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上学期.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198779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上学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上学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上学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上学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上学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上学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家长要帮助孩子平稳完成上半学期学习任务 2013届高三生在经历了9月的过渡适应期、8天黄金周长假休整期以及首次月考后,将从本周起进入到节奏更加紧促、目标更为明确的新一期复习备考阶段。相关老师提醒,在接下来直至寒假前的3个月时间内,考生要紧跟老师的节奏进行第一轮的复习备考,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并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平稳完成高三上半学期的学习任务。 小陈是今年的应届高三生,从9月初开始有单科测试后,他的父母便养成每天回家问成绩的习惯。对于上周刚刚结束的首次月考成绩,小陈苦笑说,父母的态度可以用“翘首以盼”来形容。对于父母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小陈表示非常苦恼。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老

2、师王蕾表示,大部分高三生父母这一年都会对孩子的分数格外敏感,孩子成绩稍有“异动”,便会打起十二分精神给予关注。如果父母成了“成绩控”则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完成接下来的复习任务。一般来讲,高三的第一学期,考生要完成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这阶段大小测试非常密集,父母要明白考试是为了帮孩子查缺补漏,所以不必将关注点只放在成绩上。较之分数,孩子的备考状态更需要父母注意,一旦发现因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就要尽快想办法帮孩子调整,因为只有保持积极、良好的状态,才能在高考时有所收获。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考生不仅要接受期中考试、第二次月考、期末考试等多次综合考核,还

3、有一部分考生要做好参加相关专业加试及特殊类型招生考试的准备。多位高三老师表示,现阶段对于高三生及其父母而言,已不能再游离于备考状态之外了。家长必读:管理孩子情绪有秘籍刚开学不久,就收到不少家长的邮件咨询。“儿子6岁,性格开朗,很善良,平时很讲道理,但一生气,就像换了个人,歇斯底里,和他平时的样子有很大反差,完全不受控制”;“孩子今年高二,和她说话,3句不对就发火,要不就摔门而去,小时候很乖,为什么现在不像过去那个文静小女生了?” 信的字里行间,都是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但这种时候,家长其实更应该考虑,自己平时是否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行为理论认为,小孩的主要行为与情绪主要

4、通过对父母的模仿习得。孩子和自己最亲的亲人,尤其是母亲,最容易产生深度共情,母亲生气或焦虑,甚至母亲没觉察到自己生气或者焦虑的时候,孩子早就表示出来强烈的情绪了。而且如果父母中一方因工作压力大,回家后心情不好,或者父母关系不和谐,往往会造成孩子停止嬉闹,一反常态来参与家庭气氛协调。更糟糕的是,如果孩子在幼年时看上去很乖,没有情绪发泄,今后家长在他的青春期和成年期可能会遭遇更大的麻烦。 孩子发脾气有三种原因 孩子发脾气,一定隐含着一种意义,最通常的解释是一种分离性焦虑所致。6岁之前的孩子最担心父母会不爱自己,离开自己,也害怕父母有哪怕一点小小的争执,这些都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有些孩子喜欢哭闹,更像

5、是一种压抑的焦虑发泄,因为母亲经常出差,或父母工作太忙,不怎么在意孩子的内心需要。处理的方法是父母要表现出很离不开孩子的样子,经常抱抱他。离开一天也要专门给孩子打电话,对他说,非常想他等等。当孩子度过分离焦虑期,他的自我能力就开始发展起来了。 第二种则是孩子对父母的关系控制。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很老实。回到家就变得很不乖,任性。他的哭闹就是对父母的惩罚,比如自己在幼儿园里没有得到父母照顾,回到家就要求过度补偿,不能满足就以哭闹来要挟。处理的方法是在孩子乖时,父母就围上去分享好的情绪,在孩子不乖时,就各自走开,对他说:“宝贝,你现在不开心,我们呆会儿再来和你玩”。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会遭受孩子

6、的反抗,哭的更响更久。但只要温柔地坚持,让孩子知道这样哭闹无效,聪明的孩子自然会改变。 第三种解释是情绪压抑,比如孩子不幸遇到一个很严厉的幼儿园老师,不能活动,奔跑,喊叫,旺盛的精力得不到必要的发泄。回到家后,哭闹就成为最快速的发泄,于是养成了不当情绪发泄的习惯。糟糕的情绪是孩子的负能量 情绪是一种能量,不会自动消失。有些人特别容易发脾气,控制不了自己,这就说明,他内心有很多情绪。有情绪的孩子能量也充沛。哭闹的孩子能够把能量向外释放,不哭不闹的孩子反倒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 有些敏感、内向的小孩,表现很乖,很听话,因为不太需要家长操心,反而容易被家长忽视。有些时候,孩子想哭,家长说,男孩子,不准

7、哭;小孩子不能没礼貌;不能大喊大叫等等。家长的各种“不能”,“不许”,“不可以”,让孩子学会压抑自己,用身体去压抑,情绪就攻击身体,孩子容易身体不舒服。 这些孩子压抑的能量就储存在身体的“情绪垃圾筒”里,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宣泄和引导,多年的累积后,容易在三个年龄阶段爆发:11、12岁;18、19岁和25、26岁。青春期表现为不想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成年期表现为不想工作,宅在家里“啃老”;或在婚恋问题上和父母对着干,让父母操碎了心。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父母常常说着同样的话,“我家孩子从小很乖,很听话的,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所以,不管是内向、敏感的小孩还是外向,爱发脾气的小孩,家长所需

