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14120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171(2020广东江门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汉时期,从税收对象上看,田赋已不再是夏、商、西周时期人头税性质的地租,而是财产税性质的农业税;而同时存在的算赋、口赋、更赋、户赋等仍然是人头税;这一时期的财产税总额明显低于人头税总额,不过财产税的出现毕竟是一大进步。在税收形态上,这一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货币税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工商税征收货币,而且连农业人口承担的赋税也大部分征收货币;在两汉,除田赋要缴纳实物外,其他各税都可以缴纳货币。在税收结构上,这一阶段,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工商税收具备了一定规模,农业税独大的税收结构已经不再,但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歧视”工商业,并

2、对工商业采取了重税政策,造成了工商业的处境艰难,发展缓慢。张敬群中国税制演进规律初探(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税收制度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税制变化的历史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田赋已不再是夏、商、西周时期人头税性质的地租,而是财产税性质的农业税”“算赋、口赋、更赋、户赋等仍然是人头税”等信息可得出从缴纳人头税向缴纳人头税和财产税转变,但以人头税为主体;根据材料“货币税有了长足的发展”可得出以货币为征税的形态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材料“工商税收具备了一定规模”可得出工商税在税收比例中上升,重征工商税。(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汉税收制度从缴纳人头税向缴纳人头税和财产税转

3、变,这为后世以财产税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并且扩大了税源,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秦汉时期以货币为征税形态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等从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从缴纳人头税向缴纳人头税和财产税转变,但以人头税为主体;以货币为征税的形态有了长足的发展;工商税在税收比例中上升,重征工商税。(2)征收财产税为后世赋税制度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秦汉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工商业的处境艰难;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2020广东佛山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代开始规定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但在唐代以前,节日放假还不普遍。唐玄宗开元七年,国家

4、将二十多个节日规定为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其中,元日(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冬至各放七天,夏至、腊日各放三天,正月七日(人日)、正月十五、正月晦日、春社、秋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上巳节)、四月八日(佛生日)、五月五日(端午节)、初伏、中伏、末伏、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十月一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各放一天。开元二十五年令新增皇帝诞节,放假三天。后又经过调整,唐代节假日总天数已多达五十余天,这堪称我国休假制度中的创举。此后,宋金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普遍以节为假的做法。摘编自张勃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节假日制度改革特点。(2)根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节假制度改革的影响。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唐玄宗开元七年,国家将二十多个节日规定为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可知,节日放假制度化,普遍化;从题干所列唐代假日数量来看,节假日种类多,总天数多;从假日选择的时间来看,突出传统习俗;根据材料“开元二十五年令新增皇帝诞节,放假三天”可知,带有皇权色彩;根据材料“四月八日(佛生日)”可知,受宗教影响。(2)影响:根据材料“宋金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普遍以节为假的做法”可知,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节假日以传统节日为放假时间,弘扬节日文化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节假日普遍化能丰富社会公共生活,增加社会开放程度。答案:(

6、1)节日放假制度化,普遍化;节假日种类多,总天数多;突出传统习俗;带有皇权色彩;受宗教影响。(2)弘扬节日文化传统;丰富社会公共生活;增加社会开放程度;对后世影响深远。3(2020海南海口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年,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字数。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

7、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字数量。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在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在次年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违背了汉字简化规律等原因遭到广泛反对而失败。摘编自陈建伟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解析:(1)特点:根据“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得出政府主导,群体参与;尊重汉字自身特点;根据“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

8、化字表”“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得出渐进稳步推进。(2)评价:可从汉字简化改革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文化改革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的文字改革提供了借鉴等角度分析解答。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群体参与;尊重汉字自身特点;渐进稳步推进。(2)评价: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文化改革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的文字改革提供了借鉴。4(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晋朝末年,“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南北朝又甚于两晋,“博士买驴,

9、书纸三卷,不见驴字”,在民间传为笑柄。此种风气还影响到了公文。隋文帝时,李谔上书请求对文风进行改革。隋书称,隋文帝“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于公元584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又多次发布措辞严厉的文书,以保障文风改革顺利实施。泅州刺史在给朝廷上表章时,因为文辞华丽不实,被交付“有司治罪”。自此,“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隋炀帝在撰写与越公书建东都诏等公文时,“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隋朝一直维持着这种文风。摘编自隋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推行公文文风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公文文风改革的措施

