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观课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160942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观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石潭记》观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观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观课报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石潭记案例分析报告 小石潭记写在作者被贬失意之时,着力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但文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却又是那样的幽雅与清静,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对于现代人来说,能拥有这样的幽静之处,该是如何的惬意与舒适啊!可作者却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要想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确实是难点,但对于一篇游记散文来说,这也是重点。而且文章又是用文言写成的,领会意思也是一个重点。所以,教学过程中,尽量遵循文言文的教学原则,先解决语言、文字方面的阅读障碍,指导学生认读文字,掌

2、握并积累词汇。这篇文章在词汇方面,除了一般的一词多义现象外,主要的就是词类的活用,如名词作状语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外就是文化层面和审美层面的教学。所以,让学生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景物之美、品味语言之美、探寻生活之美等,并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去体会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也占用了很多时间。同时,这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去写,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去写,才能把景写好。最后,背诵与积累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良好习惯,所以,课堂上也有意识地实行了这方面的培养。对策与建议: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自身的文化内涵,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传统文化,吸收有益的营养,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

3、化素养。一、解读词句中隐含的文化信息文言文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表达了语言的民族风格特点,也表达了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个性。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入手,是实行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新的语文教育理论认为,语文水平的培养,主要靠感性的积累,而不是理性的指导或机械的接受。在文言字词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使用及变化规律,既能给学生以更感性的信息,协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词句,又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变化发展的规律,理解词语发展的特点,灵活理解文言词语。随着人类的持续进步,交流的广泛深入,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在持续地丰富发展,表现在

4、词汇方面,新词持续产生,一词多义也持续增加。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使用的规律,理解古人使用语言的习惯,特别是文言句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水平。二、感悟意象中寄寓的民族文化积淀“美的内容是通过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式,美的内容也就失去了从感情上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选择了借景抒情的景为“清、静”的小石潭,文中的景具有了特定的意义,一是自然之景的清与静,二是内心的清与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又是内心的一种表达。自然人格化,情感对象化,借景抒情,托物明志。本文如此,走进中国文学的殿堂,也俯拾皆是。古人高度重视主观情志和客观事物的结合,重视思想情感要借助具

5、体生动的形象来传达的道理。今天,但愿我们能引领学生去领略这其中的美妙。三、通过对作者的理解来理解文人思想中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千百年人,一直是有志之士的追求。小石潭记是作者的这个理想不能实现之时的心声,让我们听见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引导学生解析字词句,理解古今汉语语言习惯理解语言使用规律,这是求真;借助形象思维,引导学生找寻物象,探索物外之意,真正理解作品,这是审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志存高远,将个人理想社会化,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为社会创财富,这是向善。追求真善美,是我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在教学中,随文就篇,精选切入点,质疑、讨论与探索,让学生自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最终实现语文工相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