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要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10554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井施工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沉井施工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沉井施工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沉井施工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沉井施工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井施工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井施工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沉井制作外壁粗糙、鼓胀1现象沉井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外壁表面粗糙、不光滑,尺寸不准,出现鼓胀,增大与土 的摩阻力,影响顺利下沉。2原因分析(1) 模板不平整,表面粗糙或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脱模时,混凝土表层 被粘脱落。(2) 采用木模板,浇筑混凝土前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水分被吸去,致使混 凝土失水过多,疏松脱落形成粗糙面。(3) 采用钢模板支模,未刷或局部漏刷隔离剂,拆模时,表皮被钢模板粘结脱落。(4) 模板接缝、拼缝不严密,使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失,而使表面粗糙;或混凝土振捣 不密实,部分气泡留在模板表面,混凝土形成粗糙。(5) 筒壁模板局部支撑不牢,或支撑刚度差,或支撑在松

2、软土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时 模板受振,或地基浸水下沉,造成局部模板松开外壁鼓胀。(6) 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漏振或下料过厚,振捣过度,而造成模板变形, 筒壁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或鼓胀。3预防方法(1) 模板应经平整,板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浇水湿润,清洗干净;钢模脱模剂要涂刷均匀, 不少于二遍,不得漏刷。二、沉井下沉下沉过快1现象沉井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出现异常情况,施工难以控制。2原因分析(1) 遇软弱土层,土的承载力很低,使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2) 长期抽水或因砂的流动,使井壁与土的摩阻力下降。(3) 沉井外部土体出现液化。

3、3预防措施(1) 发现下沉过快,可重新调整挖土,在刃脚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2) 将排水法改为不排水法下沉,增加浮力。(3) 在沉井外壁间填粗糙材料,或将井筒外的土夯实,增大摩阻力。 4治理方法(1) 可用木垛在定位垫架处给以支承,以减缓下沉速度。(2) 如沉井外部土液化出现虚坑时,可填碎石处理2 下沉过慢1现象 沉井下沉速度很慢,甚至出现不下沉的现象。2原因分析(1) 沉井自重不够,不能克服四周井壁与土的摩阻力和刃脚下土的正面阻力。(2) 井壁制作表面粗糙,高洼不平,与土的摩阻力加大。(3) 向刃脚方向削土深度不够,正面阻力过大。(4) 遇孤石或大块石等障碍物,沉井局部被搁住,或刃脚被砂砾挤

4、实。(5) 遇摩阻力大的土层,未采取减阻措施,或减阻措施遭到破坏,侧面摩阻力增 大。(6) 在软粘性土层中下沉,因故中途停沉过久,侧压力增大而使下沉过慢或停沉。 3预防措施(1) 沉井制作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施工,保持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光滑。(2) 使沉井有足够的下沉自重,下沉前进行分阶段下沉系数X的计算(X值应控制不小 于1. 101. 25),或加大刃脚上部空隙。(3) 在软粘性土层中,对下沉系数不大的沉井,采取连续挖土,连续下沉,中间停歇 时间不要过长。(4) 在井壁上预埋射水管,遇下沉缓慢或停沉时,进行射水以减少井壁与土层之间的 摩阻力。(5) 在井壁周围空隙中充填触变泥浆(膨润

5、土 20、火碱5、水75)或黄泥浆,以 降低摩阻力,并加强管理,防止泥浆流失(3) 模板接缝、拼缝要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刮腻子堵严, 防止漏浆。(4) 模板必须支撑牢固,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如支撑在软土地基上应经加固,并有 排水措施,防止浸泡。(5)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浇筑,严防下料过厚及漏振、过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 泡排除为止。4治理方法 井筒外壁粗糙、鼓胀主要是增大了下沉摩阻力,影响下沉,应加以修整。即将粗糙 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素水泥浆或 1:3 水泥砂浆抹光。鼓胀部分应将 凸出部分凿去、洗净,湿润后亦用素水泥浆或1:3 水泥砂浆抹光处理。井筒裂缝1

