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年教师一起成长.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126931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青年教师一起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和青年教师一起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和青年教师一起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青年教师一起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青年教师一起成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和青年教师一起成长 一个国家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崛起速度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我想这一点也不为过。那么,我们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呢。 一、首先,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所谓德高为师,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另外,必须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勤奋治学、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要强化青年教师的成才意识,要求他们不仅要敬业,而且要精业,要刻苦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青年教师入校后,必须安排好骨干教师传帮带,缩短岗位培训(适应)期,使之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二、要尽一切可能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关心、信任、理解和爱

2、护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职责。学校首先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对于积极要求进步。要大胆使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让他们在领导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注意青年教师的公平竞争,为青年教师加强业务能力锻炼,全面展示老化脱颖而出提供场所和机会,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创造条件。对一些青年教师提出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要耐心解释说服,避免空洞说教。要针对青年的特点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是跨世纪人才,是实现教师队伍新老交替,使学校各项事业得以发展和实现科教兴国的期望力量。 三、以老带新。学校指派帅德高尚

3、、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要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思想、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全面指导。尤其是教学上要帮助青年教师闯“五关”,即上好适应课、合格课、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 四、要尽快使年轻教师学会担当。要有意识地把一些重要的教学任务交给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挑重担,增强其丁作的独立性。诸如:让他们搞公开教学,承担教改实验课题,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等。让他们在教学第一线“唱主角”、“挑大梁”,在实践中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 五、运用科学的激励手段。以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潜在力。按照现代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学校管理,不论是内容,还是形

4、式,水远是人的关系。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在不断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中取得放大倍率的效果。“激”的目的就在于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标”激励。目标是教师工作的航标,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整体思路是:站稳讲台、学历达标、教研开花。同时既有长远规划,又有具体措施,这就激励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向着日标奋进,以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组织青年教师学习魏书生、张富等教育战线上的排头兵,更注重引导青年教师学习本校教师队伍中的典型。我们大力颂扬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使之成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学习的楷模。“参与”激励。学校畅开民主渠道,每学期召开教丁代表大会,以提供青年教师

5、参与学校各项重要工作决策的机会,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树立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自觉成为全力维护学校声誉的一员。 六、优秀的老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性格影响性格,以情感陶冶情感。青年刚走上工作岗位,从充满纯真的求学生活走上满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心理等方面必有一些不适应。主要是青年在工作上抗挫折能力不强。有的青年教师在困难面前失去勇气,甚至自暴自弃,乃至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教学教育上得过且过,毫无进取心:有的青年教师心理上感到不平衡。社会上形形色色充满诱惑的东西太多,横向比较下来,教师在待遇上还是偏低的,特别是青年教师工龄短,职称低,收入不能和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比,表现在思想上不稳定,工作上应付,说什么拿多少工资出多少力气,这些心理障碍如果不加以扫除的话,将严重阻碍青年教师的成长,所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首先应引导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学生能对他们产生敬佩感、信赖感和亲切感,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青年教师本身的能力吸引,教育效果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社会背景,面对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有责任也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使他们能够在中国教育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中国的教育真正的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