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144755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教学案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法律防范意识,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2、使未成年人懂得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一、 引入课题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还有好多威胁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隐患,如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等。一旦碰到了这些情况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要学会分辨美与丑,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要知道如何对付丑恶的现象。国家的法律都是

2、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二、 增强法律防范意识1、 事例明理案例1: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刀具吗? 小明的考试成绩达到了父母的要求,缠着要爸爸买一把小刀给他作收藏用以奖励。爸爸拗不过他,只好给他买了一把小刀,但严正声明只许放在家里,不可以带到学校去。小明不仅偷偷把小刀带回学校,常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而且和别人发生争吵更是马上亮出小刀来吓唬对方,后来老师没收,小明不服气

3、,说:“我又没有真的拿它来伤人,我没错!”请问,小明的说法对吗? ( ) A 对,使用刀具伤人才是违法行为 B 不对,携带刀具 违法行为 案例3:因为我们有言论自由权,所以我们就可以辱骂他人吗? 法律规定我们言论自由,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包括辱骂他人呢?冬冬是六年级学生,由于自小被父母宠坏,平时待人没什么礼貌。有一位是轻度残疾同学,就经常受到冬冬的无礼取笑。有一天,那位同学终于受不了冬冬的侮辱,和冬冬打起架来。老师因此教育批评了冬冬。请问随便侮辱他人对吗? ( ) A 对,嘴巴长在我们身上,我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管不着。 B 不对,辱骂他人是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4、案例4:我们可不可以出入营业性歌舞厅吗? 法律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有出入营业性歌舞厅的自由吗? 张华、林津和陈汉几个都是某校初三的学生,他们经常都出入营业性的歌舞厅。终于在一次公安查封歌舞厅的时候,被带回去调查、教育。请问如果你的亲朋好友邀请你去歌舞厅玩,你会怎么做? ( ) A 坚决不去 B 如果是家人邀请就可以去 案例5: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包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是我们的自由吗? 阿军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有时经过录像厅会看到有“儿童不宜”的标志,就问妈妈什么叫做儿童不宜,妈妈觉得他年纪小没向他解释。终于他忍不住好奇买了张票进去看。录像里都是有关情情爱爱或者

5、打打杀杀的内容。从此,他成为录像厅的常客,后被父母发现,并对他进行了批评,他才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来。请问观看色情制品的危害性有哪些? ( ) A 会使注意力不集中 B 容易导致犯罪 C 以上都是 小结: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七)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案例1:自首是不是傻瓜行为? 小猫和哥哥、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哥哥抱回一台大彩

6、电和DVD机,把小猫给乐坏了。但后来小猫从母亲口中得知,原来哥哥赚收入少,但又想让他们生活过得更好一些,这些都是哥哥用偷来的钱买的。小猫听后,找到了正在叔叔家“避风”的哥哥,要求他投案自首。妈妈说:“那不是送你哥哥去坐牢判刑吗?”小猫解释道:“哥哥犯了罪,迟早会被查出来的,法律对自首的犯罪分子,是可以从轻或者减免处罚的。”哥哥终于决定自首,并揭发了同伙。你认为小猫的做法对吗? ( ) A 对,自首能争取从宽处理 B 不对,送哥哥去坐牢简直就是不人道 案例2:跟坏人作斗争,斗智好还是斗勇好? 初中学生冯山和张南在车上看见小偷偷走了别人的钱包,小偷也发现了两个小孩盯着他,并用凶狠的眼神和大拳头向两

7、个小孩示威。此时,冯山也有点害怕,但他想到小偷也是做贼心虚,应该不会对他怎么样的。于是他们就紧跟着小偷下了车,两人商量由张南去附近的保安亭里找值班的警察,冯山则紧跟着小偷。正当小偷想甩开冯山时,警察已经在正面迎候他了。请问,如果你遇到了小偷偷东西会怎么办? ( ) A 视而不见 B 与他搏斗 C 求助警察 案例3:清清是一个初中女生,一天她独自在家,突然有人敲门,清清开首后,一个陌生男子问她:“前几天你妈买了床单,叫我来收钱。”清清知道妈妈并没有买新床单,说道;“我妈妈没买床单,你快走吧。”那人凶相毕露,朝清清扑过来,清清凭着在学校学过的防身术,猛地撞了他一下,趁着那人没缓过神来,立刻跑去把自

