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摘要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具体地说,问题意识的过程由低到高可分成三部分:第一,发现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第三,具有问题意识。当前,大部分小学,课堂上总是死气沉沉,或是老师一场激情的演讲,或是一场华而不实的活跃,一问一答。老师备感无力,学生也是一片茫然。因此,我认为要使小学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学习欲望。具体措施为:一、激发好奇心,使
2、学生想问;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敢问;三、传授方法,使学生会问;四、深化问题,引导思考。关键词:问题意识;想问;敢问;会问;思考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桶水永远是一桶,而一把火却可以燃烧整个草原。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敢问问题,哪怕是没完没了的问题,哪怕老师根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而这远比给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就意味着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3、识,如何让小学培养问题意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在剑桥大学,有人问穆尔谁是他最得意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讲课的时候,总是露出迷惘的神色,总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果然如穆尔所言,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越来越大,渐渐地甚至超过了罗素。当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时,他坦率地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可见,问题是探寻知识前进的重要动力。小学生大多会对未接触过的,或未深入思考的事物产生极大地“好奇心”。即使司空见惯的事情也不例外。应注意的是,小学生大多乐于助人、热情澎湃。如果老师问:“为什
4、么是这样的呢?”,学生即使回答不出为什么,但是也会认真思考,争取用自己的理解回答你的问题。此时,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将一同探讨,找寻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小学生们发现问题,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大家来找茬”的环节,一大组为一个单位,看谁的问题想得深,能问倒对方。这不仅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探究合作能力。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敢问。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道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是学
5、习者接触到学习内容与其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而急需对疑难点通达解决的心理状态。我们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首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生思想很活跃,求知欲很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能否发芽还需要外界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畏惧感,使学生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叶圣陶曾说:“要当教师,先学会当孩子”。成人与孩子的思考方式毕竟有很大差别,只有成为了“孩子”,才能明白问题的意义与价值。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一
6、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提问,并予以重视。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现实理解能力,寻找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此教师应耐心指导、等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不局限于上课,下课,放学都可以。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家里,路上都可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提出问题,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三、传授方法,使学生会问所谓“会”问,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提问,还要教学生会提问。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不知道如何去发现。怎样去提问。为了避免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或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教给学生提问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想思,且会
7、思;想问,且会问;问得深入且丰富。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样板”。例如,前几节课固定一种教学模式,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相对固定,让学生们知道这些问题必须解决,而且每次教学都必须解决。当把课堂交给学生时,他们至少能提出“样板”问题。此时,老师应给予表扬与赞赏,并指出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哪些问题可以深入思考,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
8、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往往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新颖,这就极大地锻炼了小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四、深化问题,引导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进而积极思考与提问,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积极鼓励,并认真地加以引导。但是,任何问题都不仅仅局限于表面。“一叶而知秋”,意思是指,通过一片叶子,知道秋天要来了,同样的道理,一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入延伸拓展。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时,老师可以给予的点拨,一步步引导,当学生在探索中成
9、功时,老师应予以赞扬,如:“你太聪明了,真棒!”,“老师都没想到诶,你真聪明,老师都要向你学习呢!”此时学生在心理上会得到极大地满足,争取成为课堂小主人,得到老师更多的肯定。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且提升了自信心和动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花时间、精力去培养、引导,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耐心、细心,给予赞扬与肯定,让教师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小学生的角色过渡为“小老师”。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好老师必备的五项新技能,M陕西师范大学报出版社,2008,刘旭光3、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006,喻伯军4、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陈琦、刘儒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