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地质勘测说明书.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17543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地质勘测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地质勘测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地质勘测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地质勘测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地质勘测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地质勘测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地质勘测说明书.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根据水经贸(2004)45号文件,结合铜厂沟煤矿已取得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410170;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X25031100100;煤矿安全资格证云煤(2004)字第0524号及个体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53063120108888)和遵照昭市国土资矿(2004)237号关于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储量认定的意见,我部受铜厂沟委托,为完成铜厂沟煤矿进行年产12万吨规模矿井技改开采方案设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开展地质工作。针对煤矿提供的小矿地质简测资料,地质工作程度偏低,尤其是实测见煤工程点少,地层产状零乱,对烟煤露头控制偏差太大,对矿区构造的判断与推测有

2、待探讨。煤层开采控制标高为1300800米,储量图显示所计算标高为1050300米,所获地质储量可信程度低,难为开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为此,市煤炭技术服务部在深入煤矿实地踏勘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水富县铜厂沟煤矿探矿工程施工方案。方案中设计中短探槽10个(烟煤区5个,无烟煤区5个),计算土方量2100立方米;实施探矿平硐6个,硐探工作量818.0米,清理老窑803.0米。历经90天,现已完成老窑清理工作量980.0米,新施工探矿平硐620.30米,开挖探槽10个,完成土方量1206.8立方米。所布置探煤工程已达到预期效果。第二节 矿区位置及交通铜厂沟煤矿位于水富县城南侧48公里,属水富县太平乡管辖,

3、地理坐标东径10406171040828;北纬283025283223。矿区北东走向长3500米,北西南东宽1700米。倾斜宽度平均为1890m,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界定,面积6.63平方公里。煤矿至新修筑的水麻高速公里线10公里。距四川宜宾市82公里,距昭通市246公里。至水运(水富码头)48公里,由水路沿金沙江东下至重庆、宜昌、南京达上海2890公里。至内昆铁路的小儿坪车站18公里,其交通运输极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第三节 矿区范围 矿区范围以采矿许可证为依据、由8个拐点圈定,开采面积6.6283km2。矿区走向平均为3070 m,倾斜宽度平均为1890 m,法定开采控制标高+1300m+

4、800m。铜厂沟煤矿经过探煤工程的实施现开采深度,最高可以控制标高为1300 m,最低可以控制标高为600 m。现在工程控制最低标高830 m。详见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铜厂沟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坐标XY拐点坐标XY矿1315609235415590矿5315765035414159矿2315500035414280矿6315862035415019矿3315500035413500矿7315759035415921矿4315644635412375矿8315654435415177开采范围法定开采控制标高+1300m+800m,实际最低控制标高可达600 m开采面积6.6283k

5、m2 第四节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一、自然地理条件铜厂沟煤矿地处云贵高原西缘,四川盆地南麓,属高侵蚀切割,强风化剥蚀区地形地貌,其山高坡陡,沟谷深切,海拔标高+1453+750m,相对高度普遍700米左右。海拔1200以下,区内森林覆盖率高,乔木与灌木丛生,藤蔓交织,通行困难。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以栗木为主,杂草荆刺密布。矿区内有属金沙江水系的冷水溪,腕延缓缓东泄,其北西向小支流、冲沟发育。水质清澈而终年不干涸。在820米海拔测量,日常流量0.25m3 /min,洪峰汛期达5m3 /min。是区内唯一的地表水体。二、气候条件本区地处巧家个旧构造活动带上,场地等级四级,地震设防烈度五度。矿区属亚热

6、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其温差垂直变化显著,立体温度反差明显,阴雨多日照少。高温暑月平均气温26.4,最寒冷月平均气温8.1。年平均气温14.1。雨量集中分布在510月,年降水量1212.9毫米。其春天多季风冰雹,夏秋多梅雨,冬天多雾罩。三、经济概况矿区山高谷深,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其界定矿区范围内居民点稀少,多分布于溪、河堤坝两岸或坡谷平台处。居民以汉族为主,以种植玉米、豆类和少量水稻、瓜果、蔬菜为生。其生产方式落后,虽其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待开发,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第二章 开发现状第一节 煤矿开发现状铜厂沟煤矿始建于1998年3月,2000年投产,年产量3000余吨,以开采C5煤层为主。2001

7、年6月取得采矿许可证。通过省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与验收,在2004年取得了各种法定证照。因各种管理和项目资金投入比例不够协调,故2004年7月换发的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6万吨/年,而实际生产能力不足2万吨/年。煤矿历经近六年的历炼,引进资金、技术,强化管理,科学而有序的平衡发展。各种专项整治验收合格,取得各种企业法定证照后,煤矿相应具备了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管理人才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煤炭工业行业经济市场升温。作为水富县唯独一家取得开采权的铜厂沟煤矿,由于形势环境所迫将其推向自身寻求快速发展的道路,内部必须进行技改扩能拟建年产12万吨原煤规模的矿山,才能使铜厂沟煤矿企业的整体运作与经济效益

8、上新台阶。由此产生三大举措: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企业法定建设程序,强化领导管理机制。二、高投入引进技术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生产力。注重煤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煤矿层地质资料与开发利用方案研究,确保各项资金投入的含金量。三、筹措调配资金,为煤矿建设提速升级作保障。争取拟建扩能目标的具体实施抵达预期效果。现在生产井一对,主井1100米水平,虽为平硐开采,机械通风,自然排水,矿灯照明,炮采加手镐落煤,矿车运输,但主风井之间相对高差仅20米,现为巷道出煤、无回采工作面。产量低而矿压大,主采煤层沿煤走向平巷支护困难,吨煤生产成本高且安全系数低,矿井煤层等生产能力低下,产品供不应求。查明资源赋存状况,技改扩能势

