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统相声发展史一、相声及传统相声界定• 相声:(Cross 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的相声二、相声的渊源(一)先秦“俳优”• 以科诨(插科打诨)为特点,却不排斥音乐、戏剧、歌舞成份,实际上是综合艺术 《滑稽列传——优孟谏楚庄王》俳优与相声的渊源• 1.都以娱乐为外衣 2.都以讽谏为生命线 3.都以语言为手段 (二)历代笑话•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刘宝瑞《火龙衫》就是《分庄稼》、《火龙衣》两个笑话的复合 (三)唐代参军戏参军戏继承了古代俳优的传统,以嘲弄讽刺为能事表演时一个戴头巾,穿绿衣服,叫做“参军”,另外一个穿破衣服,像个僮仆,叫“苍鹘”,像对口相声里一个逗哏的,一个捧哏的 (四)宋代百戏• 宋代百戏杂陈,盛况空前,说唱艺术繁盛,百戏中说唱的有:讲史、说三分、五代史、小说、商谜、说经、诸宫调、学像生、学乡谈、叫果子、小唱等等。
(五)明代“象声”• 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三、相声建立行业• 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合著《相声溯源》和《相声艺术论集》中已作了详尽的论证,梳理出的发展线索: 像生--象声--相声(一)开山祖师朱绍文.“穷不怕”朱绍文,天桥八大怪之首 满腹文章穷不怕 五车书史落地贫撂地作艺• 早期演出场所并不多,除在茶馆、杂耍园子、街头和庙会外,天桥则是杂耍艺人“撂地”作艺的重要场所场分为三等:• 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 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 下等的什么设备都没有,只有一快空地• 相声艺人用白沙子在地上画个大圈就开始表演,行画叫做“画锅”,无非是靠它吃饭的意思自嘲“刮风减半,下雨全无”,过的是“雨来散”的生活• “撂地”作艺,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诙谐地学唱京剧和小曲; 第二种,当众表演“象声”--口技; 第三种,中长篇的笑话,摹拟各种做小买卖的吆喝声; 第四种,怪诞的滑稽表演• 在旧时代,凡是摆地摊靠口巧舌能挣钱吃饭的人,都叫做吃开口饭的,被列入”八门”• ”八门”是金(算命、卜卦、相面、测字、看风水)、皮(卖草药及药糖的)、彩(变大、小戏法的)、挂(表演武术、练把式的)、平(说评书的)、疃(说相声的,行话叫做“疃春”)、调(卖戒鸦片烟药的)、柳(卖唱的:唱京戏的叫做”海柳”,唱鼓曲的叫做”柳海轰”,唱小曲的叫做”杂柳”)。
• 金、皮、调三门属于骗人的行当;彩、挂、平、疃、柳属于民间杂耍技艺,并列一起,等于把民间技能和江湖骗术混为一谈,实属良莠不分 (二)早期著名艺人 • 1.阿彦涛• “浑门相声”与“清门相声”• 2.沈春和• 弟子有魏昆志、冯昆治、裕二福、高闻元等东北三省的相声是冯昆治在那里繁衍发展起来的 (三)相声行业的拜师规矩• 在旧时代,学相声必须正式拜师没有师承门户,不算艺人,不准参加演出• 相声界拜师要先认引、保、代三师• 口传心授代拉师弟 明明是自己收徒,却出于谦虚,算做代师收徒 (四)相声行业的祖师爷——东方朔相声八德(第四代)马德禄,(马三立的父亲);周德山,艺名周蛤蟆,(马三立的师父);裕德隆,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焦德海(张寿臣,朱阔泉,常连安的师父);刘德智(郭启儒的师父);李德钖艺名万人迷,(马桂元的师父);李德祥师从恩绪(马寿岩的师父);张德全师从恩绪第二章 传统相声的分类之——单口相声 一、单口相声的概念• 单口相声一般又称为“单口”、“单春”、“单笑话”,由民间的笑话和故事发展形成,是由一个相声演员单独对观众表演的,是相声里最早出现的形式,所以传统相声里单口相声居多。
单口大王刘宝瑞 • 较长的段子(大笑话)能连着说几天如:《丑娘娘》• 较小的段子(小笑话)说起来只需二三十分钟如: 《贼说话》 二、单口相声的分类(一)巧妙地嘲弄封建皇帝和朝廷重臣,蔑视王朝统治的权威 如《连升三级》、《珍珠翡翠白玉汤》、《刘墉参皇上》、《解学士》之类二)无情地揭露封建官吏的贪婪、昏聩和他们腐朽的寄生生活• 如《属牛》、《日遭三险》、《糊涂县官》、《怯跟班》之类 (三)把财主们的自私、愚蠢暴露得淋漓尽致• 如《麦子地》、《看财奴》四)揭穿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描绘了封建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解体• 如《化蜡扦儿》、《五人义》五)还有很多传统作品是刻画小市民和游民阶层的,展示出贫穷、愚昧、腐败的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从这些人物的滑稽故事中大体上都可以发掘出一些朴素的道理如《杠刀子》的理发匠,《渭水河》的艺人,《偷斧子》的和尚,《贼说话》的“贼”以及行骗有术的《小神仙》、《巧嘴媒婆儿》等等,五颜六色,光怪陆离 三、单口相声的发展朱绍文——张寿臣——刘宝瑞四、单口相声与笑话、故事的不同• 单口相声传统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很有特点,它所不同于笑话者在于情节比较完整,人物比较丰满;所不同于故事者在于一定要有“包袱”(笑料),而且情节与包袱一定要紧密结合。
五、单口相声与评书• (一)目的不同• 单口相声的主要目的是逗人发笑,评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事实加以演义• (二)手法不同•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最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把人逗笑了,说书不一定要有哏 六、关于八大棍八大棍原本指的是八部长篇单口相声,具体指《君臣斗》(又名满汉斗)《马寿出世》《宋金刚押宝》《解学士》《康熙私访月明楼》《硕二爷跑车》《张广泰回家》《大小九头案》八段其中广泰回家、押宝、私访和马寿这四段出自评书《永庆升平》 第三章 传统相声的分类之——对口相声 一、对口相声概念• 曲艺名词,又叫双春相声形式之一,指由逗哏、捧哏两个演员对讲的相声曲艺的一种,两人交替说些有趣的话,引人发笑二、逗哏与捧哏• (一)逗哏与捧哏的概念• “一头沉”是对口相声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由两个演员进行表演由于这两个演员所表演的人物不同,所担负的任务,也就是台词,是不平均的一个是主要的叙述人,通常叫“逗哏”,一个是在旁边辅助对话的,这个辅助对话的就叫“捧哏”的• “逗哏”、“捧哏”这名词是从清代“全堂八角鼓”里面沿袭下来的称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甲、乙两个人甲是“逗哏”,乙是“捧哏”• 逗哏,对口相声演出时不断地说出笑料以让人发笑的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即相声中的“主角”。
