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098115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先庆:中国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2011-03-04 近十年来,在中国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引进“世界500强”的数量以及拼命为外资流通企业提供“超国民待遇”的大力促进下,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零售巨头,以及普洛斯等跨国物流巨头,先后在中国一线城市快速完成了全面布局和供应链的打造,在大型综合超市等零售领域取得了“战略制高点”的巨大优势。据统计,至2011年1月30日,上海共有大型综合超市188家,国际零售企业有115家,占61%,其中家乐福有20家,占10.6%,沃尔玛有17家,占9%,广州外资比例也超过90%。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主要城市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他们都三四线城市发展,剑指覆盖全国的零

2、售终端体系。显然,其后果不言自明,它们的强势扩张和优势地位,将不仅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和商品价格,而且直接关系着中国制造业的控制力和收益水平,实际上就是事关中国经济的最终价值链问题。所幸,此次家乐福事件的爆发以及国务院“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出台,将直接促成零售业的“国家觉醒”和“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天大的好事。下文由南方都市报记者田爱丽采写,发表于该报2011年2月25日GC07版,原标题为:外资并购从严,零售业开始“国家觉醒”。发改委的一记处罚,让昔日身为“典范”的家乐福和沃尔玛在中国突然变成“典型”,19家超市959万元的罚款,让行业陋规在两家“坏典型”的震慑下,以

3、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整改。 2月17日,一直在家乐福零供矛盾中保持沉默的国家商务部最终作出回应。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会议上透露,商务部正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制定零售商、供应商商品购销规范化的合同规范,来解决零供关系中突出的矛盾。5天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要求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时,若涉及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和资源等企业,须接受安全审查。 “中国商业大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一家外资零售企业的高层向记者表示,早期在中国采用粗犷发展模式的外资企业今后要小心了。 外资大卖场主导沪粤市场 “这意味着零售业的国家觉醒。”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

4、示,零售业关乎渠道安全,不能再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而放纵外资企业滥用强势地位据了解,外资零售业2005年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仅占5%左右,上海偏高一些,有17%。但至2011年1月30日,上海共有大型综合超市188家,国际零售企业有115家,占61%,其中家乐福有20家,占10.6%,沃尔玛有17家,占9%,广州外资比例也超过90%。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主要城市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上海零售业专家顾国建近日撰文称,这些巨头已完成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开始大规模向三四线城市发展,如不有效控制,国际大零售商将会以控制市场终端的方式主导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价格走向,进而控制相关的中国制造业。 顾国建认为,

5、国际零售巨头凭借资金实力、管理技术和大型业态在中国各级城市无规则开店,已造成对中国区域性零售商尤其是许多中小零售商的伤害。 新游戏规则拟陆续出台 家乐福滥用消费影响力从而引发的零供矛盾就是上述症状的明显反应。 “2006年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但由于零售商一直处在强势地位,上述两项管理办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中国连锁协会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为此2010年6月受商务部委托,该协会着手“零售商、供应商商品购销合同规范”的起草制定,“规范试图把一些长期存在的扣点费、账期时间、促销规范、损耗管理、风险转移等敏感问题明确化和规范化,尤其是收费问题

6、。” 据悉,上述文件的草稿已经完成,并交给商务部进行审核,近期即将出台。 相比较来说,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家对“游戏规则”的更实质性调整。根据此次通知,新增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采取书面征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方式,如有部门认为并购交易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将启动特别审查程序。这意味着,沃尔玛收购好又多、T ESCO收购乐购、家乐福收购九龙仓类似事情今后不会再与本土企业无关。 扶持本土渠道新“国家队”出水与此同时,扶持能与外资企业抗衡的本土“超级零售航母”再次被提上日程。7年前,商务部打算组建自己的零

7、售“国家队”,并挑选出20家上榜的企业,提出对这些企业予以政策支持。时至今日,这份名单上的企业已物是人非,但是“超级零售航母”却未如期被打造出来。 “十二五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比十一五更复杂。要稳定市场就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包括要有对大宗农产品调控的专项基金,要加强对调控市场有较大影响的大基地、大市场、大企业的培育,使它们在市场不稳定时,能够协助政府稳定市场,还要在调控手段和方式上,做相应的完善。”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称,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服务业大发展要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重点”。 记者获悉,今次入围的企业将缩水至15家,名单依然在此前的20家范围之内,但具体榜单尚没有透露。不过,上

8、述计划已被写进商务部的“十二五”规划。 从“越位”到“到位”从软弱、迎合、超国民待遇的一路“绿灯”,到如今在正当合理的规则下裁判执法,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态度正在转向。 “变化其实一直都有,但关键是怎么变才更合理、到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表示。 “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对大规模零售商发展没有法律规制的国家。监管的长期缺位,促使外资加速了其在中国的规模化局面。”王先庆表示,现在有关部门出手管理,初衷很好,但不应从管理“缺位”变成管理“越位”,而应该是管理“到位”。 来源:http:/ 供零关系恶化 “病危”家乐福再战中粮 2011年02月26日 00:10丁磊21世纪经济报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