10、,并分析其影响。解析:(1)根据“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此种风气还影响到了公文”得出公文文风受到晋朝末年以来公文浮华繁冗风气盛行的影响,辞藻追求华丽,不符合公文发布的要求及维持统治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根据“隋文帝时,李谔上书请求对文风进行改革”得出了大臣建议进行公文风气的改革。(2)措施:根据“多次发布措辞严厉的文书,以保障文风改革顺利实施”得出发布诏书要求变革文风;根据“泅州刺史在给朝廷上表章时,因为文辞华丽不实,被交付有司治罪”得出对于表章文风浮华的官员进行惩治,警示百官;根据“隋炀帝在撰写与越公书建东都诏等公文时,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得出皇帝以身作则。影响:通过自上而下的公文文

11、风改革,促进了隋朝公文文风的好转;改善了隋朝官吏作风,提高了行政效率;影响了后世公文文风。答案:(1)原因:晋朝末年以来公文浮华繁冗风气盛行;维持统治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大臣的建议。 (2)措施:发布改进文风的诏令;惩罚违反文风改革的行为,警示百官; 皇帝以身作则。影响:促进了隋朝公文文风的好转;改善了隋朝官吏作风,提高了行政效率;影响了后世公文文风。5(2021广东佛山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其原则乃所有的田土为皇帝所有,各人只因钦许而有使用权每一男丁十五岁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减半,奴婢及丁牛又有附加,以上系供耕种米麦之用,老免及身没归还政府。其他种植

12、桑麻蔬果之田土另一畴,可以继承且在限制之内得以买卖。如果地域内的土地不敷分配时,其亩数可能减缩,受田者也可请求离“狭乡”到“宽乡”。所以耕地国有不过具备法律上的基础,授权与官僚组织,作为他们强迫实施政令的凭借,至于详细的情形,则无法作全国一致的论断。土地之为国家所有,并不是立案的原始目的。大地主仍然存在,不过那是例外,而不是一般的情形。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均田令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均田令对促进民族交融的意义。解析:(1)根据“其原则乃所有的田土为皇帝所有,各人只因钦许而有使用权”可得出土地性质有双重性,既包括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

13、括土地私有制;根据“每一男丁十五岁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减半,奴婢及丁牛又有附加,以上系供耕种米麦之用”可得出体现一定的公平性,按人口分配土地;结合所学可得出难以持续,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唐朝便被瓦解。(2)根据所学可从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过程;推动游牧地区的农耕经济发展;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缓和了民族间的矛盾等角度概括。答案:(1)土地性质有双重性,既包括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体现一定的公平性,按人口分配土地;难以持续,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唐朝便被瓦解。(2)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过程;推动游牧地区的农耕经济发展;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缓和了民族间的矛盾。6

14、(2020江苏扬州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明治维新的成功,促成了日本国家的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成功的改革,也可说是一次革命。日本在野的社会精英夺取了政权,然后从上而下,主导了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组。这一剧烈的改革,却是牺牲不大改革的对象德川政权则已衰败,无法抵抗新兴势力夺取政权。然而,如此大事,参与者必须有强烈的志愿,方可冒险犯难,投身其中。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明治时代全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结果,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积累了与列强谈判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筹码。日清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国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富国强兵”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性。日本急速引进西

15、洋文明与欧美列强为伍,废弃未开化的过去,从强化本国的经济能力和军事实力着手,实现了“强国”的梦想。日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牺牲不大”的原因,指出参与者的“志愿”。(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全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评这一政策。解析:(1)原因:根据“改革的对象德川政权则已衰败,无法抵抗新兴势力夺取政权”得出德川政权的衰败;根据“日本在野的社会精英夺取了政权”得出在野的社会精英(或倒幕派)夺得政权;根据“参与者必须有强烈的志愿”得出参与者的意愿强烈。志愿:根据所学明治维新的目的可知,参与者的“志愿”是挣脱民族危机,实现

16、富国强兵。(2)表现:根据“引进西洋文明与欧美列强为伍,废弃未开化的过去”得出思想上文明开化;根据“强化本国的经济能力和军事实力”得出经济上殖产兴业,军事上改革军制。简评:根据“明治时代全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结果,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积累了与列强谈判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筹码”得出增强综合国力,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民族独立;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具有军国主义色彩,此后日本逐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答案:(1)原因:德川政权的衰败;在野的社会精英(或倒幕派)夺得政权;参与者的意愿强烈。志愿:挣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表现:思想,文明开化;经济,殖产兴业;军事,改革军制。简评:增强综合国力,改变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