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红细胞检查.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10817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红细胞检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红细胞检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红细胞检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红细胞检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红细胞检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红细胞检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红细胞检查.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红细胞检查一、红细胞计数1、检测原理:手工显微镜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的红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液分析仪法:用电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2、参考值:成年男性(4-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3、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1012/L,应采取治疗措施;低于参考值低限,为诊断贫血界限,应寻找病因;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4、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年龄与性别的差异:新生儿由于出生前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精神因素:可使肾上腺素

2、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由于需氧量增加,是红细胞生成素增加,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增多;气压减低: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因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数量增高;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明显增加使血液稀释,导致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见于临床上各种原因的贫血。按病因将贫血分成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出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各种原因溶血;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红细胞增多绝对红细胞增多:a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b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如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各种引起肺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3、的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等;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长期不能进食等。5、操作方法:改良牛鲍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池,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持柱,将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0.10mm的计数池。计数池内划有长、宽各3.0mm的方格,分成9个大格,每个大格面积为1.0mm2,容积为0.1mm3(l)。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成25个中方格,位于正中及四角的5个中方格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区域,每个中方格用单线分为16个小方格。四角的4个大方格是白细胞计数区域,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盖玻片

4、:规格24mm20mm0.6mm。计数操作:a准备计数板;b加稀释液2ml;c加血:10l;d充池;e静置3-5min;f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血细胞分布是否均匀,否则要重新充池,然后用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g计算:红细胞/L=N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25/5将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换算成1个大方格红细胞数10将1个大方格内的红细胞数换算成1l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一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l)1061L=106l200稀释倍数(本来为201倍,改为200是为了便于计算)=N1012=N/10010126、注意事项:保证计数板跟盖玻片清洁,使用后依次用95%乙醇、蒸馏

5、水棉球、清洁绸布擦净一次完成充池改良牛鲍计数板每年要鉴定1次计数池中若分布不均,每个中方格间相差超过20个应重新充池,两次红细胞计数相差不得超过5%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白细胞过高者(WBC100109/L),红细胞计数结果应进行校正,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将患者红细胞数减去白细胞数;二是,在高倍镜下勿将白细胞计入红细胞稀释液有:Hayem液缺点:遇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由于蛋白质沉淀而使红细胞易凝集。由NaCl(调节渗透压)、Na2SO4(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HgCl2(防腐)和蒸馏水组成;枸橼酸钠稀释液由枸橼酸钠(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甲醛(防腐和固定红细胞)、氯化钠(调

6、节渗透压)和蒸馏水组成;普通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生理盐水。二、血红蛋白测定1、检查原理: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氧和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Hi)或其他衍生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包括: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测定法、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法、碱羟血红蛋白法、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沙利(Sahli)酸化血红蛋白法等。HiCN测定原理: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SHb)外的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氯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和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复合物氯化高铁血红蛋白,其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通过分光

7、光度计可计数求出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SDS测定法原理:除SHb外的各种Hb均可于低浓度SDS作用,生成SDS-Hb棕红色化合物,其吸收峰在538nm,通过风光光度计测定波峰吸光度经计算就可求出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2、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老年人(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女性86.5111.8g/L。3、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a年龄b时间:有日间波动,上午7时达高峰,随后下降病理性变化,同红细胞,但在贫血程度的判断优于红细胞计数。三、红细胞形态测定1、检测原理:将细胞分布均匀的血涂片,进行染色(如瑞氏

8、染色)后,根据各种细胞和成分各自的呈色特点,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识别(有时异常成分常集中分布在血片边缘,应注意观察)。2、参考值:双凹圆盘形,大小一致,平均直径7.2m(范围6-9.5m),淡粉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3、临床意义:红细胞大小改变:a小红细胞:直径6m的红细胞,正常人偶见 ,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性细胞增多症;b大红细胞:直径10m的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c巨红细胞:直径15m的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d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内血

9、红蛋白含量改变:a正常色素性:见于正常人、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b低色素性: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c高色素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d多色性:见于正常人(占1%左右)、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如溶血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e细胞着色不一: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改变:a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性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b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可达25%-75%)、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缺铁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细胞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正常人(约占1%,

10、不超过15%);c靶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病)、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d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4%);e镰形红细胞: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S,HbS-C)、镰状细胞特性样本(HbA-S),全世界只有黑人才有这种病;f棘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蛋白缺乏症(高达70%-80%)、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g裂红细胞: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和正常人(2%);h缗钱状红细胞:是因为血浆中某些蛋白(

11、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使红细胞正负电荷发生改变所致;i有核红细胞(幼稚红细胞):除1周内婴幼儿血涂片中可见少量有核红细胞外,其他则为病理现象,如溶血性贫血(如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如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j其他:新月形红细胞(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泪滴形红细胞(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和正常人)、形态不整(见于某些感染、严重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a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正常人(约占1/10000);b豪焦小体(染色

12、质小体):见于脾切除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c卡波环:见于白血病、巨细胞贫血、增生性贫血、铅中毒、脾切除后;d寄生虫:红细胞胞质内可见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等病原体。四、血细胞比容测定1、检测原理:血细胞比容(Hct,Ht,HCT或PCV)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比值。 温氏法(Wintrobe法)、微量法:属于离心法,是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或毛细玻管中,以一定转速离心一定时间后,计算红细胞层离心后分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淡黄色)、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带

13、氧红细胞层(鲜红色)占全血的体积比。 血液分析仪法:是当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形成相应大小的脉冲,脉冲多少即为细胞数量,脉冲高低为细胞体积大小,通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计数(RBC)即求得血细胞比容,Hct=MCVRBC。2、 参考值:温氏法:男性0.40-0.54,女性0.37-0.47;微量法:男性0.470.04(0.43-0.51),女性0.420.05(0.37-0.47)。仪器法:男性0.40-0.52,女性0.37-0.483、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达0.80L/L)、继发性红细胞增

14、多症等;减低:见于各种贫血;是临床输血、输液疗效观察的指标;作为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的基础数据。五、 红细胞平均指数1、 检测原理: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pg)为单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为单位。手工法: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值,可计算出平均指数,公式如下: MCV=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Hct/RBC(fl) 1fl=10-15

15、L 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pg) 1pg=10-12g 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Hb/Hct(g/L)=Hb/MCVRBC血液分析仪:能直接导出MCV值,再结合直接测定的RBC和Hb,计算出MCH和MCHC。2、参考值不同人群红细胞指数的参考范围(仪器法) MCV(fl) MCH(pg) MCHC(g/L) 新生儿 91-112 29-36 280-360 成人 80-100 27-34 320-3602、 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可作为贫血形态学分类依据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分类 MCV MCH MCHC 贫 血 正细胞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