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12325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亚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亚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亚洲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亚洲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洲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张广山电话15965994912学科初中地理年级8邮件Z单位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三中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亚洲自然环境特点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 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 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去设计.二、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

2、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地形、地势、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3、;4。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地形地势与河流向之间的内在联系。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节课充分借助多媒体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析地势与河流流向的知识时,利用多媒

4、体flash技术增强了知识的生动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直观形象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六、教学流程设计【一】情景导入:(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同时结合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亚洲的整体印象从而导入新课。【二】学习任务:1、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3。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向海洋。【三】学习过程:一、地形复杂多样,以 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1、 结合亚洲地形图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

5、特征的方法2、 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E 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

6、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地势特点。4。通过下面图片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二、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4、师生共同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从三方面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A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布类型最广的是哪一种。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大陆性对气候的影响.B找出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类型,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C师生共同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自助探究为主,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同时在整个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主要有一下几个要点:1、 课堂回答的积极性;2、 读图方法的科学性;3、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4、 小组合作的有效性;5、课堂学习的高效性。【五】教学特色:本节课的教学特色突出表现在课堂的高效,学生充分地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小组合作的积极性。首先: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发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解决问题.其次: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对学生们集中反映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疑、释惑;课堂进行针对性反馈训练.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