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恩学院07-08年第二学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终考试A卷.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19682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恩学院07-08年第二学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终考试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恩学院07-08年第二学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终考试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恩学院07-08年第二学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终考试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爱恩学院07-08年第二学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终考试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恩学院07-08年第二学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终考试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恩学院07-08年第二学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终考试A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 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 、 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 、 多波段遥感 。2、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 瑞利散射 、 米氏散射 、 无选择性散射 。3、Landsat的轨道是 太阳同步轨道,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4、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即 仪器本身的误差 和 大气的影响 。5、大气对辐射散射后,有相当一部分散射光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称为 程辐射 。6、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指通过比较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度。其主要方法有 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 回归分析法 。7、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平台的位置 、 地

2、形的起伏 、 地表的曲率 、 大气的折射 、 地球的自转 。8、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9、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热阴影和冷阴影两种。10、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 、 辐射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11、物体表面状况不同,反射率也不同。物体的反射状况可分为三种,即漫反射 、镜面反射、实际地物反射。12、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 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

3、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13、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14、常用的植被指数有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差值植被指数等。15、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二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 b A. 美国地理信息系统 B. 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C. 日本地理信息系统 D. 奥地利地理信息系统2.下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_e_A. 周期性强 B. 宏观性好 C. 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D. 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相比工作效率高,费用成本低E. 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

4、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3.关于电磁波的说明不正确的是:_d_A. 电磁波是横波。B. 电磁波具有能量、波长、速度、相位等属性。C. 电磁波的能量是以最小单位的整数倍进行传播的。D. 太阳光的相位信息是遥感技术中待开发的重要信息。4.利用GIS 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时,可使用的分析方法是: ( )A. 空间聚类 B. 空间聚合 C. 合成叠置 D. 网络分析5.对于大气窗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b_A. 大气窗口是一种比喻,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B. 阻挡电磁波穿过大气层的原因有大气对电磁波的反射、散射和折射。C. 如果计划进行紫外波段的遥

5、感,必须选用飞行高度低于臭氧层的平台。D. 进行遥感工作波段选择的时候必须考虑的两个问题就是地物电磁波谱特征和大气窗口,要取适合两者的交集。6.关于反演和建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b_A. 反演和建模都是遥感信息模型建立的手段,其实质上是将遥感技术所收集到的电磁波的参数与地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性质参数之间建立函数关系。B. 建模就是人们依据基本物理定律找出可测参数与模型参数的函数关系。C. 反演必须建立在模型基础之上,反演所要依据建模所得到的模型解决由可测参数到目标参数的问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解的唯一性问题,解的稳定性问题及解健全性问题。D. 建模有两种方法:一种事是解析建模,一种是统

6、计建模。 前一种是人们依据基本物理定律找出可测参数与模型参数的函数关系;后一种是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它是随机变量的数理方程和数理统计的结合得到的函数关系。7.在GIS中,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dA. 邻接关系 B. 关联关系 C. 包含关系 D. 拓扑关系8.利用GIS 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时,可使用的分析方法是: C A. 空间聚类 B. 空间聚合 C. 合成叠置 D. 网络分析9.关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C_A. 遥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B. 遥感计算机自动解译时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提供背景知识支持。C. 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比遥感的悠久。D

7、. 遥感侧重于地理信息的调查,地理信息系统侧重于地理信息的管理。10.关于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C_A. 抽取遥感图像多种特征并综合利用这些特征进行识别。B. 逐步完成GIS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利用GIS数据减少自动解译中的不确定性。C. 模式识别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用模式识别来认识地表,用专家系统来归纳知识。D. 建立适用于遥感图像自动解译的专家系统,提高自动解译的灵活性 。三名词解释:1. 遥感: 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2. 大气窗口: 太阳辐射通过

8、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3. 监督分类: 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4.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除了属性管理功能外,更重要的是空间分析功能。5. 拓扑结构:是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GIS中,它不但用于空间数据的编辑和组织,而且在空间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9、四简答题:1. 简述植被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0.4-0.7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于绿色波段(0.55m),两边(蓝、红)为吸收带(凹谷);0.76-1.3m高反射,在0.7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至1.1处有峰值;1.3-2.5m受植物含水量影响,吸收率增加,反射率下降,形成几个低谷。2. 什么是影像融合?试列举三种融合方法。数据融合是指利用多种对地观测技术所获取的关于同一地物的不同遥感数据,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技术提取各遥感数据源的有用信息,最后将其汇集(融合,Fusion,Merge)到统一的空间坐标系(图像或特征空间)中进行综合判读或进一步的解析处理,通过多种信息的互补性表现,提高多

10、源空间数据综合利用质量及稳定性,提高地物识别、解译与决策的可靠性及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的技术。常用的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主要有:以像元为基础的加权融合、HSI变换、K-L变换,比值变换;基于小波理论的特征融合、基于贝叶斯法则的分类融合以及以局部直方图匹配滤波技术为基础的影像数据融合等。 五. 综合题(15分)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黄河源头地区总面积约6.37104km2,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被誉为亚洲水塔,同时也是高寒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向暖干化方向发展,加之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导致区域生态状况恶化,出现了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

11、、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湿地萎缩等诸多生态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并对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黄河源为研究对象,用遥感方法解决下列问题。问题:1若要对1980-2000年近20年间黄河源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选用何类型影像?辅助数据包括什么?2绘出必要的数据处理流程图。写出你认为适合本区的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分类系统。答案要点: 1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目的,应选用中等分辨率的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如80年可选Landsat MSS、2000年可选Landsat TM、ETM+、SPOT、CBERS等,时相为夏秋季为宜。辅助数据包括监测区1:10万地形图(可选用

12、扫描的电子地图)、专题图件及统计数据等。 2图像处理:以TM为例,可采用4、3、2波段对应红、绿、蓝作假彩色合成,自适应滤波增强,几何精校正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每景选取均匀分布的20个控制点,选用二元二次多项式进行几何精纠正,RMS检验结果要小于一个像元。采用最近邻法进行重采样,所采像元大小为3030m。将预处理后的影像输出为Geo Tiff6.0格式作为背景图像,判读采取人工目视解译结合计算机自动识别,借助已建立的解译标志,结合地理相关分析法,辅以电子地形图,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先大类后小类、先易后难的解译顺序,采用多要素、分主次和逐步判别的人工解译,在ArcView GIS中生

13、成shapefile数据,在ArcInfo 7.1中转换为coverage格式,建立拓扑关系,进行投影变换。将两期土地覆盖进行identity叠置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中提取相关数据在excel中建立转移矩阵。研究中采用GPS,对综合解译结果,采样后到实地进行野外验证。可采用如下分类系统: 1、建设用地:11、城镇用地,12、农村用地。 2、耕地。 3、草地:31高覆盖草地,32、中覆盖草地,33、低覆盖草地。 4、林地:41、有林地,42、灌木林地,43、疏林地。 5、湿地:51、典型湿地草甸,52、高寒泥炭湿地。 6、水域:61、河流,62、湖泊,63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7、未利用土地:71、沙地,72、戈壁,73、盐碱地,74、裸土地,75、裸岩石砾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