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121559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6].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4、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3. 诵读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4.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媒介:PPT课件,班班通。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

2、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5、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教师补充: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

3、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完成:“师生诵读部分”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2、师配乐范读。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4、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

4、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5、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教师补充:己亥杂诗的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 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后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

5、面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3、诵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三句,生读第二、四句。【设计意图】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四、诵读全诗,感悟写作方法1、谁能来诵读这首诗?全班诵读。2、感悟写作方法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

6、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五、品读感悟,赏析名句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

7、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 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 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的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七、拓展延

8、伸,布置作业1作业:诵读默写。2、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八、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夕阳西下吟鞭东指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轻松愉快有所作为教学反思古诗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认真的解读了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门道并把它付诸于诗歌教学实践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本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具体方法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

9、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受力结合了起来;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渲染意境。教学之后,我还反思到了自己在教学古诗存在的一点缺陷,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情况,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最好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游戏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在课堂上也应该经常性地诵读学过的古诗作品,温故知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正确对待其个体差异。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鼓励,培养呵护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但是我应当不懈追求,虚心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趋成熟,力争使课堂日臻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