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10719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7盐田模拟)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贮蓄zh 疮痍chung 蝉蜕tu 混为一谈hnB . 稽首q 缄默jin旷野gung拈轻怕重ninC . 恣睢j 哂笑shn狡黠xi 强聒不舍qingD . 喑哑yn窥伺s脑髓su 妇孺皆知r2. (2分) (2019七下德惠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之无愧慷概淋漓锋芒毕露相得益张B . 妇孺皆知养精蓄锐来势汹汹肆无忌惮C . 荒草凄凄小心翼翼珊珊来迟嘎然而止D .

2、孜孜不倦人迹罕至迫不急待气势磅薄3. (2分) (2017七上乐陵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是一个喜欢随声附和的人,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B . 把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C . 父母双双惨死之后,剩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他。D . 大李是外科医生,他对手术技术精益求精 , 患者送他个绰号“李一刀”。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就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B . 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

3、理想主义的良药。C . 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D . 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不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5. (2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的是( ) A . 诗经B . 春秋C . 论语D . 国语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6天河模拟) 下面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物保尔柯察金的评价,请选取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评价。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柯察金: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这一切都可歌可泣。三、 句子默写

4、(共1题;共4分)7. (4分) (2017七下梅江月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 _,风正一帆悬。(2) 旧时茅店社林边,_。(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写景名句是:_,_。(4) 春望中表达作者忧国思家具体形象的句子是_,_。(5) 在横线上将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8. (6分) (2017七上越秀期末) 阅读下面的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那怪道:“你这厮甚不晓得哩!我这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里边一条金趁心,外边万道珠丝玠。名称

5、宝杖善降妖,永镇灵霄能伏怪。只因官拜大将军,五皇赐我随身带。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也曾护驾宴蟠桃,也曾随朝居上界。值殿曾经众圣参,卷帘曾见诸仙拜。养成灵性一神兵,不是人间凡器械。自从遭贬下天门,任意纵横游海外。不当大胆自称夸,天下枪刀难比赛。看你那个锈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根据选段内容填空:“那怪”是_(人名),理由是:_;“你”是_(人名),理由是:_。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9分)9. (9分) (2019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

6、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A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B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C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D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吾悉能志之_李生说之曰_不应而还走_迨年事蹉跎_(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7、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4) 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5) 从文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 “龙钟”、“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 此诗是诗人天宝八年赴安西途中所作,请回答此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11. (14分) (2015八上鄱阳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饮茶始于何时陈 雍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

8、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探方第8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盛有一束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5至8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

9、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世说新语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

10、,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根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用茶做的羹饮,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里面要放作料。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

11、。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倒进碗里饮用。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们的爱好。(1) 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2)

12、 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学者的推测证 据_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小陶釜”可能是“茶釜”。_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饮茶始于先秦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茶”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唐朝_(3) 文章第段中加横线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5) 把握文章有关信息,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陆羽在

13、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12. (21分) (2017七上莒县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张君燕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 ”“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

14、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