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16476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地沟油对胃、肠、肝、心血管都会有损害,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下列鉴别方法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看:是否透明 B闻:是否有异味C问:商家的进货渠道 D听:取油燃烧,是否发出噼啪响声3、氮气的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不易溶于水 B. 密度比空气略小 C.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4、下列课题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发明新的药物以解除病人痛苦 B变废为宝,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D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5、“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的主导方向,下列

2、措施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生活垃圾 B多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C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 D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6、下列对“绿色化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无污染的化学B绿色化学是指原料百分之百的转化为产品的化学C可降解塑料属于绿色化学产品D绿色化学是指有绿色植物参加反应的化学7、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是化学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是物理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8、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9、奠

3、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打造青铜器 B、元素周期率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C、原子分子论的创立 D、发现和利用了火10、“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少,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环境。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用电 B大量砍伐森林 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D尽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11、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1

4、2、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和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A. 油菜 B. 面粉 C. 海带 D. 食醋1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6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 泼上汽油焚烧 B. 倾倒入漓江中 C. 深埋于土中 D. 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14、化学使世界变得

5、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15、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 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B. 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C. 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16、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

6、向环境排放。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生产出绿颜色产品。17、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18、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能够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化学能够为人类提供新能源C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重要的作用D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9、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

7、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20、下列标志中,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A B C D21、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 “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2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C、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

8、等导致的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24、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2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26、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发现屋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高层住房着火,

9、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27、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2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9、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成针 B木已成舟 C花香四溢 D火上浇油评卷人得分二

10、、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30、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2s后取出,看到 (填图中的序号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后有 生成。 31、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1、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 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

12、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32、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下图是燃烧中的烛 火,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凹下的A部分,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_。(2)图中B部分的变化,下列描述中较符合实际的是_。固态变液态 液态变气态 固态变气态(3)甲、乙、丙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_,最亮的是_,温度最低的是_。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加热。(4)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