当时鲜于仲通奉命攻打南诏,大败,

5、死六万人,当时又因瘴疠,兵士又死十之八九。为和吐蕃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这些出征的士兵,能活着回来的希望很渺茫,因此才有了咸阳桥边生离死别、哭声震天的凄惨景象。 三、朗诵诗歌:本文是一首古体诗,属歌行体,此种体裁长于事,且多含感叹之意,如琵琶行。但本文是借用形式,自创新题,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反映人民的苦难生活,诗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诵读时注意把握。四、 整体感知: 1、概括一二三节的内容:2、为什么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怎样思考当时的现实的?3、战争到底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请根据

6、要求找出句子:反映战争残酷,造成老百姓的苦难,诗人厌恶战争的句子: 反映兵士超期服役的句子: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揭露战争的罪恶,表现全诗高潮的句子: 因使用一定的技巧而使艺术效果传神精妙的句子:五、朗诵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依据注释疏通从军行诗意,朗读诗歌,读出语调。七、鉴赏诗歌从军行(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2)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4)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苏轼认为诗作应“言而有

7、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你认为从军行是否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八、总结第二学时(鉴赏燕歌行雁门太守行)阅读感知一、学习目的1体会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2掌握诗歌描写战争的艺术手段(对比手法)二、学习过程1、“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其辞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首创于曹丕。2、燕歌行背景这是一首和诗,诗前序中所说的张公,是指张守珪。他从开元二十一年(733)出任幽州节度使,主持东北边事。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出关攻击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先胜后败,但张守珪却隐匿败状伪称获胜。一位跟随张守珪出塞回来的朋友,写了一首燕歌行给高适。高适曾在蓟

8、州(今北京一带)漫游,对边塞的具体情况,有着透彻的切身体验,他在这首和诗中,对边塞战争做出全像描述,又融入了作者的感慨。三、诵读诗歌,思考一下,诗歌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四、主旨五、艺术特色六、朗读品味雁门太守行读出韵味美七、 理解诗意小组讨论:具体看看描述的是什么情境,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八、品析词语感受形象美这首诗有一种悲壮之美,美在哪里?九、再造想象品味意境美示范首联所表达的画面:镜头中首先出现的是辽远苍茫的大漠,逐渐推近到一座灰蒙蒙的孤城上,孤城的上空是墨似的乌云。镜头渐渐拉远,只见整个天空都是阴霾密布,一直到远远的地平线上,黑沉沉的,给人沉闷肃杀的感觉,犹如大敌当前。偶尔有一丝日

9、光从云间缝隙中射出。镜头逐渐推移这是城门前的一队士兵,他们身穿铠甲,手握刀枪,持着盾牌,笔直的站着。一个特写镜头这是一个年轻的士兵,他的脸上是刚毅严肃的表情,目光中透着坚定,那是誓死报国的决心。日光透射到他的铠甲上,闪出金色的光芒,仿佛给他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请同学们描述颔联颈联的画面。要求:生动再现画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第三学时(课外鉴赏诉衷情水调歌头)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虽然具体写作年代不详,但可基本确定是写于诗人晚年隐居的山阴农村的那段时间。作品回顾了诗人当年的军旅生涯,追述了后半生

10、的人生历程,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内心愁苦。 “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作品开门见山,简要地概述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这是诗人对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心情与生活的概括描述。诗人陆游满怀一腔报国杀敌之志,单枪匹马驰骋万里疆场,想要通过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以“觅封侯”。“觅封侯”,小而言之,是为了光宗耀祖,改变自己和妻室子孙的生活和地位,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也无可厚非;大而言之,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国效力,更大限度地寻求救国之路,施展兴邦之志。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仅仅是为了“欲求高官厚禄、封妻萌子”和“对权势地位是多么的向往”。那样理解对陆游是不公平的。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

11、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流露了有志而不能施展的遗憾。“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也是指当年奋勇杀敌的经历和记忆。“梦断”,其实那些“梦”是无法“断”的,尽管自己被迫无奈退隐还乡,尽管如今已“貂裘”“尘暗”,尽管当年的戎马生涯早已成了过去,但是当年驰骋沙场的经历与记忆还是依然魂牵梦绕,历历在目,历久常新,怎可能因岁月更迁就“梦断”呢!?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组词句深切地抒写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自己的无奈,也隐隐地流露了对时政的不可言喻之情。“胡未灭”,说明侵略者仍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年事已高,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报国之力;“泪空流”,既有无力报国之悲苦,也有被迫退隐之痛心,还

12、有对时政黑暗之无奈。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一组词句,深刻,悲凉,苍劲,有力。自己原本是充满报国之志,谁料却被排挤退隐,如今即使天天梦想奔赴边地奋勇杀敌,可事实却只能隐居“沧州”,眼看着自己慢慢老去。“此生难料”,告诉人们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个满怀报国之心的人竟然只能“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多么的令人潸然泪下!这是年迈的诗人血与泪的凝聚,心灵深处的呼唤慨叹的最强音,难怪能为历代传送。 这首词在意境方面,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情感悲愤而不消沉。堪称忧国忧己的名篇。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窗。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

13、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这首水调歌头。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点明了本词的主旨。“雪洗虏尘静”,首句对这次胜利给以高度评价,他说,这次击败金兵,把侵略者带来的污垢尘埃“雪”洗得干干净净了。“风约楚云留”,“风”,暗喻朝廷,云,暗喻自己有官职在身。因为江西抚州在古代属楚国,所以说“楚云”。这句是说,由于朝

14、廷的约束,地方官的责任又迫使我留在这儿,致使我未能参加这次令人鼓舞的战斗。对这一点,他深感遗憾,所以接下去才说:“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前句说,谁为这次的胜利谱写悲壮的颂歌呢?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记挂;后句说,他命令军士在抚州古城的城楼吹起号角,大张旗鼓地庆祝这次胜利。“湖海平生豪气”,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这一句化用三国志评论陈登的话,说明自己平生具有湖海那样宽阔豪迈的志气;“关塞如今风景”,是说采石矶打了胜仗,边塞的形势如今和过去不同了,言外之意是说过去敌人威胁我们,如今我们又占了上风;“剪烛看吴钩”是说自己听到喜讯兴奋得词人在夜间挑亮灯烛,检查自己的武器,准备和

15、敌人拚搏一场。这三句话充分说明了张孝祥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决心。前方胜利的消息使他深受鼓舞,他磨拳擦掌、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恢复中原献身效力。“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剩,尽量;“燃犀”,晋书温峤传:“燃犀角而照之”,后人用“燃犀”作照妖魔的意思,“燃犀处”,也就是消灭敌人的地方,这里指采石矶。“骇浪与天浮”是说采石矶一带的江水掀起了惊涛骇浪,波浪浮到天一般高。这两句描写采石矶战斗激烈,场面宏伟,光照妖魔,要干净利落地把金兵全部消灭。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进而说明自己要效法前人,做驱逐金兵恢复中原的英雄。“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三句点明他回忆的两个古人。周,指三国时东吴的周瑜;谢,指晋朝的谢玄。周瑜曾经大败曹操,谢玄曾经大破来自北方的前秦入侵军队。“富春秋”,是说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正值他们年富力强的青壮年时代。“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这三句说,当时周瑜刚娶“小乔”为妻,谢玄还是佩带香囊的少年,他们就从容不迫地创建了不朽的功业。周瑜和小乔结婚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晋书谢玄传记载,谢玄少年时“好佩紫香囊”;“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意同苏轼念奴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