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男孩的故事.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144137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了不起男孩的故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了不起男孩的故事2010-7-10 0:59来自: 王先生 (济南) 1936年12月,一个年轻人独自来到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基金会,他向接待员要求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接待人员马上拒绝了,很不客气地对他说:“先生,请回去告诉你父亲。得奖的人从来没有打发儿子来代领奖金的,基金会宁愿由银行汇给他本人。也不愿让他的儿子经手。”一席话说得年轻人非常尴尬。他赶紧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明,他就是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31岁的美国科学家安德森。原来是接待员看安德森太年轻,误认为他是替父亲来领奖的。搞清原委后,接待员立即向他道歉。这也难怪,一个年仅31岁的小伙子就获得了世界上最顶级的科学大奖,

2、这在诺贝尔奖104年的历史上只出现过4次。1866年,德国玛尔堡大学的注册处,来了一个个子矮小的学生,负责注册的教授一开始还以为是谁家孩子来玩,一看注册表,他大吃一惊:“噢,只有16岁,你还年幼,在我们这儿可以多读两年,留几次级也没有关系。”这个学生就是未来的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少年时的布劳恩。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小个子少年,却年年在各科考试中稳拿第一名。他后来又转入著名的柏林大学深造,每次考试都能把那些高高大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抛在后面。布劳恩后来回忆说:“我的成绩优异可不是因为我是什么天才,而是我有一套较好的学习方法,父亲从小就让我先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去玩,因此我是既善于学习

3、,又善于休息。”励志箴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平均年龄为35岁,化学家为39岁。事实上他们显露出“天才”的年龄,比这还要小得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在13岁16岁即进入大学深造,这也与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早期家庭教育分不开。“特殊天才”费曼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恁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获褥了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创造的“费曼图”,被人们和电子元件中的“硅片”相提并论,二者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诺贝尔奖得主汉斯贝特说:“天才有两种:普通天才完成了伟大的工作,但人们觉得那项工作别人也能完成,只要下了足够的功夫就行了。特殊天才,他做的工作别人无法完成,而且无法想像。”贝特认为,费曼属于后者。那么

4、,费曼的这种天才是如何产生的呢?费曼的父亲麦尔维尔年轻时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他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来实现做物理学家的梦想。在费曼出生之前,他就对妻子说:“如果生个男孩子,他准能当个科学家。”为了确保自己的预言实现。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当费曼还坐着幼儿专用的高椅子时,麦尔维尔就买了一套浴室用的白色和蓝色瓷砖。他用各种方法来摆放它们,教费曼认识形状和简单的算术原理。稍大一些,父亲不仅帮费曼在家中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而且指导他修理收音机。后来费曼成了修理收音机的能手。父亲还教会费曼怎样思考。他让儿子设想遇见了火星人。火星人肯定要问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人在夜里睡觉呢?”“你怎

5、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当费曼长大一些时,麦尔维尔就带他去博物馆,并且给他读不列颠百科全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耐心地解释。后来费曼愉快地回忆道:“没有压力,只有可爱的、有趣的讨论。”费曼对百科全书上的科学和数学文章尤其感兴趣,很快就开始自己学习不列颠百科全书了。他还从阁楼上找到一本旧课本,照着课本自学几何。费曼在24岁时获得博士学位,28岁担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47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励志箴言儿童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学习,也就是模仿成人的行为,尤其是他认为亲近的、他尊重的人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讲,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来讲是无声的语言和有形的榜样。付出真爱的母爱沃尔

6、顿是爱尔兰著名物理学家,1951年诺贝尔奖得主。他的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母亲的教诲和父亲的严格要求。沃尔顿的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不允许孩子们有任何违背教义的行为。在几个孩子中,他最喜欢沃尔顿,把他视作自己的接班人,因此参加公共活动时常常将他带在身边。父亲的高尚品德,对沃尔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母亲非常疼爱孩子,但从不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和品德同样严格要求。沃尔顿虽然聪明,但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并不好。母亲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但弄不清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为了使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她决定让孩子转学。1915年,沃尔顿12岁时转入一所教会学校学习,他们全家也都搬到学校附近居住。教会学校一般要求严格,且教学水平

7、较高。但沃尔顿的母亲还是不放心,从沃尔顿到这所学校上学的第一天起,母亲就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没发现什么问题。过了一段时间,沃尔顿的学习成绩仍然上不去。这次母亲更急了,于是开始采取“盯梢”的办法,终于找到沃尔顿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原来他结交了一些不大爱学习的富家子弟。这些富家孩子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父母平常也管不了他们,在学校只知道玩耍而不用心学习。沃尔顿整天与这样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好了。为了把沃尔顿引向正路,母亲再次决定让沃尔顿转学。不久,沃尔顿转到了一所私立学校。这所私立学校以管理严格、学习气氛浓厚著称,培养的学生在整个爱尔兰都很有名气。沃尔顿在这里受到良好的熏陶。母亲早

8、上送儿子上学,晚上去接,为了顾及儿子的“面子”,她只把沃尔顿送到学校附近。吃过晚饭,她就陪沃尔顿读书,耐心地教育引导,“切断”了沃尔顿与外界的联系,使他不受干扰,安心学习。没有多久,沃尔顿的学习成绩果然上去了。沃尔顿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家教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1921年沃尔顿考入瑟尔法士郡美以美会学院后,母亲十分用心、仔细地帮助沃尔顿选择专业。沃尔顿想学社会科学,像父亲那样做一个著名的传教者。母亲根据沃尔顿数理化成绩特别好的情况和他的爱好,建议他学自然科学。沃尔顿觉得母亲比自己考虑得全面细致,于是就决定学习自然科学。在母亲的指导下,沃尔顿刻苦学习,终于考取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9、。人校后,在老师的严格培养下,他努力学习,才华横溢,很快成为学校的尖子生,走上了成才的道路。大学毕业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人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成为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研究员,成为著名教授卢瑟福的得力助手。26岁时,沃尔顿完成了产生高速电子的单位方法的论文。后来,他又成功地用人工方法改变原子体系,开辟了用人工核反应释放巨大原子能量的新途径,并于195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励志箴言教育孩子本身就是母亲的一项事业,母爱的付出就有收获。沃尔顿母亲为孩子付出心血,也收获了孩子成功的喜悦及对父母的真爱。第一对父子诺贝尔奖获得者小布拉格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时他只有25岁。那么,是

10、谁把小布拉格引入科学殿堂的呢?正是他的父亲老布拉格!老布拉格把小布拉格引入他们共同获奖的“用X射线衍射技术探测晶体结构的研究领域”,因为在他试图用粒子理论解释劳厄图时,他建议自己的儿子也关注这个问题。在双方的讨论中,小布拉格按照波动思想对劳厄图做出了正确的解释,并给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定律。至于父子两个人谁的贡献大的问题,按照老布拉格的传记作者卡洛埃的说法是:“这是两个大脑的完美结合:儿子提供思想,而父亲提供工具;前者通过后者加以检验和应用。假如父亲没有发明出分光仪,儿子的思想或许永远也不会像实际上取得的那样富有成果。并且,正是通过父亲的专业建议,晶体结构研究在英国跃然领先。”1912年以后,沉默了大半辈子的老布拉格的科学生涯辉煌起来。1915年。布拉格父子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一对父子获奖者。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父子有玻尔父子、汤姆森父子、西格班父子和奥依勒父子。但他们进行的不是同一领域的研究。励志箴言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最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缺点。老布拉格知道儿子在物理上的特长,而且认定他在这个领域会非常有前途,对自己的科研课题有帮助,更便于研究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