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汇编5篇).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16481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汇编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汇编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汇编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汇编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汇编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汇编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汇编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Word格式老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 老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 老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1 听过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的一些讲演,简直精彩极了!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掷地有声,话语中布满着对人生信念的执著,焕发着大方得体、安康豁达的神采。 特地冒雨去买了?于丹论语心得?,确实是布满才智的一本人生启迪书,看完这本书才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这种学者风范不仅影响了国学爱好者,更打动和挽救了很多彷徨于人生坎途中的人们孤寂无助的心灵。 100个人读?论语?就会有100个孔子,每个人对这本经典著作的理解都不同,下面写一些我的体会。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2、第一) 贫困却不向富人谄媚,富有却不恃财而骄。前者是一种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后者那么是一种虚心慎重的低调作风。在如今这样的社会,能做到这两点的人不多,貌似文人的做派,亦或是陶渊明式的桃源隐士。 孔子认为做到这种高风亮节是不够的,还要有内心的富足与安闲。贫寒却内心布满着盼望,布满着人生的抱负,对生活始终没有失去信念,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境界啊!到达这种境界的缘由是因为他们内心是如天地般宽广,如江海般豁达。 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这是于丹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仁者之所以“不忧,“智者之所以“不惑,“勇者之所以“不惧,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无比强大。禅学中有一句话:“见心见性,就是

3、说内心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因此,可以掌控内心,理解心性的人是相当了不起的。 同时,在这里我们还要讨论一下“勇。 以威猛著称的子路问孔子说:“君子尚勇乎?(君子应不应当崇尚英勇呢?),孔子对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意思是说,君子崇尚英勇并没有错,但这种英勇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领先的英勇,才是真正的英勇。否那么,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英勇沦为盗贼。 我们想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越货杀人,你能说他不英勇吗?但是这种没有道义约束的英勇是世界上最大的灾难。 那么这个“义、“道义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种内心的约

4、制。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削减过失。 以上是书中的一段解释,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入的印象,苏轼的?留侯论?中也有一段关于勇者的阐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缺乏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我对这段话中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非常敬仰。这是一种韩信式的隐忍的态度和精神,年轻人更应以此为戒。 3,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行陷也;可欺也,不行罔也。 (论语.雍也) 有人

5、问孔子:井里有个贤德的人掉进去了,那么我是不是该也跟着进去?孔子说:“你用脑子想想嘛,那干嘛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着毫无原那么地就跳到井里去?这是一个君子所为吗?君子或许不能避开许多的损害,他可以被人哄骗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说,人不能被自己哄骗了。不能被自己一时智力上的糊涂,一种冲动之下做出来人生没有效率的傻事。 弟子宰我的提问在现代看来好似有点可笑,但孔子的答复却也折射出了许多现代社会的现象。一个人并不是全部的事情都去盲目跟从,而应当好好地思索一下,区分一下,最终做出理性的、正确的推断与决策。 4,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伴侣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这里讲的是

6、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孔子还有一句话使用得更广泛:“过犹不及。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尺度,做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对待伴侣也是如此,有个豪猪的哲学,说豪猪们相隔太远会觉得寒冷,相隔太近又会被刺痛,最终它们找到了最适宜的间隔 。人也一样,伴侣之间应当讲求一种适度。 5,“忠告而善道之,不行那么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 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地去告知他,把忠告告知他,“不行那么止,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下去,属于自取其辱。 我认为这是一种关心伴侣的正确态度,信任对方也不会因为你的不再劝说而觉得你有失伴侣之义。 6,“多闻阙疑,慎言其余,那么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

7、余,那么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我们渐渐来看很有意思。多见阙殆,说你多听。你先少说多听,带着耳朵去,先别带着嘴,你多听了,听多了,你心中的疑问就少了。你听听别人的阅历,这就是我们说,一个人身体力行那叫直接阅历,但听别人走的弯路,那是间接阅历。多听点间接阅历,你心里头疑问就越来越少了。你就算是听完了以后,也要慎言其余,你明白了这些,其它的还是少说,尽量少说,那么寡尤。 这是我所提倡的一种作风,少说话多做事,做个实干主义者。做事前先思索,思索该不该做,会不会产生什么令人懊悔的结果,这是为人处世非常重要的一点。 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这