9、在必行。第二节 以往地质工作情况1958年采C1煤层炼铁已开始开采。后零星采煤烧石灰,开采深度不足40米。1977年后取C5煤层为民用,年开采总计约3000吨。1984年89月,云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对水富县太平乡进行煤矿地质普查,普查区范围9.5平方公里,用探槽揭露煤层露头,对小煤窑和老硐进行实测编录,实测地层剖面2条,填制1:1万地形地质图,提交了云南省水富县太平水溪煤矿区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其工作成果难以收集利用。2002年7月,云南省一九八煤田地质勘探队借鉴上述地质成果完成云南省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开采现状说明其文图附云南省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小矿地质简单测说明书、云南省水富县铜厂沟煤矿资源开发

10、利用方案并附有相关煤矿法定证照和昭市国土资矿2004237号关于对水富县铜厂沟煤矿储量认定的意见文件。界定矿区范围6.63平方公里,开采深度1300800米,“原则同意该矿储量计算结果:CD级储量为309万吨,其中C级储量为53万吨;D级为256万吨”。该成果全部为本次矿区地质图修测利用。第三节 地质勘测与探煤工程设计概况承接铜厂沟煤矿内部技改扩能规模为年产12万吨方案设计委托书后,针对矿提供的小矿简测资料地质工作程度偏低,尤其是实测见煤工程点少,地层产状零乱,对烟煤露头控制偏差太大,对矿区构造的判断与推测有待探讨。煤层开采控制标高为1300800米,储量图显示所计算标高为1050300米,所

11、获地质储量可信程度低,难为开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为此,市煤炭技术服务部在深入煤矿实地踏勘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水富县铜厂沟煤矿探矿工程施工方案。初步设计中短探槽10个(烟煤区5个,无烟煤区5个),计算土方量2100立方米;实施探矿平硐6个,硐探工作量818.0米,清理老窑803.0米。现已完成老窑清理工作量980.0米,新施工探矿平硐620.30米,开挖探槽10个,完成土方量1206.8立方米。所布置探煤工程已达到预期效果,实施工程地质编录。通过工程揭露对煤矿矿层的有效控制,地质图的修测定位,编录所有见煤工程点,在地表水体以上利用有利地形布设的探煤平硐揭煤,既提高了山区洪水位线以上煤层可开拓利用的储

12、量级别,其探矿井又可直接经技改后为生产利用。所控制的初级工业储量,综合考虑矿区急倾斜薄煤层开采特点,矿区范围内应分三至四对井同步建设,分别达设计产量来满足全矿年生产原煤12万吨规模为最佳选择。无烟煤区GPS定位开采控制标高1300950米可提供初级工业储量(C级);950米以下至600米水平为下山储量,目前探明程度低,只能作规划储量。烟煤区控制标高1050800米,可提供平硐开拓设计利用的初级工业储量;800米以下至600米为规划储量,有待随上水平的开采提高储量级别后,可布置斜井或暗斜井作下山开采。所作地质成果已基本满足技改扩能初步设计要求。地质勘测程度相当于地质普查阶段。第三章 煤矿地质第一

13、节 地层矿区内出露二叠系上统、三叠系下、中、上统地层和第四系地层。虽然植被覆盖率高,经沟谷切割和修公路揭露,其岩层层序组合清楚。现将区内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2)1、峨嵋山玄武岩组(P2b)兰灰至瓦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拉丁岩,具气孔构造。夹杏仁状玄武岩、小晶洞玄武岩和灰绿色凝灰岩。柱状节理发育。近顶部灰黑色玄武岩中夹灰绿、棕红、灰紫色含铜凝灰岩(局部可具工业意义)。矿区内可视厚度大于300米。2、宣威组(P2x)据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可分为下段和上段。、宣威组下段(P2x1)褐黄、黄灰色中层状粉砂质泥岩,菱铁质粉砂岩为主。夹灰、黄灰色泥岩,粉砂(细砂)岩和菱铁岩薄层及煤层(线)

14、炭质泥岩。泥岩中含黄铁矿、菱铁质砂岩结核。无可采煤层。地层厚度78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宣威组上段(P2x2)岩性以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线)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和菱铁质砂岩。是本矿无烟煤开采主要含煤段地层。本段地层厚度38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二、三叠系(T)三叠系地层上中下统在矿区均发育齐全,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一)、三叠系下统(T1)1、飞仙关组(T1f)下部以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细砂岩;中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紫红色中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紫色细砂岩为相等厚度互层。顶部夹灰岩透镜体。地层厚度136

15、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2、铜街子组下部为紫红色薄至中层状钙质细砂岩夹紫红色中厚层状泥岩及数层灰色细晶灰岩、鲕状灰岩。水平层理和斜层理发育;中部为紫灰、灰绿色细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不等厚度互层;上部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灰岩、泥灰岩。地层厚度109.00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3、嘉陵江组(T1j)下部为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条带;中部为浅灰至黄灰色中层状泥质白云岩、夹绿黄色角砾状白云岩;上部为灰黄色薄至中层状泥质白云岩、夹泥质灰岩。地层厚度186.00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二)、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底部为紫灰色角砾岩、粉砂岩;下部为灰至深灰色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粉砂岩和钙质泥岩;中下层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夹角砾状灰岩;上部为褐灰至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细晶泥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地层厚度340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底部为厚约1.00米的铁质粘土岩。下部岩性以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中层状钙质砂岩、灰岩和薄层状泥岩、炭质泥岩和薄煤层。中部为黄灰至灰白色细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岩屑砂岩和石英细砂岩,交错层理和楔形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