8、家的狼狗放出来,把歹徒逼到一个棚子里,等下午父母回来,一起把歹徒送到派出所。原来歹徒是个流窜各地作案的惯犯,而这次竟栽在了一个小姑娘手里。请问,对待犯罪分子,我们青少年应该努力做到怎样? ( ) A 胆大心细 B 随机应变 C 以上都要 案例4:未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是不是就算杀了人也不必负任何责任? 一天下午阿川放学回家,高兴地对妈妈说:“今年我13岁,如果杀了人,没人谁管得着我。”爸爸听到这句话,严肃地问他:“这句话是谁教你的?”阿川说是法律课上老师说的,不满14岁的孩子杀人,不会被判刑。请问,对不满14岁的人犯罪有怎样的惩戒措施? ( ) A 责令家长严加管教 B 由政府收容教养 C A和

9、B 小珠是重点中学的女学生,最近她的班主任发现她经常收到来自某大学的信,班主任猜测小珠在谈恋爱,于是找来了小珠的家长,共同拆阅了她的信件。因为没有发现什么,又不好把拆开的信件交给小珠,老师就把信扣了下来。小珠知道后,非常气愤,要到教育局告她的班主任。你认为班主任的做法: ( ) A 合法合理,为学生着想,只要出发点是为学生好,老师的一切行为都不算违法 B 不妥当,有违法律 案例8:小建该停学在家里干活吗? 今年才念初中二年级的小建,平时成绩很好。这几天,班主任没见小建来上课,就打电话到他家,小建哭着说父母不让他上课。老师到他家里了解情况,才知道小建的父母最近下岗了,在自家门口开了个杂货店,生意

10、不错,就叫小建帮忙。根据以上情况,你认为,小建父母的做法是否合理? ( ) A 合情合理 B 已经侵犯了小建的受教育权,应当受到批评教育 案例9:小华上课玩游戏机被老师罚站了,教师的做法合法吗? 小华在课堂上打游戏机,被老师发现后,赶紧把游戏机藏在身上,矢口否认带有游戏机,老师一怒就搜他的身,没收了他的游戏机,并命令小华到教室外面罚站一个星期。小华父母得知情况后向老师说情,但老师表示非要严惩小华不可。次日下午,小华忽感身体不适,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出他有潜在的脑功能紊乱,最近加上外界压力因素,因而发病。小华父母获悉后,一纸状词把老师和学校告上了法庭。根据以上情况,你认为教师的做法

11、合法吗?( ) A 合理合法 B 不合法 案例10:学校延误治疗患病的学生要负责任吗? 小虎是小学生,一天课间时突然发病,出现精神不振、额头出汗等症状。任课老师发现后,即派两名同学送小虎回家,他们将小虎送到家门口时发现大门锁着,就将小虎安置在大门口,然后回校了。邻居下班发现小虎倒在门口,送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治疗无效于当日死亡。痛失爱子的小虎父母认为学校未尽职责,延误治疗,要求学校赔偿医疗费及死亡抚慰金,但学校方认为他们尽了责任,不愿承担责任。小虎父母便将学校推上了被告席。你认为学校应该为小虎的死负责吗? ( ) A 应该 B 不应该 案例11:商店有权搜查顾客的身体吗? 小华(10岁)跟同

12、学小飞到超市买文具,他们一会拿笔,一会拿橡皮,一会又放下,还分散行动,弄得服务员忙个不停。最后,却什么都没买。服务员觉得店里的东西少了,怀疑是他们偷的东西,于是要求搜查他们的身体。小华说:“我们没有偷,不可以搜身。”小飞却说:“给他搜吧,证明一下我们清白。”最后还是搜了,什么都没有发现。根据以上情况,你认为超市有权对顾客进行搜身吗?( ) A 有权。谁叫小华他们在超市制造混乱呢,超市既然有怀疑就可以搜身,这样一来可以保障超市的权益,加一方面如果小华没有偷东西的话也可以藉由搜身证明自身的清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B 无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超市绝对不享有搜查顾客身体的权利。 案例12:能随意

13、私拆他人信件上的邮票吗? 小英是班上的“邮递员”,平时爱好集邮。一天她看见一同学的信件上的邮票十分漂亮,令她心动不已。于是她就把那位同学信件上的邮票撕了下来收藏,并丢弃了那封信。请问小英的做法是:( ) A 可取的 B 不可取的 小结:未成年人要增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就要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三、 总结:同学们,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创建平安社会也是我们全校师生的义务。特别是寒假将至,我希望同学们依法律己,抵制不良诱惑,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道德修养,为自己将来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