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南北文化之差异.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20484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南北文化之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南北文化之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南北文化之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南北文化之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南北文化之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南北文化之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南北文化之差异.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述:南北文化的差异由于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矿藏资源和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北方人的特点:豪爽,大度,开朗,粗放。南方人的特点:细腻,机敏,理性,讲原则。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北京人的活法是哲学的,也是诗意的。因为中国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并不来自逻辑推理,而来自人生体验。体验只能用诗来表达,生活也只有诗化以后才有艺术性。北京人的生活之所以充满艺术性,就因为他们总在做诗。或者说,总在做梦。做诗和做梦,有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也就是梦有噩梦,而诗多半是美好的。北京人便多半是生活在美梦和史诗之中。这使他们虽然

2、难免不切实际,但也确乎大气磅礴;虽然难免自以为是,但也确乎圆润浑成。北京人是有点油,但不浅薄。他们也不避俗,但俗中有雅,而且是典雅和高雅。即便是最俗的俏皮话,也有历史典故打底子;即便是最底层的市井小民,也显得(当然也只是显得)相当有智慧学问。甚至就连他们的世故,也因为是哲学诗,以至于最世故处反倒显不出世故来,岂止是显不出世故?没准还有几分天真可爱。北京人毕竟是古老文明最正宗的承传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怎么也掉不了价。上海人就两样了。他们的生活是世俗、实在的、精打细算和稳扎稳打的,是埋头做生计和精心过日子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他们生活在一个职员和市民的社会里,一切都是裸露直白和谨小慎微

3、的。他们直统统地问人家“侬几岁”,也赤裸裸地用“合算不合算”来表示他们的选择。当他们斥责别人是“外地人”或“乡下人”时,丝毫也不掩饰自己对贫穷和乡气的蔑视。他们把交朋友叫做“轧朋友”,把不负责叫做“拆烂污”,把看重外貌叫做“吃卖相”,把假冒伪劣叫做“开大兴”,世俗气十足,一点也不高雅。他们骂起人来也不好听,不像北京人损人那么艺术,让人忍俊不禁。他们的娱乐也充满了市民气,而偌大的一个上海简直就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只有密密麻麻的楼房,密密麻麻的街道,许许多多的上海人和许许多多手里拎着大包小包不得要领地蹿来蹿去的外地人。(易中天北京人与上海人)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

4、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 厦门话

5、、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地域环境的不同,京沪两地有着太多的风习差异和性格差别。表现最为明显的,莫过于“的哥”对待客人的态度。北京的哥热情豪爽、外向健谈,既关心政治,又关注隐私,和客人几乎不需过渡,自来就熟。同时也有点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爱谁是谁。看气度和口气,不像政治局委员,起码也像候补委员。上海的哥则

6、不然,他们话不多,更不谈政治,如果客人不先开口,他们一般不主动攀谈。客人有问题,他们能做到有问必答,但有点“惜墨如金”,决不多说半句。服务永远在规范之中,但似乎少了一点热情,多了几分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北京的哥似乎从来没有统一着装的习惯,穿着随随便便,往好了说,是生活态度潇洒随意,往坏了说,是过于邋遢,更谈不上企业形象。早些年“面的”风行的时候,甚至有的的哥光着膀子开车。与之相对应的,是出租车里也不太卫生,坐垫儿和椅套儿大多黑不溜秋、脏了吧叽,有些客人外出参加重要活动,穿着比较正式和体面,落坐时分就不免有些踌躇。上海的哥有没有统一着装的要求我不知道,但扎领带、带白手套的却经常可以见到。秋冬时节

