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20395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推荐】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编辑推荐】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编辑推荐】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编辑推荐】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推荐】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双边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难点:实验探究过程和现象分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再完成预习指导设置的内容,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完成时间15分钟。(一)预习指导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 体

2、、 体和 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但 不能传声。3声速声速是表示声音 的快慢,声速的大小与 、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4回声声音在 过程中,遇到 时,就会被反射,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就是回声。如果发出的声音回到耳边的时间大于 s,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不超过 s,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更 。5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听力正常的人,听声过程:空气的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大脑(空气传导)听力障碍的人,听声过程:通过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传导)(二)预习检测1如图所示,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

3、声音是靠 传入人耳的。2人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顶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通过硬棒“听”钢琴的弹奏声。根据以上两例,请说出传声的物质除了气体外,还有 和 。3温度相同时,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4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唱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声

4、音的产生(重点)动手完成P27“想想做做”实验,观察、体验、总结出:(1)物体发声的的共同特征是:发声的物体都在 :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有何区别? 发声的物体: 不发声的物体: 针对训练: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没有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发生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A就地静止等待 B大声呼救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 D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物传出声音探究点2:声音的传播(重点)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没有介质声音能传播吗?实验探究:教师

5、完成P28演示实验。(理想实验法)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闹钟的声音逐渐 ,直到最后几乎 ;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闹钟声音逐渐 。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中不能传声。问题:动手完成P29“想想做做”实验,观察、体验、总结出结论: 也可以传声。探究点3:声音的传播速度(重点)问题:认真阅读课本P15的小资料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三、达标测评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2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多选)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物体发出的声也停止了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3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