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前教育随感 王春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13886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学前教育随感 王春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国学前教育随感 王春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国学前教育随感 王春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国学前教育随感 王春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国学前教育随感 王春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学前教育随感 王春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学前教育随感 王春燕 2005年5月,我们前赴德国慕尼黑、不来梅、达豪等城市就学前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参观、考察与交流。考察期间,除了参观9所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听取机构园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外,还就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方案、混龄教育、融合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并进行了互动会谈,另外,我们还在不来梅城市的St.Johannes Arsten幼儿园蹲点,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到中午一点进入班级进行观察,了解其半日生活、活动情况。下面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谈点自己的感受。1、提供真实、自然的生活、学习与活动环境德国是一个环境非常优美的国家,一下飞机,在赶往宾馆的路上,我们就看到了公路两旁连成片的

2、草地、树木、森林,夹杂在其间的野花、野草及大片的油菜花让我们有如身临花园的感觉,这种景象真的让我们惊呆了。因为以前也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但面积都比较小。而在德国这种景象却是非常普遍的,不论走到那里,道路两旁、住宅小区、城市广场都是风景依人。幼儿园也不例外,宽大的户外场地,大片的草坪、围满四周的绿树、自然、本真的地面(幼儿园就像一个野外公园),大块的、透明的玻璃,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与美丽。在我们国内幼儿园比较普遍的塑胶地面,在德国几乎看不到。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很多的幼儿园给孩子提供的活动材料、工具是在我们中国幼儿园里被看作是“危险”的东西,如真的刀、锯、钳、钻等一些木工、制造工具,还有

3、幼儿园室外被我们看作是危险的、不安全的场地,如棱角锋利的石头、枝杈很多、很硬的树根、危险的陡坡等。与德国的教师交谈,她们好象表现得一点也不紧张,她们认为只有让儿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活动,儿童才会更能学会自我保护,学会适应环境,否则,如果儿童进入的是一个被保护过、人工装饰过的环境,儿童反而在进入真实环境后感觉不适应而频频发生安全问题,幼儿园作为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境,就要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尝试、通过练习学会自我保护。2、一日生活中注重孩子自我需要的满足、自理能力及独立性的培养在德国的幼儿园非常注重孩子的自我,自我需要的满足,把孩子真正的作为一个主体来对待。在他们的幼儿园中,都是混龄

4、编班,保教是真正地结合在一起的,不分教师与保育员,教师两方面的工作兼顾,所以教师崇尚孩子需要的满足,如有的幼儿口含安慰器,只要他想含,不受限制。再如有的幼儿一个人跺在小小的木屋里,只要孩子愿意,觉得舒服,教师是不会打断孩子的,一切都是需要在前。在德国幼儿园的盥洗室里,我也做了观察,当孩子们吃完饭后要去刷牙、洗手时是没有教师强制的,孩子想怎么刷就怎么刷,想怎么搽手就怎么搽手,一切都是那么的随意。盥洗室里还有一个在我们看来是危险的高架,上面放着年龄比较小的孩子需要用的尿不湿、尿垫,很小的孩子当自己需要时,就顺着把一扇抽屉拉出来,上面有木头做的类似梯子的台阶,自己爬上去去取所要的东西,这在中国的幼儿

5、园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因为我们会觉得对于年龄那么小的孩子来讲是太危险了。在一日生活的餐饮方面,德国幼儿园是定量供应,带量食谱。饮水是随儿童的需要,没有开水,什么时候想喝水,就直接到水龙头处去接。在每个班级里,始终放有一筐水果,还有一些点心、饮料,孩子可以随时去取,去吃,是自由化、多元化的餐点。等到中餐餐车来时,都是孩子自己去拿盘子、刀、叉及所需要的食物,想吃的幼儿去吃,不想吃的幼儿接着玩,什么时候想吃就吃。冷了也没有事,照样吃,这可能与他们国家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有关。孩子们吃餐点与午餐时,氛围非常的轻松、和谐,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用餐,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在小声地、自由交谈,腿脚随便放,眼

6、睛随便看,这和我们国家幼儿园孩子在吃饭时,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蹲点、观察的St.Johannes Arsten幼儿园“小鸡”班,曾发生了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中真实地折射出他们“自我教育”的特点。当一名小女孩子吃完早餐在送餐具及杯子里剩下的牛奶到指定位置时,由于一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下,大半杯牛奶一下子撒到地板上。对此,德国的老师没有做出什么反应,而那个小女孩也表现的很平静,她径直把手中的餐具放到餐车上后,转身拿了一块抹布把地板上的牛奶擦干净了。从中不难看出他们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独立性的培养。3、自由发展的特点与规则意识的统一德国的学前教育处处都体现着“自由发展”的特点,但这种自由

7、是在遵守规则前提下的自由。如有一所幼儿园运动室是与午睡室共用的,平时幼儿可以在此自由地运动、玩,但到了中午1点即将进入午睡时,任何一个孩子都知道在此是不可以再玩的,即使不午睡的孩子也要如此。德国的幼儿园每个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活动室,班与班的活动室是互通的。在得到所在班级老师的同意之后,在不影响其他班级正常活动外,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出入,随意地到幼儿园每个地方、每个角落进行活动。而有的活动室是公用的,如手工室、陶艺吧、作业室、运动室等。我们看了一份贴在墙上的关于作业室及手工室的活动规则,有趣地发现,这份规则是孩子们经过讨论而制定的,而且每个孩子都严肃地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另外,活动室的物品尽管很

