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案 (2).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118164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导学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导学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导学案 (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 十六、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目标导航 1了解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熟练地诵读课文;2掌握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整体把握文意。重点: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难点:整体把握文意。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篁竹()清洌()佁然()俶尔()为坻为屿为嵁()( )() 翕忽() 悄怆幽邃 ( )( )()差互()(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 ),字子厚,河东人,( )代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

2、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实词取道:( ) 水尤清洌:( )( ) 佁然不动:( ) 为坻为屿为嵁:( )( )( ) 俶尔远逝:( ) 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 )( )( )( )

3、寂寥无人:( ) 悄怆幽邃 : ( )( )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 隶而从者: ( )(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示例:全石/以为底。 其岸势/犬牙差互。(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 去 古义 今义 佁然不动: 佁然 古义 今义 崔氏二小生: 小生 古义 今义 2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心乐之 下见小潭 近岸卷石底以出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

4、下澈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3一词多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隶而从者 ( )清:水尤清冽 ( ) 以其境过清 ( ) 差:参差披拂 (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 不可知其源 ( )以:近岸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而:潭西南而望 ( )乃记之而去 ( )隶而从者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学生轮流进行;每人负责一句,先讲字词解释,再翻译整个句子。(五)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初步背诵课文。四、课堂练习同步反馈训练1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B近岸卷石底以出 跪

5、而拾之以归 C不可久居 不可知其源 D乃记之而去 而子敬先亡(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坻为屿 为其来也 B乃记之而去 屠乃奔倚其下C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2)下列各句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普颜色不变 B乃记之而去C崔氏二小生 D日光下彻(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心乐之 B斗折蛇行C凄神寒骨 D不可久居 2.翻译下列句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句:_ 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 _(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 _(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6、之而去。译句:_ _(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句:_ _(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译句:_ _五、课后作业1背诵全篇课文,掌握重点词解和句子意思。 2整理笔记,预习下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导学案一、目标导航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重点: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领会作者含蓄深沉的感情。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笔记、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快速译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检查)2二读课文,看看文中描绘了小石潭的那些景物? 3三读课文,全文是

7、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三)三读课文,深入探讨文本。1.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景交融手法的综合运用。 (1)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哪些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突出了石有怎样的特点?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文中的“动”景与“静”景的结合。 ()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