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11948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 大数的认识(第一单元)2.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单元)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原来安排在义务教材第六册,现在因为整个计算的要求降低,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所以计算内容后移)二空间与图形1. 角的度量(第二单元)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四单元)(原来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共同安排在第八册,现在把三角形单独放在第八册教学,其余内容提前教学。)三统计与概率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第六单元)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运筹思想(第七单元)五综合应用1. 1亿有多大?2. 你寄过贺卡吗?单

2、元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关键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教学关键: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第六单元:统计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

3、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习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单元课时建议、教学要求、案例分析。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课时建议(16课时)1 .亿以内数的认识42 .十进制计数法43 .亿以上数的认识44 .用计算器计算11亿有多大1机动2二教学要求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认识既是万

4、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三案例分析。教学P6例3“亿以内数的写法”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模拟播放新闻:截至2006年底,拥有昆明户籍的家庭1623931户,总人口共计5143015人,武汉长江大桥全长一千六百七十米,正桥长一千一百五十六米。2.问:你会读中的数吗?是怎么读的?会写中的数吗?试试看。引导学生回顾亿以内数的读法和万以内数的写法。(设计理念:创设播放新闻的情境,对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身边的大数,同

5、时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了解本市的市情和人文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探究新知:1师谈话提出问题师:以前,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写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亿以内的数,那么我们能不能写出亿以内的数呢?2创设情境:师:下面新闻中提到的数,你会写吗?(内容略)师边叙述边板书:六千八百五十万三千零八十万3学习写数:(1)指导用计数器拔数;(2)讨论:你能写出这个数吗?是怎样写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师参与并作适当指导)(3)汇报讨论结果,师相应板书数位顺序表;(4)小结写含两级数的方法: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设计理念:总结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呈现的是学生讨论的情境,情境中的问题突出写数

6、的关键并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探索及总结概括的空间。)(三)尝试练习。教师及时补充: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让学生能有效巩固新知.(四)巩固提高:P7做一做P10d8Plldll(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渗透,如:科学知识:人心跳次数、赤道长度、光传播速度、蜻蜓的眼睛;环保教育:新闻中的数据;国(市)情教育:我国公路总长、我国小学数量、武汉市人口数,这些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数据,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大数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四教学分析: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大数对

7、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新闻报导这一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对大数写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前提下,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综合知识,如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国情知识等,使学生获得了有关大数更丰富的感受。2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学生经过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为本节课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教材的编排上为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留下了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主要体现在: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结论,而是

8、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通过讨论得到。包括后面教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亿以上数的读写等。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课时建议(5课时)1 .射线、直线22 .角的度量2机动1二教学要求。本单元注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建立几何表象,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三案例分析:教学P37“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叫角?2你能画两个不同的角吗?学生回答问题后动手操作画角。(二)探究新知:1请你们比较一下所画的两个角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指多名学生汇报并演示比较方法:(1)直观比较(角的大小较明显)(

9、2)重叠比较(角的大小较接近)2设疑探究:(1)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分辩角的大小,并作比较演示;(2)设疑:这个角小,那它小多少呢?师随机引入量角器,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上面都有什么?用你的语言进行描述。3介绍量角器(1)引导学生对照学具认识:中心点、内外圈0刻度线,内外圈0刻度。(2)自学P37有关角的计量单位a. 学生自学,提问:你对角的计量单位有什么认识?b. 指名汇报;c. 指认1、10、30、90、135,(分内、外刻度)。(3)质疑:为什么要设计内、外刻度?小组观察、思考、交流。汇报:因为角的朝向不同,开口朝左边用外刻度,开口朝右的用内刻度,会比较方便。4. 学习角的度

10、量(1)出示学习资料,P37下N1,N2(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学生合作操作,师指导。(3)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完善量角的方法。师编顺口溜小结:点对点、线对边、度数看另一边。5. 教学例1(1)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量例1中两组角的度数。(2)观察两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4)观察、思考、交流。(5)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设计理念: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辩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本节

11、课中安排了一些“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让他们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三)综合训练1. P38“做一做”第1、2、3第1题:通过对量角器上30、45、60、90、120角的指认进一步对角的度数有较深的感知和表象。第2题:培养学生具体操作能力。第3题:学生建立角的度数大小的表象基础上对角的大小进行估测。2. P40第5题:通过“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让学生加深对角的进一步认识。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建议(10课时)1 .口算乘法22 .笔算乘法43 .因数与

12、积的关系14 .乘法估算2机动1二教学要求。本单元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应注意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三案例分析教学P53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观察下列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X50240X20师:你是怎样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

13、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肯定: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的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2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竖式(二)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涌跃提问题:生1:特快列车每小时比普通列车快多少千米?生2:特快列车4小时可行多少

14、千米?半小时呢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的问题中包含几个小问题?(1)出示: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式。(3)观察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设计理念: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例2中的160X30,106X30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这样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师:下面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邀游吧!第一关:首先来到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1)计算85X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2)计算225X16时,积的末尾没有0()(3)650X40=2600()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会负迁移。第二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X()=2400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建议(6课时)1 .垂直与平行3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二教学要求。本单元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它着重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首次出现,教学时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应注意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1注意理清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