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15841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教学作者: 何怀金等 单位: 不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各级各类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的探讨和研究逐步增多,本文在对我校一初二教学班一年来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的角度对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信息技术课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信息素养培养,而教学则应选择最能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式进行。关键词: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学习理论能力培养教学设计教学环境一、 信息技术课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品质为主要任务1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能力重于信息知识的掌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2、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变化的。计算机技术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进步的速度十分快,导致人们所使用的技术、软件的变化周期短,大多很快被新的、功能更强大的技术所替代。在中小学,因为多种原因,不少的学校采用的是相对来说已经被淘汰了的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即使采用较新的技术作教学内容,过不了几年,同样会成为被淘汰的技术,所以一种学生常说的“学与不学一个样”的现象就会相应而生。想在学校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一劳永逸”,通过一次学习而受用终身,是不现实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还没离开学校所学知识可能就被淘汰的现实表明,今天教给学生的知识能让学生受用终生是不可能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需

3、要终生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2信息技术课教学应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受教育者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尽管对它已出现和未来将出现的特点尚未充分认识,但人类社会发生这次变革的核心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不容怀疑的。据乐观估计,到2007年发达国家的80居民将进入互联网。就是说,人类社会中的发达部分将会建筑于互联网这个世界范围内广泛联接的、信息高速传输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知识平台上。在这个社会,通过对爆炸的、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大量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辨别,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真实信息与劣质信息中分辨得到自己需要的、有用的部分后进行创造、探索

4、,或者通过合理、恰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对一些信息进行传播,是人类在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方式。而这种信息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中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3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道德的教育在信息社会,发达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增大了人们的行为后果,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中涉及的道德、法律责任,电子商务涉及的经济问题、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时所涉及的个人隐私等,病毒的编制、传播、黑客技术的滥用所致的社会问题、国家安全问题等,需要用新的道德法制来约束,今天教育所培养的是未来信息社会的主人,应该是具有在这新生人文化的信息文化中有正义感和良好的良好道德品质的信息社会的新公民,当然,在中小学加强信息道德素养的教育

5、,是必须的,也是教育本身应肩负的责任。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字运用能力(包括发展一系列计算技能和在各种背景中应用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为了达到各种目的,使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的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习的能力。二、 实践中采用的很多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经过多年来众多教学设计专家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完整的、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具有很强可操作性教学方式,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

6、的“学”,全部教学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虽然能够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但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重能力培养而并不很看重知识累积多少的信息技术课来说,传统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很多弊端。如,虽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系统地掌握了课本、或大纲要求的知识,但学生却不懂得在生活、学习中运用,上机时只会对教师所讲知识进行翻版式练习而自己的创造;即使经过努力,有少数学生在信息知识竞赛中获奖,但大部分学生却只会答一些可能很快就过时的信息知识题目而无具体的实践

7、能力。三、改革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只要是最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信息素质的教学,就是好的、适合选用的教学,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方面讨论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改革。1 教师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培育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应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在信息技术的知识方面(如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基本原理等,是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辅导学生,而且需要

8、在新的学习技能和技术方面指导学生,特别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内容清单(确定学习任务),自己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很多情况下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如何有效地对信息加以利用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可以通过实践、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领域,使教学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中文WORD时,根据教学

9、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把这部分的的教学作了如下设计:首先播放一段计算机的运用的VCD中涉及字处理的片段,然后,要求学生从程序员和用户的角度,去分析一个字处理软件要有哪些功能,什么样的设计才能得到更多的用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字处理软件的蓝图,最后在班级或年级上相互交流。接下来要求学生在现成的字处理软件中文WORD中去寻找相应的功能,看看哪些功能我们没想到而别人却已经想到,而哪些是我们相到了的而软件中无此功能。教师在些过程中,只起到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过程的框架的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告诉学生在课本、Word帮助文档、微机室的服务器上的CAI教学软件上可以收集到相关的知识信息。从

10、实践来看,学生捜集了一些不同种类的文件,涉及人们日常工作的各方面,甚至有同学还访问了一些经常写、打文稿的工作人员,在交流时学生发言十分踊跃,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通过交流和评价,对收集来的蓝图讨论分析,学生把字处理的功能分为文字、图形、符号的录入、修改,排版,打印几部分。从交流的蓝图来看,学生在很多方面还显幼稚,但学生的兴趣却相当浓厚,一些蓝图上的一些功能还很值得字处理程序补充上去。在经过一定的时间的探索后,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大部分的用法,然后要求学生分组办一份班报。从交上来的作品看,学生的制作水平高于前几届学生很多。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习、掌握了WPS2000的用法,拓宽了学生的

11、知识面。在此过程中,教师仅仅伴演了一个组织、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应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事先师生设立的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达到在完成学校教育后学生仍然可以独立地学习、跟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步伐的目的。从实践来看,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1) 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到自己动手去探索,去收集、总结相关的知识,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本身就能够创造一定价值,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较高;(2)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的学习环境

12、,给学生作出适当的新旧知识(包括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如社会知识,人们在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基本常识等)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线索,知道自己该学习些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3) 组织小组内部、班级间、年级间甚至学生和家长、和所学知识相关的人员进行讨论,并且要引导学生的讨论朝有意义、接近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通过教师的指导,把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 从不同的侧面,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内在联系,避免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如何做,甚至演示给学生做,让学生自已去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5)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给的帮助和指导是不一样的,对水平差一点

13、的学生,放手让他们做的工作,应多一些,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自我锻炼机会,在些过程中,教师关注他们的时间应多一些。(6) 尽量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影响中得到提高和发展。(7) 注意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品质。在教学中,应根据一些具体的实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2学生学习的中心(1) 是自己学习的管理者:在学习中,应让学生弄清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如何去何,在哪里可以获得帮助,管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如果学生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无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实际上,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无法一下子完全让学生管理学

14、习任务,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掌握较多知识及多种影响素的高度认知复杂性的学习环境可能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要从心理、教学设计中避免学生“为什么你不能告诉我呢?”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管理任务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同学生一起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脚手架”或辅导。但是“脚手架”应该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减或重新组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2) 让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掌握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与学生一道确定与学习主题有关的各种特性,并将各种特性按

15、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相类似的特性的过程,如程序设计者在设计时的探索过程,计算机发明者、制造者在研制计算机时的过程,甚至计算机运行某程序的具体过程等),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以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逐步探索前进。(3) 让学生主动地去捜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提出假设并努力验证在开始的时候,学生不适应,无法下手,这是正常的,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配以恰当的演示,学生逐步能够从中摸索到一些要领,随着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判断力的提高,积极主动性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增加,教师就可以放开学生,让学生去捜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并能根据相应的资料,

16、提出一些假设,并努力一一去验证(4) 让学生在联系与思考中前进瑞士在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研究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知识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个体就是在“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建立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所以让学生把当前的知识与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相联系,从中发现问题,打破当前的知识平衡,迫使学生不得不认真地思考,以解决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从而在思考中前进。一年的实践表明,不断地制造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