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互动课堂的构建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186531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互动课堂的构建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高中互动课堂的构建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高中互动课堂的构建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互动课堂的构建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互动课堂的构建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互动课堂的构建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何英杰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也完全改变,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知识为支撑,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课堂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2、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一、 当前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如: 教师与学生全体 ,教师与 学习小组 ,各学习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体等多种形式,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第教师与全体学生

3、,学习小组和教师与学生个体 的双边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相关调查发现,近80%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4%左右。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可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

4、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内容单一,多认知互动。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所以很多老师把师生互动是建立在完成教学目标上,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此师生互动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

5、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老师的提问都是一些课堂上要解决的目标性问题,而学生作答的内容也来源于课本知识实,老师提问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学生对教师问题没有深入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答案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按照所设方案前进,没有像山路一样峰回路转,碗延曲折,更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 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在分析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时,我们常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这

6、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谁作主体、谁作客体,都是分离、对立的。于是师生互动也由此成为教师为主体或学生为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一种相对作用和影响。在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许多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双方活动应是交互性的,非对立性的,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二、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建立现代教学观改变老师控制型课堂,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打破常规,建立变通的教学过程观有人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7、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如今我们的课堂显得严谨有余、生气不足,条理清晰、创新不够。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带有主动性的参与

8、,应该具有勃勃的生机。因此,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再平衡;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具有变通性、动态生成性。 进行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1、设计“实践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实践性就是”要求学习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开放性问题的弃置,它是一种不唯书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验

9、证。2、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高中学生多设计六人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的人际空间。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到组与组之间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感性上也容易产生沟通。所以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外

10、,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 打破陈规,善于发现教学敏感点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1、完善课堂制度,提高生的参与度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因此

11、,老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2、设置开放性课堂,调整互动方向。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的现象。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细节决定成败,习惯铸就人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习惯与能力。对于我们建立互动型课堂有很好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