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应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13280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应用(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摘要2第一章 绪论31.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研究31.2 实质重于形式背景研究41.2.1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影响41.2.2企业组织形式和业务的复杂化41.2.3原有准则、制度存在缺陷51.2.3会计操作存在缺陷51.2.4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6第二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会计应用62.1实质重于形式国际应用研究62.1.1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62.1.2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72.1.3在英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72.2实质重于形式在我国的具体会计应用72.2.1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及分析72.2.2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分析112.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意义18

2、2.3.1质重于形式是保证客观性原则的保证182.3.2质重于形式是对一贯性原则的补充182.3.3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承192.3.4丰富和完善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理论体系192.3.5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19第三章 实质重于形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03.1存在的问题203.1.1在运用中容易被企业规避或滥用203.1.2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主观性操纵利润213.1.3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问题213.2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23.2.1会计基础薄弱223.2.2会计教育存在漏洞223.2.3人为操纵23第四章 实质重于形式应用对策研究234.1

3、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适度234.1.1正确理解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234.1.2正确认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地位和作用244.1.3熟练掌握各项法规和准则是应用该原则的基础244.2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该原则的可靠保证244.2.1更新观念,确立职业判断的意识254.2.2注重专业知识更新254.2.3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254.2.4大胆实践,善于积累执业经验264.2.5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方法264.3会计人员应关注会计风险264.3.1加强风险理论研究,完善法规理论体系274.3.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274.3.3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274.3.4提高

4、会计人员从业素质284.4建立和完善合理运用该原则的具体规范条件284.4.1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制度284.4.2建立相关配套制度284.4.3避免一种极端不考虑法律形式284.5加强审计监督29结论29摘要: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该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自从我国1997年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中首次提到实质重于形式以来,该原则伴随着我国不断前进会计改革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到了我们的会计规范及实务工作中,对我国的会计工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章

5、先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出现的背景进行阐述,然后从该原则在各主要国家会计领域的基本观点入手,引至其在我国会计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具体分为在企业会计制度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两部分,各列举并分析了数项典型具体应用,并在第二部分结尾给予了总体性总结,随后分析了应用该原则的意义。最后探讨了该原则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推进该原则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关键字:实质重于形式,应用,应对策略第一章 绪论实质重于形式作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一般认为其起源于英国,是显示“真实公允”观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该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

6、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就曾指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与其经济实质相符。由此可见,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是强调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选择,那就是在实质和形式之间偏重于实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替换了原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十三项会计原则,而这两者中均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另外,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对可靠性的修正性要求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更认可国际会计准则的观点,并认为实质重于形式对会计工作各环节及会计信息质量均起

7、着约束和知道作用,因此应将其视为会计核算的一大原则来理解与应用。在我国经济业务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质重于形式的强调和运用,标志着我国的会计规范又向国际化、规范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完善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实务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可以看到我国对这一原则引入的时间还不长,对其认识和应用还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操作不当,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失真严重等,因此对其应用进行研究对我们解决实务中的问题更好的应用该原则,对我国会计改革及

8、发展均意义重大。所以现阶段对实质重于形式的应用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及背景研究入手,借鉴其国际应用,重点研究了其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应用及其意义,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应用对策。1.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研究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其中“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包括法律形式在内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于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APB认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不同于其经济实质。国

9、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信息如果想如实地反映其所意图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的解释为:“如果信息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与它们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的明显外表并不总是一致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比较各国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的表述基本是一致的,

10、即财务会计对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和法律效果都很关注,当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相同时,更多的惯例是基于法律规定,但当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不同时,通常强调实质而非形式。这样以来会计信息才能更好地反映其代表的经济活动。1.2 实质重于形式背景研究1.2.1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影响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扩大,国际会计准则将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日渐加深,对会计准则国际化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2000中指出:“信息如果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11、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与它们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的明显外表并不总是一致的,例如,企业将一项资产处理给另一单位,可以在文件中声称将法律所有权转移给该单位,然而,可能还存在确保企业继续享受该项资产中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将其作为一项销售来报告就不是如实反映所达成的交易”。我国要加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就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1.2.2企业组织形式和业务的复杂化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形式多样化发展,如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单一企业和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等。它们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2、加之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新兴市场逐步发展,一些新的业务如投资、兼并、重组、融资,特别是企业改组、股票上市、借入国际资本、企业兼并联营、破产等更加复杂的创新业务的出现,使得经济业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加,会计处理方法更加灵活,反映经济实质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会计人员需要按照交易性质、实质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处理,实质重于形式营运而生。1.2.3原有准则、制度存在缺陷在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阶段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有较大的局限性,会计准则体系也不完善。首先原有制度所规定的某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已

13、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如先前的一些固定资产的政策由国家统一规定,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固定资产磨损程度来确定;不能按正确的标准确认和计量收入。而且规定的出台滞后于经济业务的出现的,准则规定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经济业务,当新经济业务在出现时往往并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来规范其处理,也没有相关指导性规定指导实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事项的日益复杂化,原有规范注重形式的做法很难准确反映经济的实质内容。另外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不深,难以适应国际化对会计工作的要求。1.2.3会计操作存在缺陷我国的一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固定资产折

14、旧、报废等,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固定资产磨损程度确定,而是按照某种标准或比例计提;收入不按正确的标准确认和计量,虽然已经知悉购买企业将无力承担付款的责任,仍然虚列收入,导致利润虚增;已经发生的坏帐损失,不及时冲销,长期挂帐;存货的账面价值已经低于市价,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成本价值,而不是反映可变现净值;投资不能产生效益,有的甚至发生损失,但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原成本或价值,使企业资产严重不实,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等等。实务中各种不规范操作及未根据经济业务的新变化而变化依然沿用以前简单处理方法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如实的反应已经存在的经济事项的实质,降低了会计信息决策

15、参考价值甚至导致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定。1.2.4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由于会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些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的情况,会计人员无所适从,随意性很大,总是按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去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带来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另外,实务中做假账泛滥,“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导致会计秩序混乱,各种违法的会计行为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发展。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不真实,整个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都会失去保障。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质重于形式应用势不可挡。第二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会计应用自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提出以来,国内外会计界都对其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应用。本章对比实质重于形式的国际应用,突出了其在我国的应用,重点对其在我国会计规范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2.1实质重于形式国际应用研究2.1.1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89年7月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之一。其指出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信息如果想如实反映其所意图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并进一步阐述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