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登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18908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登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开课《登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开课《登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开课《登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开课《登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开课《登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登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高教学设计授课班级:11级学前(4)班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登高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学情分析 :我们幼师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

2、象、意境与情感,所以,要增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她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二)水平目标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1、吟诵法2、合作探究法3、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3、、 导入设计 古人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显然,这样是不行的,所以今天在我们共同学习登高之前,先得了解一下杜甫的为人。二、 知人论世请同学们根据你预习查阅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学过的杜甫的诗句,谈一谈你心中的杜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梁启超先生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情圣杜甫,他认为杜甫是一位情圣同学们可不要想多了,梁启超说的情圣的意思是说杜甫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诗句正反映了这个点,接下来我们通过杜甫的这首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来进一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三、 深情诵读、初步感知1、 听录音朗读教师引导:听完了诵读,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请用诗歌中

4、的字词回答。学生回答提示:悲2、 学生诵读(点拨:带入“悲”的情感)3、配乐朗读教师点拨:同学们读的不错,有点那个味儿了,但要把这个味儿读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品一品这首诗歌。用心体味诗人的情感是什么,是怎么表达的。四、 研读诗歌、品味情感合作探究一:置身诗歌境 解读风物语 明代的胡应麟推此诗为“古今七律第一”,律诗也有它基本的规律。八句当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同学们看的出来吗?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看前两联:1、 教师引导:这首诗的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之景,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这个我们一看皆知。2、 我想问的是难道这就是孤零零的写景吗?诗歌中的景与大自然中客观存有的景有没有区别?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当中的景已带有诗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分析景的时候,能从中读出诗人的情感来,那才是真正的理解了诗。那么同学们从首联中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读出几点即可,无需面面俱到)答案提示:(1)、风急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2)、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3)、猿啸哀:听到它的叫声使人非常悲凉。(4)、渚清沙白:秋天水位下降,显得凄清,而且露出惨白的河床,冷色调,给人凄清萧瑟之感。(5)、鸟飞回: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徘徊痛苦的鸟在飞舞盘旋。3、教师引导:除了首联,同学们看看颔联,作者还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回答

6、答案点拨:看到:落木、长江。感受1、落木萧萧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他想自己像树一样,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2、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长年飘泊的生涯何时能了。二者合起来看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4、 诵读前两联 诵读指导:作者面对萧瑟的秋景,抒发了的情感能够用一个“悲”字概括,但光是“悲”还不够准确 ,在字里行间还有一种壮气。悲壮才是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这是

7、源自诗人在意象选择、意境营造的功力,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极其阔大恢弘,诗人驰骋万里,上天入地,而且用了“急”“高”“无边”“不尽”等极言范围大、力度大的词,为我们刻画了一副境界极为辽阔高远的秋景图。)合作探讨二 吟咏抒怀句 体悟沉郁情1、教师引导:这诗歌的前两联是利用景物抒情、寓情于景,到了后两联就是直接抒情了。教师引导:我们一提杜甫诗歌,就会想到沉郁顿挫四个字,这除了杜甫诗歌在意境营造上宏大开阔,还在源自诗人内心情感的厚重,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句就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答案点拨:“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8、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3、 教师引导 那么尾联又抒发了什么情感?你认为让诗人“苦恨繁霜鬓”的“艰难”指什么?而“潦倒新停浊酒杯”又写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答案点拨:“艰难”所指不仅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里所传达的个人悲苦,而且指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让自己遗憾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年老多病,无能为力。“潦倒新停浊酒杯”:都言“借酒消愁愁更愁”,但诗人晚年因病而不能喝酒,连借酒消愁都不能够,更显出诗人极度的伤心无奈,无法排解。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前两联写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又开阔的长江秋景图,后两联抒情,抒发的既有羁旅之愁、身世之苦,又有家国之忧,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结合的意境,不愧为“古今七律第一”。六、课外拓展: 对比阅读登高与望岳,分析两首诗歌所传递的情感的不同。七、板书设计: 登高 杜甫“古今七律第一”疾风高天 鸣猿清渚 景 阔大悲凉白沙飞鸟 落木江山羁旅异乡 晚年多病 情 深沉蕴藉国难家愁 护病断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