7、如此,盛夏时节也同样如此。与之相对应的,是车内大都干净清爽,窗框没有灰尘,坐垫儿和椅套儿也基本是本色。南北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1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矿藏资源等客观因素。内陆还是靠海,平原还是山地、湖泊,内地还是边境。是炎热的南方还是寒冷的北方,是干旱的内陆盆地还是湿润的湖海区域。是产大米还是产高粱、小米。是产石油还是煤炭矿藏等等。北半球的国家,其南方往往代表着繁闹和温暖;北方则代表着寒冷和空旷。而从中国历史的发展上看,中国文明的中心最早是产生于西北黄河流域即陕西一带,随后它的重心逐渐向东移动,先是洛阳、开封一带,尔后到北京;再又自北向南移动。中国文化的主流发生在北方而不是发生在物产丰

8、富的南方。中国历史上北人南迁,有三次大的变动:第一次是南北朝;第二次是“安史之乱”;第三次是宋代。通过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南方得到开发。为什么富饶、温暖的南方开发得最晚?因为当时那里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人类征服自然的水平是有限的,在寒冷的北方传染病更少一些,所以人类只有在近现代,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在南方生存。因此,直到到明清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心才逐渐转移到了南方,20世纪以后更是如此。很多人说京派和海派的冲突,表面上看是南北冲突,实际上是中心的冲突,即上海作为一种新的城市代表着新的文明,北京则代表着本土文明。2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历史故都还是原始乡村,是战争场所还

9、是贸易港口等。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别是有历史渊源的。历史上北方(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便是其代表人物;南方则多风流儒雅的文人骚客,作离骚的屈原便是其代表。又如民谣:“东北虎,西北狼,南方人是只大绵羊。”过去,就连犯罪,南方人也是多以智力型为主,如诈骗活动等等;北方人则往往是刺刀见红,以暴力犯罪为主。3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北方受俄罗斯风情的熏陶,西北受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南方受南亚国家的文化影响,沿海受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4宗教扩张、殖民战争所带来的文化包袱。自己的观点:正如上文提到的原因,南北文化的差异是由于气候和历史的长期积淀下来的。由于南

10、方地区的交通便利,导致南方的文化比较趋于西方,更加理性,讲原则,有时不免过于教条。而北方人比较重义气,勇敢,有时不免莽撞。南北文化各有优势,没有绝对的好坏。 南人和北人,都是中国人,都是汉族(咱们主要讨论汉族),骨 子里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语言就不一样。所谓“南腔北调”,其 差异大概跟德语和法语之间的差别差不多。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将汉 族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民族。事实上,就有人这么分过,元朝时人 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方人,第三等是汉人, 第四等是南人。他们的“汉人”,中国北方的汉族,或汉化的外族 ;“南人”则是前朝南宋的遗民,虽说也是汉族,却又低了一等,属 于人下人。

11、南人为什么这么吃亏?因为打不赢北人。历史上无数次南征北伐, 南征胜于北伐要多得多。并非南方经济落后,并非文化差一大截。中 国的情况跟美国南北战时的情况不一样。美国的确北方比南方发达, 重工业、商业都在北方,南方只种种棉花花生。中国是农业社会,地 理、气候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南方因而往往较之北方发达和富庶。 如战国时代的楚国,经济实力一度远远领先其他诸强,而有问鼎中原 之说。不料反遭强秦欺凌、吞没。三国时孙吴也富甲一方,占尽地利, 终不敌晋军长驱直入。南北朝时,南朝比北朝繁荣,结果统一于隋。 宋代,南边的宋国经济超过北边的辽,辽超过更北的金,金超过最北 的蒙古。结果是金灭辽,继而灭宋;蒙古灭金

12、,进而灭南宋。整个一 个不讲道理。 明末时满人崛起于东北,与南边的大明帝国对峙。南边经济文化 之发达,岂是天寒地茫的关外游牧、渔猎经营方式可比。武器也先进, 当时有一种领先世界的“红夷大炮”,相当于海湾战争时的爱国者导 弹,一炮轰过去,就把那边的开国元首努尔哈赤打死了。但大明帝国 最终为清所征服。国共内战,国民党盘踞着富足的南方,共产党则 领导着北方的乡村,南边有飞机、坦克、军舰,却也都挡不住南下的 共军。国民党的失着,就在于没有把共产党消灭在南方,而让他们七 冲八闯突了围,长途跋涉到了陕北,渐渐发展成北方的强敌,无可收 拾。 也不是从没有反过来过。曹孙刘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蒋介 石领导的

