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13934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阅读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案例一、情感角度作者往往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写作,所以我们的课文或直接表情达意,或于字里行间蕴藏情感,所以选择文章表现的情感作为切入点经常是被首先考虑的。许多课文感情基调明显,文章的情感就是行文的线索或主旨。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或直接说明文章的情感,或选择能明显表现感情的文句,设置一两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作者的情感颂,让学生从文章气势磅礴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烈的歌颂,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对语言的赏析。文章内容中总有个处于焦点位置的关键部分,抓住这点切入可以顺利地进入文本学习。这个关键部分可能是文章的一个字或一句话,也可能是文章中隐含着的信息。有时也可以选择从文

2、章的整体内容出发,在认真深入地分析课文后,巧妙地设计一个主问题来切入课文。比如在学习信客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给文中的信客设计一份“信客档案”,要求写出姓名、身体状况、收入状况、工作内容、最高兴的事、最痛苦的事、座右铭及为人。通过这份履历的填写,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能顺利揭示文章的主题,实现教学的目标。文章的结构是作者考虑后精心安排的,以文章的结构为切入点进行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路,了解段与段之间、段与篇之间的关系,理清叙述顺序,把握内容重点,从中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选择从文章的结构切入,可以考虑详略问题,倒叙插叙问题,总起或总结句、过渡句问题、线索问题等等。比如

3、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小说中,作者写了“我”参加毕业典礼的经过,写了六年前的赖床,写了爸爸爱花的情形,写了独自去银行汇款等,这些事件纷繁复杂,也显得文章杂乱无章,理不出头绪,但是如果授课时抓住“我参加毕业典礼”和“爸爸爱花”两条线索,那么文章的思路马上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文章以“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穿起对爸爸的回忆,这一串联使得文章的题意也马上显现出来了:爸爸种的花儿败落了;爸爸去世了。这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明确了:“我”长大了。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组织语言来表情达意,或托物言志,或运用象征、借代手法,或巧妙灵活地运用修辞等表现手法。所以在教学这类文章特别是那些表现手法运用典范的作品时

4、,我们就可以从主要手法或者某一种表现手法入手,注意品味那些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语句,围绕这些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当学生能真正有所体会时,文章内容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时也学习到了一些作文写作的技巧。二、有效切入的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反复推敲斟酌而拟定的,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和构思的丰富信息。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标题精彩纷呈,或揭示中心,或交代写作对象,或提出论点问题,或揭示引文线索及结构思路等,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如在教授土地的誓言时,上课伊始就引导学生对题目质疑:土地不会说话,怎么会有誓言呢?土地的誓言是什么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批文入情,破解

5、疑团,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土地的誓言”是作者面向土地发出誓言为解放东北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接着问:作者为什么在文末才立誓,文章前半部分写什么内容?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对全文内容及布局有了全面的了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再如伟大的悲剧,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幕怎样的悲剧?既是悲剧又凭什么伟大呢?这两个问题将存在于斯科特一行人身上的悲哀与他们坚忍不拔、视死如归、团结友爱的伟大人格发掘出来,从而将全文的行文思路、主题思想等一一顺利呈现,也让课堂轻松、充实又富于“语文味”。 所谓关键句,指一篇文章或具体语段中的中心句,也指文章中那些含义隽永,深刻动人的语句。在课堂上以关键句为

6、切入点,将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借此打开课堂教学的脉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有条理的思维。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我选了文章中的三句话作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反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反映孔乙己的地位;反映孔乙己的结局。学生能较快地找到三句关键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然后让学生揣摩语句丰富的含义,这样全文内容便和盘托出,重点内容一目了然。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每一个课后问题也是经过他们深思熟虑设计的,我们可以依托课后习题,一般以第一

7、题为切入点来芝麻开门。如最后一课这篇小说的课后第一问就是很好的切入点:“通读全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依据这一问,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小弗郎士情感态度的变化,第二课时引出下一个环节,探究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即解读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这两个环节先因后果,衔接自然,水到渠成。在教材中,有一部分文章有较强的时代性,需要借助于时代背景才能完成对文本的解读,教学这类文章,适当补充课本以外的背景轶事,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譬如教巴金的短文两篇(日和月)时如何理解两篇短文的深意,得借助于文章背景。那么课堂可以直接以写作背景为切入点

8、,介绍当时中国被蹂躏、被黑暗屠杀笼罩的现实,那么文章的主旨:“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也就能顺水推舟地解读出来了。三、有效切入的注意事项:阅读教学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切入点要小巧。选择的切入点越小,越便于师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突破重点和难点。切入点要有辐射性。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因此,这个切入点要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可能切而不入,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切入点要易于激趣。选择的切入点要力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活跃课堂。当然,激趣要适度,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轰动效应而不顾授课的内

9、容和学生的实际。要知道,只有贴近文本内容,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只有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有阅读的愉悦,学习的热情。切入其实没有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点切入。教学突破口选择的原则应是“实”与“活”的完美统一。因为切入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寻求一种情趣原则,而是一种更佳的课堂效益。“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牵一发,叩其一点,撷取教材的本质信息,重组一条帮助学生认识教材的“最短程”,提炼出一条简洁明晰的主线,扩散开去,带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实现阅读教学的优化,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品味,进而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