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7.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17922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用数对表示具体事物7.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用 数 对 确 定 位 置新华区胜利街小学 孙书娜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指出列与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说出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四教学难点:灵活、正确地运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嘉宾,他就是我可爱的儿子。请大家猜猜哪一个是我的儿子呢?(课件出示)学生意识到很难猜,需要老师告诉大家他的位置。老师提供一个有用信息:他在第二横排第三竖排。学生可能猜出4种结果:(1)从上边数第二横排,从右边数第三竖排;(2)从上边数第二横排,从左边数第三竖排;(3)从下边数第二横排,从右边数第三竖排;(4)从下边数第二横排,从左边数第三竖排。学生疑惑:这里面只有一个是老师的儿子,为什么却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答案?明确:确定第几横排第几竖排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1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叫

3、做列,横排叫做行。以观察者最左边那一列为第一列,从左往右数,依此类推;离观察者最近那一行为第一行,从前往后数,依此类推。以此找到老师儿子的照片,让学生体会用统一的标准确定位置的重要性。2.(出示座位图)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同学们在班级中的位置:(1)小军在班级中的位置。(板书:小军第4列第3行)(2)你能用这种说法再说一说小红和小兰的位置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3)小结: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3. 数对的含义以及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1)数对的含义我们还有一种更简洁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比如小军的位置是第四列第三行,第4列记作:4,第3行:记作:3

4、。通常我们是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列数和行数中间要用一个逗号隔开,然后用小括号把它们括起来,我们把它叫的数对。(板书)强调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前后的顺序不能颠倒。(2)用数对表示出小红和小刚的位置。提问:我们知道了怎样用数对表示小军的位置,那谁能用数对表示小红的位置和小兰的位置?(3)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说一说。(三)巩固应用,拓展新知1.同学们在班上一定有自己的好朋友,用数对把你好朋友的位置表示出来,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变换游戏方式:请说出你好朋友的名字,再请一位同学用数对表示出你好朋友的位置。2.请同学们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如果这个位置上是

5、你,请你站起来。 (1,5)(5,1) 这两个数对都有1和5,怎么站起来的是两个人呢?学生观察发现:(1,5)表示第1列第5行,(5,1)表示第5列第1行。 (1,3)(2,3)(3,3)(4,3)(5,3)(6,3)(7,3)(8,3)这些同学的位置是在同一行学生观察发现:数对中,第二个数字相同,就表示同一行。 (3,1)(3,2)(3,3)(3,4)(3,5)这些同学的位置是在同一列学生观察发现:数对中,第一个数字相同,就表示同一列。3.捉迷藏: 有小红,小壮,小文三个小战士玩捉迷藏,小红藏在(5,6)的位置,小壮藏在(3,4)的 位置,小文得意地说:“我跟小红是一列的,跟小壮是一行的,你

6、能猜出我藏在哪吗?”学生给出答案后,师提出为什么是在这个位置,学生思考。4.小游戏:会说话的字母。(课件出示) 根据(2,2),(4,1),(1,1),(4,5),(2,4),(4,3),(2,1),(5,3),(2,3),(2,4),(6,4)这些数对找出相应的字母,你就知道谜底了。(四).拓宽视野,全课总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对。(课件欣赏生活中的数对。) (管乐队演出队列、电影院的椅子、十字绣、花坛、地球仪等)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我们的学习就会更有趣,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精彩!(五).作业布置1.课本练习十五 第2、3题。2.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到数对的相关例子。(六).板书设计用 数 对 确 定 位 置小军 第4列第3行 记作:(4,3) 读作:四,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