在传统相声中,逗哏的笑料应远多于捧哏对口相声中,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逗哏与捧哏合作,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捧哏: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又称“量活儿的”二)捧逗哏的演员构成• 捧哏的往往是逗哏的老师和长辈;而逗哏的则常常是捧哏的徒弟或是晚辈 • 如:万人迷 张寿臣 刘宝瑞 唐杰忠(三)捧哏的站位• 舞台以桌子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后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侧四) 捧哏的作用 “三分逗七分捧” 三、传统对口相声分类• (一)贯口• 1.贯口含义• 对口相声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也叫“背口”贯口”的“贯”字,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 2.趟子• “贯口”里的大段叙述,一般都管它叫“趟子”说的时候,必须注意语气的迟急顿挫、语调的婉转悠扬,要说的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以免引起观众和演员在心理上的紧张• 3.气口• 在说“趟子”时,要注意掌握好“气口”,就是在哪里换气,而使听众又觉得情绪连贯而不断线 (二)子母哏• 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 名段:铃铛谱、六口人、反七口、论捧逗、五行诗、树没叶、羊上树、学四相、学跳舞、福寿全、打灯谜、口吐莲花 (三)平哏• 平哏的段子一般以叙述某事或谈论某一事为主,一般都是一头沉的叙述方式,捧哏起辅助作用中间没有大段的贯口,也没有捧逗子母哏类的激烈冲突,主要依靠铺平垫稳的叙述来推进情节,展开包袱• 名段:袋大鼓、升官图、生意经、白吃猴、当行论、财迷回家、吃元宵、醋点灯、赌论、大相面、耳朵票、养王八、红事会、西征梦、金龟铁甲、家庭论、揭瓦、咳巴论、哭当票、哭笑论、吃饺子、卖棺材(四)文哏• 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的段子,说起来比较文雅,含有知识性 • 名段:八大吉祥、对春联、双字意、文章会、西江月、卖对子、四方诗、诗词会、珍珠倒卷帘、批三国 第四章 传统相声的分类之——群口相声 一、群口相声概念• 侯宝林《谈“三人相声” 》:•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只叫“仨人活”群口相声”、“多人相声”都是解放后出现的名称从前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为说,二人为逗,仨人为凑,四人为哄,五个人就乱了二、群口相声的分类• 三人相声分为两种 :• 一种是文字语言游戏性质的;• 另一种是有故事性的。
一)文字语言游戏类• 如:《切糕架子》《吕林炎圭朋出二仌 (音:别)》《江河湖海洞涧洲池》《一物一像一升一降:》《四字联音》 《金刚腿》 《四管四辖》(二)故事类• 如《扒马褂》、《训徒》、《四辈儿》、《武训徒》• 这类段子像是小喜剧,三个演员实际上是各演一个角色 三、群口相声的分工• (一)传统的说法• 表演三人相声的演员按逗哏(甲)、捧哏(乙)、泥缝(丙)分工说“丙”是“泥缝儿”,意思是:他是往来于甲(逗)、乙(捧)之间,起调节弥合作用的角色 第五章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说”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唱戏要有基本功,说相声也要有基本功,相声的基本功就是 说学逗唱,这四样是相声演员赖以生存的法宝,缺一不可老话说,说学逗唱,少一样叫缺一门,这样的相声演员就不受欢迎,而且直接威胁到其个人的生活,因为缺一门而少挣挑费基本功之一——说• 说,因为相声是语言类的曲艺形式,因此,说是重头戏,相声的主体就是说,具体来看,相声里的笑话、包袱、灯谜、绕口令等都是说的范围 说”——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一、说• 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轶事等。
曲目主要有《熬柿子》、《五星楼》、《天王庙》等二、批• 对事物或古典文学名著进行评论• 《批生意》、《歪批三国》、《批聊斋》等三、念• 指“贯口”,曲目主要有《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四、讲• 叙述故事性的情节• 曲目主要有《讲帝号》、单口《解学士》、《化蜡钎儿》等第六章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学”一、“学”概述• 学:包括学各种口技、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都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也包括学唱 ★深武饶安• 学方言,最初大多摹拟河北省深(泽)、武(强)、饶(阳)、安(国)一带的方音深武饶安,泛指河北平原中部以及东南广大地区,因深州、武强、饶阳和安平等著名县城而得名深武饶安地区方言属北方方言,因地理位置较接近,交通便利,相互沟通紧密,形成了深武饶安方言区其语调轻松俏皮,语言爽朗幽默,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后来发展到摹拟山西话、胶东话、天津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