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109985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上虞区高考语文一诊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戌:早期王权的象征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

2、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

3、多的提示。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汉代贾谊新书审微说到这

4、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玉”。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子的称名“辟”。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字的构形是由器具

5、“戊”的象征指代而来的,“戊”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B . “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戊,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C . “辟”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戊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达或执行砍头刑罚的主体是王,所以“辟”字又可以用来代称王。D . “璧”是献给天子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借用了代表天子的“辟”字,然后在字下加上了玉字,于是就是成了“璧”字。(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孔子和董仲舒采取臆测方法,没有将王字含义解释准确,所以汉字的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而应依据材料,科学推断。B . 古人造

6、字仅从斧头锋刃的左右旁向和向下方向,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系列字形,形成了字的意义,由此可见古人造字的童趣。C . 卫侯参见周天子,更改了“辟疆”的名字,才得朝见,可见当时对“辟”字的用法,有明显限制,不可以随便用这个字取名。D . 判定文字的构形及意义,可以依据文字象形的特点,还可以用出土文物进行佐证,甚至能在原始的刻画中找到蛛丝马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虽然学者林沄认为表示军事统率权,徐中舒认为主刑杀,但是他们都认为其象征王者权力。B . 作为斧形的器物,“戊”有石质、青铜质和玉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证明“戊”字的出现在商代青铜材

7、质的钺之前。C . 作者引用大雅棫朴中“辟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辟”可以作为王的代称,这一结构和“戊”代称王是一样的。D . 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璧形戊,证实了璧是王权的体现,所以璧和戊所代表的含意基本是等同的。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2. (11分) (2016高二上通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

8、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

9、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

10、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选自宋史)(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B .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C .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

11、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D . 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B .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C . 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D . 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和父

12、亲都是代北的酋长。B . 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军都校尉。C . 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D . 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4)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3. (7分) (2019高一下汶上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风(其二)杜 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

13、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 .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 .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 .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2)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

14、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12分) (2019高二上南昌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主人公拄着拐杖不时抬头远望所见景物是_,_。 (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主人公感慨自己要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 (3) 王勃滕王阁序中继房屋满地,有不少官宦人家之后,还用“_,_ ”两句继续强调南昌的繁华富盛。 (4) 王勃滕王阁序中描述九月山水风光的两句是_,_。 (5) 李密的陈情表中提到两位大臣举荐自己的句子是 _,_。 (6) 李密的陈情表中说完自己家里外无近亲,内无应门之童后,强调自己孤单的两句是_, _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共1题;共12分)5. (12分) (2019高三上南京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姨妈刘琼汉语里,有些词天生带感。比如“姨妈”。与“姑奶奶”的强势相比,“姨妈”这个词的指向要柔和得多。我总以为,没有姨妈的女孩,作为女人的这一辈子,仿佛缺了点什么。姨妈解放那年离了婚,这位姨夫着实不像话,年纪不大,吃喝嫖赌样样在行。离婚后的姨妈顶着一头短发,欢脱地从人群走过。姨妈后来又有了两次婚姻。第二位姨夫林业大学毕业后分到国营林场工作,他死后,第三位姨夫来了。这是位老中专生,一生都在市机关当会计,娶姨妈的时候,年轻又帅。他竟然会娶一位离异和丧夫的女人,我想,与其说这位女人有魅力,不如说社会风气开明,将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贯彻彻底。姨妈漂亮吗?说实话,母亲家没有长得特别漂亮的人。姨妈是瘦高的,一直瘦,精瘦的姨妈年轻时候特别活泼,又出生在所谓的大户人家,举止大约有了一些妙不可言的味道了。某年,看北京晚报刊发张学良的访谈文章,旁边配发了一张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晚年生活照,就觉得眼熟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