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苏教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124636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 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同步训练【达标训练】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 _。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渔人甚异之( )具答之()欲穷其林(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寻病终( )落英缤纷( )才通人(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皆叹惋 (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 )欣然规往( )4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能力提高】阅读桃花源记节

2、选,完成5-13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3、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 _ _,_ _。6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缘俨然见渔人,乃大惊_便要还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指出这段文字中的四个成语1 2 3 4 9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10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11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2第段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此中人语云

4、: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_ _【拓展延伸】 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路荒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肆:致力。艺:种植。靡:没有。暖:遮蔽。俎豆:祭器。)19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20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 桃花源记一课一练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陶渊明 东晋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5、乐3、感到诧异 详细 走尽 计划 到、谒见 实现繁多的样子 仅 整齐的样子 交错相通 感叹惊讶 沿,顺着从前的,旧的 计划4、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无出路的境地 古:交错连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古: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能力提高】5、略 6、沿着 整齐的样子 7、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8 、豁然开朗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9、C 10悉、并、咸、皆11、活动、穿戴、心情12、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13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拓展延伸】14、知道,详细地知道 已经15、D 16、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性嗜酒 环境箫然 不蔽风日17、“志”是洁身自好,志向坚定,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18、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要求理解(一字一句的意思)19与课文“土地平旷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20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 点拨:答对意思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