9、起。1月18日,家乐福和中粮集团不和的消息不胫而走。该消息称,家乐福因在年度采购合同的相关条款中表现强硬,致使其与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食用油品牌发生摩擦。不过,该消息当日被中粮集团公关公司人士否认。同时,家乐福中国区新闻发言人陈波援引中粮集团相关部门给家乐福的回复称,“中粮对媒体发言的人士并非中粮集团的新闻发言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中粮集团和家乐福的关系一直很友好”。实际上,中粮和家乐福摩擦事件是近两个月来,家乐福与供应商之间二度发生的对立事件。此前的12月,由于顶新集团旗下的康师傅品牌方便面要求提价,而与家乐福陷入超市销售合同摩擦。一位给家乐福供货达10年之久的北方地区供应商称,“与家乐福合作

10、的供应商大多生存越来越困难,多达数十项的各种费用,使得供应商处在亏损的边缘。”此外,该北方供应商称:“家乐福的采购和店长一级的腐败现象,并未因城市采购中心(CCU)建立后的收权之举而减少,反而是”喂饱了小狼,迎来了饿狼“。”日趋紧张的供零关系背后,是家乐福这一昔日“中国零售教父”,从光环笼罩下的神坛急速下落的现状。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来自台湾的大润发以40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家乐福的366亿元,而已进入与好又多合并阶段的沃尔玛,其合并后的总体销售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再战”中粮截至目前,家乐福与康师傅的纷争还没有结束。尽管双方极力回避关系恶化,但家乐福与中粮的摩擦却若

11、隐若现。“家乐福一些门店的人真是要钱不要命。”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负责粮油销售的副经理孙晨亮对媒体表示,家乐福与中粮福临门的合作暂未终止,但可以预见的是,福临门在与家乐福进行2011年年度合同的谈判中处境会越来越难。该人士称,中粮福临门食用油谈判从合作的返点、进场费用,到具体海报宣传、货物上架摆放等细节,都需要一一敲定。“他们希望我价格再低一点,而粮油的利润本身不高,结果就只能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我们承诺多加一小瓶赠品油;而家乐福要增加我们的进场费用,我就让他在DM广告单的价格上给我做出让步。”不过,孙晨亮的该说法在1月18日下午被陈波否认。他称,中粮集团给家乐福发了一个函件,解释该事情,

12、内容是:中粮对媒体发言的人士并非中粮集团的新闻发言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与此同时,孙晨亮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不愿意就事件本身发表太多看法。不过,北京代理商联盟代表姚文华称,家乐福的强势太普遍了,能够与家乐福交恶的都是大的供应商或者厂商,小的供应商就是一个“忍”字。此前的12月13日,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向本报记者确认,家乐福确实存在康师傅产品断货现象。陈波称,“断货的原因是接到康师傅的提价通知,家乐福考虑到在通胀背景下,应该稳定物价,暂时没有同意康师傅的提价要求引发的。”至18日本报记者发稿前,康师傅涉及涨价的产品与家乐福的谈判,并未取得突破,超市中,该部分产品仍处于断货状态。这一点得到了陈

13、波的证实。供零关系吃紧让家乐福在供应商面前有恃无恐的,是其掌握的优质零售通路。目前,家乐福在北京地区就有18家门店,而且由于家乐福进入中国时间比较早,基本都处于比较优质的商圈。上述与家乐福有过10年供货关系的供应商也称,他与家乐福的2009年合同扣点数为15%,2010年,该数据变为了21%。这种变动使其目前处于亏损的边缘,但是,家乐福门店的销售能力,还是其无法彻底放弃的。姚文华称,“家乐福的渠道优势,正转变为其实际收益,近几年的供应商都承受了其年度合同返点不断增加的压力,先是从5%,再是10%、15%,直至20%。”据其介绍,家乐福的费用和返点,基本为两类:一类为销售返点,一种是促销相关的费

14、用。但是,在这两大类之中,涉及的各种名目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包括销售返点、堆头费、DM广告费、促销员管理费等。姚文华认为,如此名目繁多的费用,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也挤压了供应商的空间。“销售返点20%的水平,几乎都是商品的价格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还算合理,但是,其它的费用则让我们吃紧”。事实上,针对供零关系紧张的局面,2006年,商务部等5部委共同出台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要求零售商取消进场费等费用,实现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公平交易。但是,在姚文华看来,该“办法”最终只是空中楼阁。“如果该管理办法真正落地,为何会有家乐福数十种费用这么大的空间?”姚文华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个超市收费的限定

15、标准。姚文华透露,2011年春节过后,超市商品将出现大面积的提价。绝大多数的供应商迫于来自超市收费等方面的实际压力,已经向超市递交了涨价申请。家乐福“病危”家乐福正面临从巅峰急速下落的危局。上述给家乐福供货有10年之久的供应商称,家乐福自2006年就针对门店权力过大,进行过旨在收权的城市采购中心改革运动,但是,该运动并未解决家乐福存在的权力寻租而挤占公司利润的现状。该人士称,此前,家乐福店长级的人员,尤其是采购,以往的黑色或者灰色收入往往是实际收入的3倍左右,而现在这种收入却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姚文华证明了这一点,他坦陈,“费用多,就出现寻租,没有办法啊”,家乐福很多高层对于收权等都很积极,但是,到了地方和基层,政策就出现了脱节。2006年8月,8名CCU人员因受贿被捕。2007年6月,北京CCU遭调查,数名员工被拘留。在收权运动并未使得家乐福增加太多管理收入后,家乐福开始加大独资化的进程。近期,浙江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