8、是一种评价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也是众多孔子论君子的理论中我印象最深入的。 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着衣食居住等物质生活。 君子怀刑,“刑是制度、法规,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法规、法度,不得超越,他敬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小人怀惠,这个“惠就是小恩小惠、小廉价的意思,也就是说小人喜欢钻小空子、占小廉价。 8,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一个君子他简单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但他肯定可以做到自己的本

9、分,客观地处理问题;小人就是那些特殊简单兴奋,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总是对人求全责怪。这个中间表现的是君子与小人在品德和道德上的宏大差距。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第一,这个伴侣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伴侣。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士气;他可以在你迟疑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坚决,这是一种好伴侣。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伴侣。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浅薄的美德之一,我

10、们会觉察,当我们不留神犯了过错或者对别人造成损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判,都不如宽容的力气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别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涵。 第三种叫做友多闻,交个好伴侣,让你伴侣所读的书,那些间接阅历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阅历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迟疑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伴侣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关心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伴侣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别人的阅历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 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三种好伴侣,叫友直、友谅、友多闻。 同时,还有三种坏伴侣,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这三

11、者损矣。 首先,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急躁的伴侣。坏伴侣为什么把便辟这种心情急躁作为第一位呢?因为盲目的激情有可能消失永久无法追回的后果,好伴侣之间应当以理性为先。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就是脾气特殊优柔寡断的伴侣。我们觉察,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铺张你的生命能源。我们这一生要做的许多事情,不要被过分优柔寡断的伴侣干扰了你的思维,这种伴侣太多也是一种危害。 第三种,所谓友便佞,是最坏的一种伴侣。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装扮出来一副和蔼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

12、的热忱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一不留神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假设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伴侣是不会放过你的。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目光和知人论事的力量。 10,“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意思是说:和君子相处有三点要留意。第一,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第二,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伴侣让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第三,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叫“瞽(意思是

13、盲人),你看看别人盼望说什么,你能不可以说出来最适宜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预备,你要对对方理解。 1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之时,一个人简单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那么在这个时候,伴侣之间也许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消失一些一样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高校里面同学出问题,许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过了这个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们说的血气方刚。一个人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社会

14、圈层、伴侣,包括你的薪酬待遇根本上到了稳定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与人争斗而谋求更好的空间。所以孔子的提示就一个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时候,最大的警界就是不要跟人争斗。这个时候与其与人争斗不如反观要求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 晚年的时候按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人年老了,从你整个的生命体征,到你的心理状态都已经开头走向了平缓,象罗素所说的那种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最终到了入海的时候,表现出来一种平缓和宽阔。在这个时候人还有所戒吗?孔子说还有一个字,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以免患得患失。 12,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多责怪自己,少责怪别

15、人,那就可以避开别人的怨恨了。( 责己从严,责人从宽,就会少招怨恨。) 一个敢于担当责任而又敢于作自我批判的人,将能赢得更多人的拥护与爱戴。相反,一个揽功推过的人,到头来总是一个孤家寡人。 1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意思是说:不懂天命,不行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理解别人。 这告知我们必需懂得理解社会、理解别人,懂得敬重别人,用内心淡定的力气去应对外界。 老师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2 听过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的一些讲演,简直精彩极了!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掷地有声,话语中布满着对人生信念的执著,焕发着大方得体、安康豁达的神采。 特地冒雨去买了?于丹论语心得?,确实是布满才智的一本人生启迪书,看完这本书才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这种学者风范不仅影响了国学爱好者,更打动和挽救了很多彷徨于人生坎途中的人们孤寂无助的心灵。 100个人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