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12576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中和与低碳行动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氟意义、目的背景说明:据统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 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 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 量也会在2611吨。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 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 因素之一。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 越怎样?调查的意义:通过调查,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这些环 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 式。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倡

2、导。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 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低碳 生活”意识,进行气候变化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倡导 低碳绿色生活方式。二调查内容节能减排,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 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发展方式来 看,节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由于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不 强,掠夺式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 事实。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亟需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 育,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

3、活到底产 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远?为此,我没有采 取传统的纸质问卷方式,而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方式随机调查了 100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 和参与情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三、现状20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 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月8日,世界 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 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 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

4、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 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 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去年年底,在丹麦首 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今天,你减碳了吗”也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见面时新的问候语。1、低碳生活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这些需求和发展,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大量污 染物,破坏环境,使得全球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例如,能源 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资源被

5、浪费、被污染;污染物的 排放节制不够等等。通过调查,75%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仅有 15%的大学生认为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调查显示,对节能减排认知度不够的 75%的大学生因认识不足,对低碳生活也了解不够,从而觉得气候和环境问题 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秘书长任官平认为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 个人的碳足迹”,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生存危机,增强了我们的忧患意 识,世界各国都在减排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努力,低碳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 同。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

6、排放,就是低能 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它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惯。 它还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从而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低 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 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虽然是一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 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忧患意识。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我们不得 不考虑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 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 和生产活动,并尽快养成低碳生活方式。2、借

7、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1) 、推广绿色奥运理念,倡导低碳生活2008年,为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市修建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 运会体育场馆设施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新技术。不仅有效减轻了奥运会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也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绿色减排的体育盛会。2010年上海 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都将成为推广自愿减排的平台,2014年南京青奥会也提 出了要努力办一届绿色青奥的目标,这都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契机。(2) 、宣传低碳生活的项目,启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活动由气候组织联合 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的百万森林项目”,号召社会 公众倡导低碳生活

8、,应对气候变化,支援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它一 方面倡导公众每天做到10件日常生活中的减碳小事来达到减碳”目的,另 一方面鼓励公众以每棵5元的价格向西部干旱地区认捐一棵树,用自己的行动 来改善全球气候,保护全球生态环境。2008年12月,中国首个官方碳中和标 识一一中国绿色碳基金碳中和标识发布。碳中和标识是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设 计注册,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人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证明。因此,在大学生中 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学生积极关注并真正参与其中。为了鼓励更多女大学生投身科研领域,欧莱雅公司启动了“科学校园行” 活动,以节能低碳为主题设定四个环保课题,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征集环保畅想 及提案,

9、最终评选出6名女性欧莱雅校园科学之星”。此外,活动还特别设 置了 欧莱雅减碳达人”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倡导科学健 康的低碳生活。2007年3月,澳大利亚率先开展了 “熄灯一小时”活动,三 年多来已成为一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活动。、对策及1、借鉴美国最绿色的大学”,创建低碳校园从2007年起,美国一些媒体就开始不断推出各种以美国最绿色的大学”为题的文章。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了布莱恩文费尔德(Brian Wingfield)的文章美国最绿色的大学,提出了哈佛大学等10所最绿色的 大学名单。目前,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降低二氧 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哈佛大学设立了

10、 “绿色校园行动计划(GreenCampus Initiative ),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这些环保计划措施值 得国内大学借鉴。在高校,我们积极倡导师生共同利用科学知识和人类智慧, 为创建低碳校园而共同努力,在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2、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1).参与度尚有很大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4%的大学生对碳排放很关注,不仅自己努力 减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传;9%的大学生认为碳排放关系到地球气候恶化影 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76%的大学生觉得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贡献力量, 却没有采取行动;11%的大学生不认为减

11、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其 实,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经开始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从企 业到个人,都将被深深卷入其中。调查中,100%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高校、社区、环保团体、媒体都应为 低碳生活展开行动。低碳生活其实贯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 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分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 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 活,注意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2).可操作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网上调查显示,中国每人年均排放量为2.7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 做饭、取暖、用水、用电、乘坐交通工具等不可避免地会

12、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 生。对于每位普通人来说,如何用直观、易操作的方式了解自己对气候变化的 影响,了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将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出来,再选择更环保 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在教室和宿舍我们应该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 泡。据能源部门测算,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能避免4亿吨二氧 化碳释放电视、电脑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又防止插座短路引发火 灾的隐患;购买当地生产的食品、果蔬,能减少因为长途运输货品带来的额外的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少坐一次电梯就可以减碳2 6公 斤,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3) .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

13、作用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 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有2700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 公益活动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收更多的大学生 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将低碳生活 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 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当 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为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环境伦理理念的宣传 提供依据,可以据此找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哪些环节需要加大力气。因此调查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当前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对人- 社会-自然这样一个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缺乏必要的认识。通 过本次调查,促使大学生进行反思,对自身定位进行重新认识,关注我们共同 的家园一一地球。总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中面 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