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13796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7.11命题人: 江宁区周岗初级中学 丁正东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四)得分得分评卷人一、积累运用(共26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第8题任选两句。)、 、 、 、 ,君子好逑。(诗经两首)、 、 、 、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海内存知己,、 、 、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山重水复疑无路,、 、 、 、 、 、 、 。(陆游游山西村)海日生残夜,、 、 、 、 、 。(王湾次北固山下)己亥杂诗中、 、 、 、 、 、 、 ,、 、 、 、 、 、 、 表达了龚自珍的一片报国

2、之心。自古英雄多豪情!就如杜甫望岳中“、 、 、 、 、 ,、 、 、 、 、 ”的凌云壮志;就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 、 、 、 、 ,、 、 、 、 、 、 、 ”的豁达胸襟;就如李白行路难中“、 、 、 、 、 、 、 ,、 、 、 、 、 、 、 ”的远大抱负。壮哉!奇哉!2、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提示完成。 (4分)小亮同学出示了他在东街看到“衣衣不舍”的店名,在西街看到的“一剪钟情”的店名,请完成以下任务: (2分) 你知道这两个店名是做什么行当(业)的吗?它源自于什么成语?衣衣不舍:(行业)原成语: 一剪钟情:(行业)原

3、成语: 对于这种语言现象,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3、诗歌赏析(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3分)本词上片以_ 为主,下片以 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全词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1分)A、词的上阙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阙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由叙事而抒怀,一气贯注。B、该词通过对特定情景的描写以及对抵御外族侵

4、略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C、全词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走马挽弓,“狂”态不减少年的爱国志士形象。D、苏轼在这首词里和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4、综合学习与探究(共6分) (1)、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已故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3分) (2)、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

5、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3分)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和_,都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关爱。 父亲节即将到来,请仿照以上格式为父亲献上一句话。_ 5、以课标所规定的名著为材料,依照例句形式,补写后面的句子:(2分)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 我来到,听到了; 我来到,听到了。得分评卷人二(44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2)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6、,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召公谏厉王止谤 选自国语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2)。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

7、(3),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4)。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5),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6)。 【注释】(1)以目:以目示意。(2)弭:止,消除。(3)壅:堵塞。(4)宣:疏通,开导。(5)原:高爽平坦的土

8、地。隰:低下潮湿的土地。衍:低下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可资灌溉的土地。(6)彘:地名,在今山西霍县。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臣之妻私臣(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是障之也 ( ) 三年,乃流王于彘 ( )7下列各句中与“皆以美于徐公”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D、三年,乃流王于彘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译文: 9从上面两篇短文可以看出,齐王通过纳谏得到的是: ,而厉王止谤的结局是: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9、(4分) 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1分)暖暖母爱 第一次离家,是刚考上大学的那年秋天。 母亲嘱咐我临走时带上家中那床破棉被,我指着通知书笑道:学校公寓化管理,被褥等等都有的。那时母亲正在洗衣服,用沾满泡沫的手理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幸福地看着我:真的? 入川后,盆地多雨的气候当场就把我袭击感冒了。天气愈来愈冷,对于身高一米八的我来说,学校配发的那床既短又薄的棉被也渐渐成了一种摆设。尽管每天晚上我极尽所能把所有的衣物压在被子上,但还是抵挡不了深夜的寒冷。这样一折腾,我的感冒更是雪上加霜了。这时才想起老家一句颇有意味的农谚:穷人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有些生活中看似丑陋

10、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才显其珍贵。我后悔当初没有听母亲的话了。 那天刚下课,室友告诉我传达处有我包裹单,我随即跑去拿了包裹单,然后奔向邮局。 包裹是母亲从乡下寄来的,用洗净的盛过化肥的编织袋盛着。打开袋子,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一床崭新的棉被。棉被很松软,而且散发着新采的棉花的清香。随包裹寄来的信上,是母亲歪歪扭扭的笔迹:“天气预报说那边冷,就赶紧做了这床棉被,不太体面,却暖和” 在紧随其后的严冬里,这床宽大松软的棉被给我带来了多少温暖而甜蜜的夜晚,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就象一个孩子长大后根本记不清母亲抚摸过多少次自己的脸庞一样。直到有天中午,我把棉被拿到阳台上晾晒时,才被惊呆了。 那天的太阳出奇的好,大片大片的阳光打在棉被雪白的里子上,在我几乎眩晕的视野里,隐隐约约分布着一些黑褐色的小点。我仔细辨认,才发觉那些斑点是一串串细小的血迹,非常细小,细小地几乎都要隐藏进密密的布缝里。母亲出生那天,全国刚解放,一位接生员在慌乱中打翻了输液架,母亲就在那场举国欢庆的喜悦中失去了左眼。而这也成了后来母亲作为一名中国农村妇女的最大障碍。从我记事起,我们兄妹几个的衣服多由亲戚们帮做。然而此时,我仿佛看见母亲怎样在昏黄的灯下为儿子吃力地赶制一件特大的棉被,又怎样一次次因焦急而被针扎里指头,连放进嘴里吮一下的工夫都没有 那夜,我拥着吸满阳光的那床棉被哭了一夜。 在以后的多年时间里,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