8、多,但都是分类摆放的。在一些活动室,尽管参加活动的孩子很多,但都是秩序井然,相对安静的。自由活动与规则意识的统一在德国幼儿园体现得比较明显。4、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灵活、计划的协调在我们所参观的9所学前教育机构中,除了我看到的一个给即将进入小学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的英语教学活动外(只有6个孩子),没有看到全班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小组活动的形式,基本不组织全班性的集体教学。孩子可以随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具、玩具、材料,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活动,老师并不干涉,往往在旁做些引导。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教学没有计划,在Regenbogenland Kindergar

9、ten幼儿园,园长指着墙上的各类计划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制订活动目标与计划,如“春季的发展目标”、“一周的计划”等,还要为每个孩子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发展水平。她还给我们介绍了她们幼儿园最近每周的活动的安排:星期一:创造性活动,包括粘贴、手工、图画、音乐等活动。星期二:caf time 主要是社会实践活动星期三:项目活动,如森林的主题星期四:体育活动,包括室外的与室内的活动,最关键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星期五:社会活动,可以由父母布置,也可以进行项目活动、远足等。园长还强调,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实践层面的工作比较多,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带孩子

10、去参观、实地访问、调查等,并就项目活动中涉及的主题所包含的成分进行讨论,从中让孩子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也能使孩子们在项目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另外,一日活动的安排也是有计划的,我在St.Johannes Arsten幼儿园“小鸡”班就看到了带班老师在半日活动开始前给孩子交代活动的计划(这个幼儿园孩子一般在下午2点前都接走)。因德国的幼儿园基本都是混龄编班,在一个班级里孩子的年龄差异比较大,为了避免年龄小的孩子忘记一日活动的程序、内容,老师在一块大的长条形木版上,用图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一日的活动次序:早餐、晨圈活动(一般是游戏或运动的形式)、自

11、由的区域活动(室内)、户外活动、盥洗、午餐、午睡或户外活动。看了德国幼儿园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与准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原有的“西方幼儿园都实施放羊式教育”的想法逐渐改变,深深感受到德国幼儿园没有死板的计划,但整个教育又不失计划性,一般只有宏观的学期计划与周计划,至于每天具体做什么则有相当的灵活性,往往是随孩子的兴趣而定的,生成的成分比较多,如我们所参观的Haidhousen儿童之家学前机构,在我们去的那一天就在做“我们的拜访”主题,主要是因我们的参观而来。所以在德国的幼儿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人的需要,儿童的需要在活动中的位置,与我国幼儿园目标第一的情况相比,我们更多地体验到了以儿童的兴趣而开展

12、的具有个别化的、灵活性的活动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到了灵活性与计划性的协调。5、学前教育机构中融合教育的普及开展在德国的学前教育中,融合教育也是其特色之一,尤其是不来梅城市,学前教育机构中的融合教育已有20年的历史。近年来,融合教育开始扩散到德国的其他一些城市,如在慕尼黑市,所有学前教育机构都要遵守一个教育纲要,在此纲要中,明确规定了每个幼儿园都必须是:混龄编班、开放式教育、正常儿童与残障儿童共同接受教育的融合教育。所以在德国的很多学前教育机构中,都可以看到残障儿童的影子。尽管德国的融合教育有自己民族的历史背景,但却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即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每个人都应享受平等的权利

13、。残障儿童尽管有身心的缺陷,但他们也应像正常儿童一样,享有自己的权益,也应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把正常儿童与残障儿童隔离开来,社会应更多地看到他们的长处,这是进行融合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所以在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都有残障儿童入园,同时配有特殊教育的专业工作者给予引导、帮助与治疗。我们在St.Johannes Arsten幼儿园“小鸡”班就看到了4名残障儿童,一名程度比较严重,其余三名相对较轻,有2名特殊教育专业工作者专门陪护这四名儿童。这四名残障儿童与其他正常儿童一起生活、游戏、活动,只是在活动时要求有所不同,并始终有特教专业人员陪护。德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与残障儿童组合成一个团队,残障

14、儿童表现出了更多的潜力。在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融合教育,可以使儿童接触到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方式与别人进行交往,可以让儿童充分地体验世界的多样性,在此中,让所有的儿童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学会主动地去学习。这不仅对孩子,而且对教师也是一个促进、提高的过程。当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是具有不同的特点的。德国学前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方案及教育活动虽然没有我们国家那么系统、完整、计划性强,但其高度尊重儿童的需要,满足儿童的兴趣,教学的灵活性强的特点又是我们所不能比的。我们不能把德国的学前教育照搬到中国,也不可能把中国的学前教育移植到德国,每一种教育都有其生长发展的土壤,也正是如此,才构成世界的多样性,促成了教育的丰富多彩。(本文曾发表于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年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