6、现象 井筒制作完毕,在沉井壁上出现纵向或水平裂缝,有的出现在隔墙上或预留孔 的四角。2原因分析(1) 沉井支设在软硬不均的土层上,未进行加固处理,井筒浇筑混凝土后,地基出现 不均匀沉降造成井筒裂缝c(2) 沉井支设垫木(垫架)位置不当,或间距过大,使沉井早期出现过大弯曲应力而造 成裂缝。(3) 拆模时垫木(垫架)末按对称均匀拆除,或拆除过早,强度不够,使沉井局部产生 过大拉应力,而导致出现纵向裂缝。(4) 沉井筒壁与内隔墙荷载相差悬殊,沉陷不均,产生了较大的附加弯矩和剪应力造 成裂缝;而洞口处截面削弱,强度较低,应力集中,常导致在洞口两侧产生裂缝。(5) 矩形沉井外壁较厚,刚度较大,而内隔墙相

7、对较薄、较弱,因温度收缩,内隔墙 被外壁约束而出现温度收缩裂缝。3预防措施(1) 遇软硬不均的地基应作砂垫层或垫褥处理,使其受力均匀,荷载应在地基允许承 载力范围以内。(2) 沉井刃脚处支设垫木(垫架)位置应适当,并使地基受力均匀。垫木(垫架)间距应通 过计算确定,应使支点和跨中发生的拉应力彼此相等,并应验算沉井壁在垂直均布 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扭矩(对圆形沉井),使其不超过沉井壁的垂直抗拉强度。 拆除垫架,大型沉井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小型沉井达到70。(3) 拆除刃脚垫木(垫架)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先抽除一般垫木(垫 架),后拆除定位垫架。(4) 沉井筒壁与内隔墙支

8、模应使作用于地基的荷载基本均匀;对沉井孔洞薄弱部位, 应在四角增设斜向附加钢筋加强。(5) 矩形沉井在外壁与内隔墙交接处应适当配置温度构造钢筋。4治理方法(1) 对表面裂缝,可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 等方法进行处理。(2) 对缝宽大于0. 1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 化学浆液(环氧或甲凝浆液)的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采用灌浆与表面封闭相结合 的方法。缝宽小于0. 1mm 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即可。井筒歪斜1. 现象井筒浇筑混凝土后,筒体出现歪斜现象,影响沉井下沉的垂直度控制。2. 原因分析(1) 沉井制作场地土质软硬不

9、均,事前未进行地基处理,筒体混凝土浇筑后产生不均 匀下沉。(2) 沉井一次制作高度过大,重心过高,易于产生歪斜。(3) 沉井制作质量差,刃脚不平,井壁不垂直,刃脚和井壁中心线不垂直,使刃脚失 去导向功能。(4) 拆除刃脚垫架时,没有采取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抽除承垫木。抽除后又未 及时回填夯实,或井外四周的回填土夯实不均,致使沉井在拆垫架后出现偏斜。3. 预防措施(1) 沉井制作场地应先经清理平整夯(压)实,如土质不良或软硬不均,应全部或局部 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如设砂垫层、灰土垫层等)。(2) 沉井制作应控制一次最大浇筑高度在12m以内,以保持重心稳定。(3) 严格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质量

10、,使井壁外表面光滑,井壁垂直。各部尺 寸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4) 抽除沉井刃脚下的承垫木,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每次抽出 垫木后,刃脚下应立即回填砂砾或碎石,并夯打密实,井外回填土应夯实均匀;定 位支点处的垫木,应最后同时抽除。4治理方法 井筒已歪斜,可在开始下沉时,采取在歪斜相反方向,刃脚较高的部位的一侧加强 挖土,在歪斜的方向较低的一侧少挖土来纠正。4治理方法如因沉井侧面摩阻力过大造成,一般可在沉井外侧用0. 20. 4MPa压力水流 动水针(或胶皮水管)沿沉井外壁空隙射水冲刷助沉。下沉后,射水孔用砂子填满。(2)在沉井上部加荷载,或继续浇筑上一节井壁混凝土,增加沉井

11、自重使之下 沉。(3) 将刃脚下的土分段均匀挖除,减少正面阻力;或继续进行第二层 (深 4050cm) 碗形破土,促使刃脚下土失稳下沉。(4) 对于不排水下沉,则可以进行部分抽水,以减少浮力,借以加重沉井。(5) 遇小孤石或块石搁住,可将四周土挖空后取出;对较大孤石或块石,可用炸药或 静态破碎剂进行破碎,然后清除。如果采用不排水下沉,则应由潜水员进行水下清 理。(6) 遇硬质胶结土层时,可用重型抓斗或加大水枪的射水压力和水中爆破联合作业; 也可用钢轨冲击破坏后,再用抓斗抓出。(7) 如因沉井四壁减阻措施被破坏,应设法恢复。(8) 采用振动装置(振动锤或振动器)振动井壁,以减低摩阻力,但仅限于小