8、要做的事情是引导他们学会情绪管理。高三一年 家长不要过分保护孩子每年高考时(甚至高三一年),相当多的家长把孩子看成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其效果对高考不利,会影响孩子高考的心态,影响孩子高考的成绩。 家长对考生过分保护的情况各种各样。现把我调查研究中比较常见的过分保护事例列举如下: 请假或者在家专门侍候孩子 有的家长为了侍奉好孩子,担当起保护家里重点对象的任务,在高考前十天半个月已经请假在家专门陪伴孩子,侍候孩子,服务孩子。 案例1 家长刘某是考生的母亲,在高考前1个月就向单位请假,全心全意24小时为孩子服务,确保孩子在高考前的1个月里复习好功课。她一个月在家也感觉心里闷得慌

9、,没事可干,无非是三顿饭。儿子看她在家里心里感觉挺别扭的,心想:妈妈你连班都不上,请假在家,你是为我服务还是监督我?其实为我服务不用这样,三顿饭,中午这顿我自己都能解决。而且我们临考前两个星期才开始放假在自己家里复习,你何必提前一个月就在家里看守我呢? 因为这位母亲在家里没事做,动不动就去儿子的屋里去看看,转一转。其实她倒不是有心监督孩子。但是她的行为引起了孩子的怀疑:我妈妈过来是看我是不是在家里复习功课,看我是不是干别的事情。由此孩子产生了对妈妈的不满情绪,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少了,也不主动跟妈妈讲话了。他总觉得:有人在后头监督我,不信任我。情绪不好,感觉很压抑很郁闷。 由于对妈妈的不满,心情压

10、抑,情绪不高,复习速度减慢,复习效率降低。高考时没发挥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妈妈的这种做法至少使我的高考成绩掉了10分。案例2 宋某是一位高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自觉,也很有计划性。 快要高考了,他妈妈为了使孩子复习好,格外加以关照。过去孩子学习时她几乎不进孩子屋里,现在倒好,孩子复习到什么时间,她陪伴到什么时间,她的任务就是坐在孩子旁边,给孩子倒茶,天太热的时候给孩子开空调。就是坐在孩子旁边陪读。 本来这个孩子由于学习有计划,方法也得当,学习成绩不错,对高考不能说没有什么压力,但是压力不大,心态比较平和,也比较稳定。 可是他的妈妈每天陪着他,他就觉得:高考可是件大事情,这关系到全家命运的问题。

11、妈妈夜夜陪读使他感觉心里不安,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心想:考不好怎么办,考不好怎么对得起我妈妈对我的陪读。逐渐,这位考生的情绪有些烦躁,甚至发一些无名火,学习成绩下降,还出现头疼、心慌等症状。后来这个考生找我咨询时跟我说:我现在恨不得跑到荒山旷野没有人的地方去哭一场,心里太压抑了。 后来,我跟他妈妈取得了联系,不要再陪读了,要想孩子以平常心来对待高考,首先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要使孩子对高考不产生过大的压力,首先家长要心态平和,和平时一样对待孩子就可以了。您的格外关照、您的陪读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只能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只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使孩子高考考不出正常水平,这样做何苦呢

12、? 他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恢复了平时对待孩子的状态,这个孩子的心理压力逐渐得到了缓解,心态也逐渐平和起来,学习井然有序,效率不断提高,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考上大学之后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还要到我家里来面谢,我当然拒绝了。我只是说:孩子上了大学这只是孩子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这一步要鼓励孩子自己走,不要过分地关注,过分地关注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案例3 辽宁沈阳有一个考生学习成绩不错,对高考也比较有信心。他的爷爷非常疼爱他,6月6日那天晚上,他爷爷对他讲:孙子,你放心睡觉吧,爷爷把你的表给调准了,考试时你把时间把握好。他的表是机械表,他爷爷老眼昏花地把表调成提前1小时,结果

13、第二天上午考语文时他觉得时间怎么这么紧,感觉很多题都来不及做,只能仓促地挑着做,后来看自己的表已经到11点半,可是周围的同学都没有交卷子的,监考老师也无动于衷,他感觉很纳闷,就举手报告老师,是不是现在该交卷子了,都11点半了。老师说:现在是10点半,你还有一个小时的答卷时间。他说:老师我的表都11点半了。监考老师说:你的表错了,现在是10点半,我们监考老师还能把表看错了吗?他这才恍然大悟,爷爷老了,眼睛不行,把表对错了。 他抱着非常后悔、沮丧、焦急的心情再继续答卷,这样很难答好,写上去的答案也很难改,有的还可以涂改,但改起来很乱。考完试以后,这孩子中午没有回家吃饭,他爸爸、爷爷都很着急,这孩子怎么了?饭准备好了怎么还没回来吃,是不是考坏了?是不是路上出什么事了?都往不好的方面想。后来他的爸爸骑着车到处跑也没有找到,晚上才知道,孩子由于这件事心情特别坏,中午没有回家,在外面坐了两个小时。可以想到,上午由于表的问题没有考好,心情不好,下午也很难考好。 我建议家长不要主动给孩子买教辅材料和卷子,不主动问孩子的考试分数,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送孩子上考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