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118079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 课前5分钟复习巩固训练材料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探究问题:从材料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我们在评价秦始皇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 二、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三、考点梳理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

2、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2.“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拓展:汉代君主专制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补充: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汉承秦制的表现与创新及评价?史料探史:史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史料二:

3、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史料三: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於是悉

4、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政治意义? 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汉承秦制的表现与创新及评价?三、东汉的兴衰1、王莽改制 2、光武中兴 3、东汉衰亡四、两汉文化五、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六、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其他商路【选择性必修3】 阶段特征:政治: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西汉时实现了“大一统”,巩固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

5、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思想: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儒家思想不仅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四、考点强化训练(2017.4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2020.7浙江高考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

6、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设丞相 设内朝 设御史大夫 设司隶校尉A B C D(2020全国卷高考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2019江苏

7、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2019全国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019全国卷高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

8、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2019海南高考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

9、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则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嘱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7分) 五、课后反思小结本课涉及的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用一个课时比较紧张。学生对于“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等基本史实已经学习过,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汉朝推恩令、刺史制度、独尊儒术的概念理解不准确,两汉由盛转衰的原因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西汉、新朝、东汉的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且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通过图片与史料等直观材料的展示及设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评价汉朝继续巩固“大一统”的影响和东汉崩溃的诸多原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全面、客观的看待历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视频课件/素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