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新出范本(汇编4篇).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14521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新出范本(汇编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新出范本(汇编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新出范本(汇编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新出范本(汇编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新出范本(汇编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新出范本(汇编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新出范本(汇编4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可编辑排版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最新范本精选4篇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最新范本精选4篇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最新范本 篇1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理解地质学的根本内容,把握地质学的根本技能和讨论方法,理解和把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进展、构造和分布规律。重点把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根本方法等,并综合讨论和把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络和互相作用。 每位高校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学问,然而光从理论上熟悉只能让高校生纸上谈兵,因此实习是每一个高校毕业生必需拥有

2、的一段经受,它使我们在理论中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学问,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理论,熬炼自己的才能,培育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学问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力量能否被社会所成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学问的缺乏与缺陷的理论时机。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 实习前预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根本学问都有了肯定的理解。立即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预备。首先我们上网查

3、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也许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凹凸起伏,比拟简单。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头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头消失,始终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始终沉醉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

4、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呈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育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 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教师的带着下沿山路向上爬,观看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教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构造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5、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气(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一般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消失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明晰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

6、在岩石露头上,处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全都或大体全都。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全都。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到达肯定强度而发生裂开,并沿裂开面有明显相对挪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挪动,而下盘向下挪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挪动方式一样,但断层带几乎是程度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

7、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程度方向挪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互相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全部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严密地互相挤压,在挪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假设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互相滑动。在这种状况下,来自板块的力气连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肯定体积的物体其渐渐缩小直至消逝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

8、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好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此是构造地质学讨论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 京娘湖实习 今日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展观看,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展熟悉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外表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

9、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消失。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预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消失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打算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枯槁、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 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如

10、今我们眼前,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构造。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确定会用到许多地质学问,这是我们的根底。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同学,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时机,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与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理论相结合,使我们对学问的理解更加深入! 地质学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最新范本 篇2 一、实习位置、交通、地貌概况 实习位置:实习地点位于北碚嘉陵江观音峡左

11、岸水北大路朝阳桥至屋基村段,渝碚大路沿峡谷右岸通过。 交通:东南距牛角沱车站约35公里,西北距北碚车站2公里。而从学校乘校车动身,经由收费站上重庆主城区外环高速,最终抵达北碚实习地点,其中乘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因此交通还是比拟便利快捷。 地貌概况:实习地区属低山峡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时间是中生代末四川运动。地貌受岩性及构造掌握,观音峡的低山位于背斜轴部,高处海拔800850米,顶部较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两翼山坡由于岩性影响,硬质岩石凸起,软质岩石凹下,灰岩处溶沟、石芽、溶洞、溶槽等发育。在山顶与山顶之间常形成背斜张裂带垭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东140度方向深切横穿背斜,两岸岩石高

12、耸,气概磅礴,相对高度差达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宽仅100米,有一级较窄的高出枯水面约30米的基岩阶地(大路所在处)。 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一)地层岩性 实习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而在大路上可见到地层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二叠系长统长兴组(cP2) 灰色厚层一块状含燧石团块灰岩,锤击后有臭鸡蛋味,含腕足类、瓣鳃类化石。仅在白庙子大桥大路下江边可见。 2. 三叠系(T) (1)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fT1) 紫红色暗紫红色泥灰岩、泥岩、页岩,夹

13、有青灰色、紫红色灰岩,自下部向上页岩厚度增加。 厚度400500米。 (2)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T 1) 以石灰岩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中上部灰岩中夹有米黄色白云质灰岩 及灰色角砾状灰岩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 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lT 2) 以泥灰岩为主,夹泥岩,地表因风化作用多呈泥状。厚度小于10米。 (4)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xjT 3)灰白棕黄色、厚色一块状,中一组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和煤。 3. 第四系(Q) 残积、坡积、冲积物。 (二)构造特征 1.褶皱 观音峡背斜属川东南弧型构造带华蓥山复式帚状褶皱带中南延最长之长轴背斜。自三江坝南延横穿 嘉陵

14、江,经中梁山,最终长江猫儿峡,延长约150余公里,实习区是在横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该 背斜由于风华侵蚀等外力作用严峻,背斜枢纽并未形成山顶,而是变成了垭口。 实习区的背斜(观音峡背斜一部分)轴线1015度,西北翼陡(倾向300305度,倾角6080度),东南翼缓(倾向100105度,倾角3035度)。通过实际测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岩倾向大致为140度,倾角是40度。 2.断层 实习区内有断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和翼部,其中轴部由于地层产状乱,垮塌严峻加之修建了挡墙,所以出露不好。但在两翼可以见到一些小断层,如在甘硐子一带小断层还是比拟发育的。 由于沿着断层面可以观察上盘的下端岩石大致是

15、倾向下的,所以上盘上升,此断层为逆断层。但这 个断层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大型的地质运动所引起的,缘由是这个断层面两端并不是无限延长,切断山体的。 (三)地下水 区内可见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四)不良地质现象 在渝碚大路三溪口施实梁可见到滑坡,在长生桥可见到垮塌现象。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我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学问,比方岩石的岩性、产状、构造构造,以及层理层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课本理论学习中,教师讲岩层的产状时,拿出一个地质罗盘,告知我们怎么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虽然听的时候知道怎么测,但到了实际的状况,看到实习地点里的许多岩石,拿着手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