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12304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词赏析:陶渊明连雨独饮 连雨独饮 魏晋:陶渊明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译文 人生迁化必有终结,宇宙至理自古而然。 古代传奇松乔二仙,如今他们知向谁边? 故旧好友送我美酒,竟说饮下可成神仙。 初饮一杯断绝杂念,继而再饮淡忘苍天。 苍天何尝离开此处?听任自然无物优先。 云鹤生有奇妙翅膀,游览八荒片刻即还。 自我抱定任真信念,勤勉至今已四十年。 身体虽然不断变化,此心未变有何可言? 解释 连雨:连日下雨。 运生:

2、运化中的生命。运:天运,指自然界进展变化的规律。生:指生命。会:当。归尽:指死亡。 终古:自古以来。终,常。然:这样。 松乔:神话传奇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松,指赤松子,古代传奇中的仙人。乔,指王子乔,名晋,周灵王的太子。好吹签,作风鸣,乘白鹤仙去。 于今:至今。定何间:毕竟在何处。 故老:故旧父老。 乃:竟,表示不信任。饮得仙:谓饮下此酒可成神仙。 试酌:初饮。王瑶注:“初饮。”百情:指各种杂念。远:有淡忘,断绝之意。 重觞:谓连饮数杯酒。忘天:遗忘上天的存在。 去此:离开这里。 任真:听其自然。率真任情,不加修饰。无所先: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云鹤:云中之鹤。用丁令威化鹤典故。 八表

3、:八方之外,泛指极远的地方。须臾(y):片刻。 独:指任真。 僶俛(mnmin):努力,勤奋。 形骸(hi):指人的形体与骨骸。化:变化。 心在:指“任真”之心依旧不变。 赏析 这是一首饮酒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题为“连雨独饮”,点出了诗人饮酒的环境,连日阴雨的天气,诗人单独闲居饮酒,不无孤寂之感、深思之想。开篇便提出了一个严厉的论题:“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人生于运行不息的天地之间,终究会有一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句话虽然劈空而至,却是诗人40岁以来常常缠扰心头、流露笔端的话题。自汉末古诗十九首以来,文人诗歌中不断重复着“生年不满百”的哀叹。陶渊明则将人的自然运数,融入天地万物的运化之

4、中,置于自古如此的宽阔视野里,从而以理智、达观的笔调来谈论人生必有死的自然现象了。 在“运生会归尽”的前提下,诗人进一步思考了应当实行的人生态度。道教宣扬服食成仙说,企图人为地延长人生的年限。这在魏晋以来,曾经引起一些名士“吃药”养生的兴趣。但是动乱的社会、黑暗的政治,也使一些身处险境、朝不保夕的文人看透了神仙之说的虚妄。曹植就感慨过:“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赠白马王彪)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有过“帝乡不行期”的省悟文辞。所以接下两句诗就是针对着道教神仙之说提出了反诘:“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开篇四句诗不过是谈人生必有一死,神仙不行信任,由此转向了饮酒:“故

5、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古诗十九首中有这样的诗句:“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是一种不求长生,但求准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陶渊明也从否认神仙存在转向饮酒,却自有新意。“乃言饮得仙”中的“乃”字,顺承前面“松乔”两句,又形成语意的转折。那位见多识广的老者,竟然说饮酒能够成仙。于是诗人先“试酌”一杯,果真觉得各种各样牵累人生的*,纷纷远离自己而去了;再乘兴连饮几杯,突然觉得天地万物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故老”所谓“饮得仙”的奇妙境地吧! 然而,“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一个“天”字锁接前句,又以问句作转折。继而以“任真无所先”作答。任真,可以说是一种心

6、境,就是诗人借助饮酒的刺激体验到的“百情远”的境地。这句诗的潜在意思是,人与万物都是受气于天地而生的,只是人有“百情”。假如人能忘情忘我,也就到达了与物为一、与自然运化为一体的境地,而不会感到与天地远隔,或梦想着超越自然运化的规律去求神仙了。这就是任真,也就是任天。固然这种心境只是短暂的,“忽忘天”的“忽”字,便点出了这是一时间的感受。任真,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指顺应人自身运化的规律。陶渊明并不主见终日饮酒以忘忧,他认为“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形影神神释)他只盼望“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过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这两句仍用仙人王子乔的典故。

7、据列仙传,王子乔就是“乘白鹤”*而去的。云鹤有奇妙的羽翼,可以高飞远去,又能很快飞回来。但是陶渊明并不信任有神仙,也不作乘鹤远游的诗意梦想,而自有独异的地方:“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我单独抱定了任真的信念,勉力而为,已经四十年了。这表达了诗人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也表现了诗人孤高耿介的共性人格。 结尾两句总挽全篇:“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所谓“化”,指自然物质的变化,出自于庄子至乐篇所言:“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全诗正是从观看“运生会归尽”而推演到了观看自我形骸的变化。“心在”,指诗人四十多年来始终抱守的任真之心。这两句诗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所言“形迹凭化迁,灵府长独闲”,意思一样。任凭形

8、体依照自然规律而渐渐变化,直至化尽,我已经抱定了任真的信念,还有什么忧虑可言呢?这两句诗也可以看作形影神神释中结语的缩写:“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依此而看,陶渊明的自然迁化说,并不同于庄子以生为累,以死为解脱的虚无厌世说。 总观全诗,以“运生会归尽”开端,感慨极深,继而谈饮酒的体验,又将“百情”抛远,结尾点出“形骸久已化”,好像有所触发,却以“心在复何言”一语收住了。全诗对触发诗人感慨生死的详细情由,始终含而不露,却发人深省、余味无穷。全诗重在谈论哲理、自我解脱,几次使用问句,造成语意转折,语气变化,又能前后衬托,扣紧开端的论题。这都显示了陶渊明哲理诗的特色。诗人谈论生死以及乘化归尽的人生态度,实在是蕴积了肤浅的人生感慨,也表现了诗人在厌倦了伪巧黑暗的社会现实后,在简朴清贫的田园生活中,始终独守任真之心,不拘世俗之累的孤傲人格。 创作背景 依据诗中“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两句,一般陶渊明年谱定此诗为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四十岁时作。但是,陶渊明又有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亦云:“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戊申岁为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陶渊明44岁,辞去彭泽县令归田以后。因而也可以推想连雨独饮作于诗人归田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