13、第二次北伐,都是南方打败北方的著名战例。但这样的情况 实在太少,而且差不多都只胜于某一次战役,或一场有限的小规模战 争。相对于历史上北人创造的那么多的辉煌战绩,南人值得骄傲的胜 利实在太少了。 是不是南方比北方缺乏人材?显然不是。翻翻历史,看看四周, 南方的人材也真是太多了,什么才都不缺。俗话说:惟楚有才。俗话 又说:蜀中才子。江浙一带也是状元、师爷的著名产地。近代以来尤 其是二十世纪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几乎尽出于南方。是不是南人 比北人懦弱,经不起打?好像也不是。事实上,南人是很经打的。从 最早的炎黄大战起,就从不曾老实认过输。炎帝一脉,都是宁死不屈 的勇士。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共工怒而触

14、不周之山,刑天落首仍以 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总之都是好样儿的。屈原投江,是不愿做 亡国奴。每逢外族入侵,总是北方轻轻易易丢失大片土地,再轮到南 方来艰苦抵抗,因而南方著名的抗战英雄特别多,岳飞呀,文天祥呀, 史可法呀,等等。不像北边,一下一个汉奸石敬瑭,一下一个汉奸张 邦昌,一下一个汉奸吴三桂。南边好容易出了个汉奸秦桧,也是一头 来自北方的狼,据说是北边专门派到南边来搞破坏的。当然后来还出 了一个汪精卫,南得不能再南,这个不假。但他只是求和,既没割让 领土,又没改易国号,更没有引狼入室。似乎这汉奸也当得比北方人 稍有些骨气。 北人打赢南人的重要原因,我想是马。古时候打仗,马是不可或 缺的战

15、斗员。所谓“兵强马壮”,“粮草先行”,“天下兵马大元帅”, “马上得天下”,都是这个道理。民谣还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匹名马,竟与一代名将相提并论。南方不产马。电影决裂葛老 师上课讲“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南方学生的抗议:我们连马长什么 样子都没见过,你老讲它的尾巴作什么?不仅马,连驴都少见。好事 者带一头驴入黔,还引起当地老虎一阵骚动,以为来了怪物,试探了 又试探。诸葛亮南征孟获,人家找不到马,只好把水牛、大象也赶到 战场上去充数,岂能不败?北方产马,也惯于马上作业,所以打来打 去,以蒙古骑兵最为厉害,铁蹄蹂躏欧亚大陆。以前没有坦克,骑兵 队的作用就像坦克群集团冲锋,步兵怎么挡得。像

16、俄罗斯这样强悍的 民族,拿破仑、希特勒都打不过它,惟独被蒙古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南人因为缺马,就要从北方引进。如果南边和北边是一个国家的 时候还好说,南粮北运,北马南调,只是国内资源调济,或者干脆就 叫国内贸易。如果不幸分成南北两家,就不好办了,等于是核武器出 口,不光国际贸易,还牵涉国家利益与安全。我把好马都给了你,你 不是好来打我吗?所以,不给。你要你到那堆老弱病残中挑去。当然 老马也并非一点用也没有,你被人家打败了它可以带你走出荒漠,这 叫老马识途。老马为什么识途?它是人家那儿养大的,门路熟。 不论什么原因,北人的赢多输少,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大大咧咧、 满不在乎、昂视阔步的气势。他们认为这就是男子气概,他们认为应 该自称“汉子”。你经常听人说:“北方汉子”,没听说过“南方汉 子”。经常听说关东汉子、山东汉子、西北汉子、河北汉子、天津汉 子,没听说过广东汉子、湖南汉子、福建汉子、江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