12、型沉 井使用。瞬间突沉1. 现象沉井在瞬时间内失去控制,下沉量很大,或很快,出现突沉或急剧下沉,严重时往 往使沉井产生较大的倾斜或使周围地面塌陷。2. 原因分析(1) 在软粘土层中,沉井侧面摩阻力很小,当沉井内挖土较深,或刃脚下土层掏空过 多,使沉井失去支撑,常导致突然大量下沉,或急剧下沉。(2) 当粘土层中挖土超过刃脚太深,形成较深锅底,或粘土层只局部挖除,其下部存 在的砂层被水力吸泥机吸空时,刃脚下的粘土一旦被水浸泡而造成失稳,会引起突 然塌陷,使沉井突沉。当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中途采取排水迫沉时,突沉情况尤 为严重。(3) 沉井下遇有粉砂层,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向井筒内大量涌砂,产生流砂

13、现象, 而造成急剧下沉。3预防措施(1) 在软土地层下沉的沉井可增大刃脚踏面宽度,或增设底梁以提高正面支承力;挖 土时,在刃脚部位宜保留约50cm宽的土堤,控制均匀削土,使沉井挤土缓慢下沉。 在粘土层中严格控制挖土深度(一般为40cm)不能太多,不使挖土超过刃脚,可避 免出现深的锅底将刃脚掏空。粘土层下有砂层时,防止把砂层吸空。(3)控制排水高差和深度,减小动水压力,使其不能产生流砂或隆起现象;或采取不 排水下沉的方法施工。4治理方法(1) 加强操作控制,严格按次序均匀挖土,避免在刃脚部位过多掏空,或挖土过深, 或排水迫沉水头差过大。(2) 在沉井外壁空隙填粗糙材料增加摩阻力;或用枕木在定位垫

14、架处给以支撑,重新 调整挖土。(3) 发现沉井有涌砂或软粘土因土压不平衡产生流塑情况时,为防止突然急剧下沉和 意外事故发生,可向井内灌水,把排水下沉改为不排水下沉。4 下沉搁置1现象 沉井被地下障碍物搁住或卡住,出现不能下沉或下沉困难的现象。2。原因分析(1)沉井下沉局部遇孤石、大块卵石、矿渣块、砖石、混凝土基础、管线、钢筋、树 根等被搁置、卡住,造成沉井难以下沉。(2) 下沉中遇局部软硬不均地基或倾斜岩层。3预防措施(1) 施工前做好地基勘察工作,对沉井壁下部3m以内的各种地下障碍物,下沉前挖 井取出。(2) 对局部软硬不均地基或倾斜岩层,采取先破碎开挖较硬土层或倾斜岩层,再挖较 弱土层,使

15、其均匀下沉。4治理方法(1) 遇较小孤石,可将四周土掏空后取出;较大孤石或大块石、地下沟道等,可用风 动工具或用松动爆破方法破碎成小块取出。炮孔距刃脚不小于50cm,其方向须与 刃脚斜面平行,药量不得超过200g,并设钢板、草垫防护,不得用裸露爆破。(2)钢管、钢筋、树根等可用氧气烧断后取出。(3) 不排水下沉,爆破孤石,除打眼爆破外,也可用射水管在孤石下面掏洞,装药破 碎吊出。沉井悬挂1现象沉井下沉过程中,刃脚下部土体已经掏空,而沉井的自重仍不能克服摩阻力下沉, 产生悬挂现象,有时将井壁拉裂。2原因分析(1)井壁与土壁间的摩阻力过大,沉井自重不够,下沉系数过小。(2) 沉井平面尺寸过小,下沉深度较大,遇较密实的土层,其上部有可能被土体夹住, 使其下部悬空,有时将井壁拉裂。3预防措施(1) 使沉井有足够的下沉自重;下沉前应验算沉井的下沉系数,应不小于1.1 125。(2) 加大刃脚上部空隙,使井壁与土体问有一定空间,以避免被土体夹住。4. 治理方法(1) 用 0. 2O. 4MPa 的压力流动水针沿沉井外壁缝隙冲水,以减少井壁和土体间 的摩阻力。(2) 在井筒顶部加荷载;或继续浇筑上节筒身混凝土增加自重和对刃口下土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